赵云侠
摘要:价值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显,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疏导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高校辅导员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的必要性与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 心理疏导 必要性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1-0151-02
高校大学生极易受各种价值观影响而出现不同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若得不到及时解决,极易造成严重的后果。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与大学生的接触比较紧急,能够承担起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干预。
一、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较深,但在步入大学之前,父母将全部精力集中在了高考考查的学科中,而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格培养,也错过了健康人格培养最重要的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隐患。加之,大学生步入大学校园后,父母与子女的见面突然中断,仅能给予其经济层面的支持,而无法给予子女更深层次的家庭教育。[1]
(2)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欠佳。大学生的学习环境、人际交往、业余生活等较之以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也会给大学生心理素质造成严重的影响,其也是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最主要的一个根源。具体体现在: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在面对多元化、扩大化和社会化的人际交往趋势时,部分学生的自尊心较强,担心被人看不起,最终产生了自闭心理;部分学生因家庭的溺爱,在人际交往中太以自我为中心,从而产生自私、自利等心理。
(3)互联网影响。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互联网大大缩短了人和人交往的空间、时间,甚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已完全不需面对面,只需通过互联网即可实现交流;而大学生作为互联网最主要的用户,也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虽给大学生提供了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便利,但同时也使得人与人之间产生交际障碍;加之,互联网沟通的缺陷,也使得一些新兴的心理问题产生,如:人际交往的信任危机、互联网孤独症等。[2]
(4)学业、就业压力影响。部分大学生高中阶段成绩十分优异,而步入大学后,这种优异感会慢慢丧失,最终产生厌学心理;而部分大学生自我约束力较为薄弱,极易沉迷于网络中,最终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此外,面对愈发激烈的就业竞争,处在毕业前期的大学生,也会因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异而产生焦虑、恐慌、绝望等心理问题。
(5)情感因素。恋爱是大学生生活中的一个永恒话题,但大部分大学生还没有一个理性的恋爱观;在恋爱过程中极易冲动、鲁莽,无法解决恋爱双方所产生的问题,甚至将恋爱当成攀比或消遣的手段;部分大学生则过于沉溺在恋爱中,一旦失恋,极易产生自杀念头。
二、高校辅导员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1)能够使大学生更珍惜、重视生命。大学生是我国的支柱,更是未来的建筑者,每位大学生对促进我国未来发展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我国繁荣昌盛不可忽视的一份子;而这些都必须建立在生命存在的基礎之上。但就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而言,存在轻视、漠视生命等心理问题;有研究调查发现,某高校大学生中,因无法解决的问题而有过轻生念头的,占比11.66%;而经常会有轻生念头的大学生占比30.15%;认为死亡并不能解决问题的大学生仅占5.78%。由此可见,在大学教育中,将生命教育放于首位的重要性。而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指路人,应更加重视对大学生“生命诚可贵”的教育力度,一旦发现学生有轻生念头,应及时给予其心理干预和指导,进而增强大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重视,更珍惜、重视自己与他人的生命。[3]
(2)能够有效防范潜在威胁。心理素质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其对于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今后从事的工作均具有重要影响。高校大学生大多数是在家庭、学校的呵护下长大,还未曾经历过风雨;而一旦受到挫折、面临心理困惑时,若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极易在其内心深处不断滋生,最终以极端的方式结束一切。而高校辅导员应定期与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沟通,一旦发现学生有异常的情况,应立即引导其打破心理的障碍,使其能够正确地解决问题。
(3)是职责也是义务。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不仅是高校辅导员的职责,也是其应尽的义务,教育部门也强调,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中坚力量,而且还是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路人和引导者。
三、高校辅导员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的途径
(1)培养和强化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疏导意识。思想作为行动的指南和先导,只有培养和增强高校辅导员心理疏导的意识,方能够提升其疏导的能力。高校辅导员应全面了解大学生群体迫切需求以及新形势等,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不断学习心理学、教与学方面的知识,进而为心理疏导、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和宣传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此外,高校辅导员还应密切观察和评估大学生心理状态,增强自身对心理疏导和干预的敏锐性,既要做到心理疏导、心理观察覆盖全体大学生,又要做到重点培养。[4]
(2)多渠道宣传和教育心理健康知识。高校辅导员应在高校开设与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相关的专题报告、讲座等,或将其纳入必修或选修课程中,进而在大学中普及对大学生相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同时,高校辅导员还应在大学校园内营造一个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以便大学生能够更加认真、正确地去看待心理健康问题,并正视问题。此外,高校辅导员还应强化校园文化的建设,定期组织开展校园文体活动,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和提升学生团结、友爱等意识。
(3)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高校辅导员应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题排查,并根据排查结果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以便及时掌握大学生心理动态。对于有高危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应给予其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并强化对其的干预和追踪,以防恶性事件发生。此外,高校还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并通过讲座、会议等渠道为高校督导员提供学习的平台,以提升其理论基础和心理疏导能力。
(4)强化大学生心理干预和心理危机的预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应设置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咨询热线,以便能够更好地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指导和干预;辅导员还应指导大学生骨干,让其也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动态的监测过程中来。
另一方面,高校应建立健全心理危机预警的机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以便及早发现和干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防患未然。同时,高校辅导员还应将心理危机预警机制落实到每个班级、社团、寝室中,最大限度地将心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5]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极易受各方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最终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高校辅导员是与大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教育工作者,其不仅能够引领学生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还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和干预,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信泽.高校辅导员心理疏导能力及其培养途径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8):125+127.
[2]王晓艳,周霞.高校辅导员心理疏导能力及其培养途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6):15-17.
[3]李柯.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疏导中的角色及其实现路径[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9(4):91-92.
[4]艾阳明.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疏导中的角色及其实现路径[J].求知导刊,2016(12):40-41.
[5]杨柳.论高校辅导员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6(6):423.
责任编辑: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