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为此,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引入英语课堂,在“复习导入”环节“用图导问”,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新授”环节“用图导学”,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巩固拓展”环节“用图导练”,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由此发挥思维导图在课堂各环节的作用,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英语;思维导图;课堂导入;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如果学生习得的知识处于停滞状态,其大脑就会在日积月累中达到饱和。鉴于此,教师要寻求有效方法,使学生能做到将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思维导图作为小学英语教学中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有着直观、重点突出的特点,能有效改善学生的信息加工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链。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完成、完善思维导图,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为英语课堂各环节的展开服务。
一、在复习导入环节“用图导问”,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一节成功的英语课,离不开独到的复习导入环节。顾名思义,复习导入包含复习旧知和导入新知两个部分。许多教师都会对前几个单元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提问,学生对答如流,看似和谐。实际上,在被提问的过程中,学生缺乏思考。此时,他们不是一个主动的思考者,而是一个被动的迎合者,其思维跟随教师在走。这违背了核心素养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的要求,因此不可取。
在复习导入阶段,教师可以换一种方法,利用有效的思维工具,简单、直观地呈现问题;利用学生的记忆力、思考能力,开发其大脑的无限潜能。如教学译林版《英语》(以下所举课例均出自此教材)五年级上册Unit 5 What do they do?时,教师可避免机械式的问答模式,而结合前一单元Hobbies来设计一个思维导图。
课始,教师可以放出自己的照片(如图1),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注意力被吸引过来。教师要求学生要想了解更多的关于教师的信息就必须做语言学习的主动者,学会提问。学生根据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提出以下问题:“Whats your name? What colour do you like? Whats your hobby?...”学生纷纷举手提问,其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激发。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进一步呈现思维导图(如图2),并根据课堂上的一些“意外”问题及时添加相应的新信息,生成新的图表。如果没有学生提问与职业相关的问题,教师也可适时加以引导,并告诉学生“Im a teacher”,进而让学生通过对比,得出动词到名词的转变方式,由此为重要知识点的学习做好铺垫。课堂中,一切尽在教师掌握中并非美景,不期而遇方能呈现精彩。上述课例中,學生创造性地对已有知识进行梳理、重构和运用,探索后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其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在新授环节“用图导学”,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教学实践中,思维导图不仅适用于导入环节,在新授环节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改善学生的信息加工方式,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双重作用。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使学习、掌握知识变得轻松或者毫无困难,而在于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独立地面对、解决困难。由此,他们的思维、智力才会得到发展。
在日常教学中的新授环节,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教师通过口头传达或者演示的方式把知识点告诉学生。然而,这一方法在培养学生语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收效甚微。正如西方教育界的名言所说:“Tell me and I forget, show me and I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understand.” 这与《荀子·儒效篇》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的说法不谋而合。实践证明,促使学生的思维向积极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实践中,把独立作业作为学习教材新知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能够促进学生语用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教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文本故事从三个方面描述了四种动物朋友。在学习了前两种动物朋友后,学生对如何介绍动物已有了自己的认识与见解。因此,接下来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形成新的语言链。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三类词汇提炼出介绍动物的三个角度:1.What colour is it? 2.What is it like? 3.What can it do?如图3所示。接着,教师根据这些问题与学生一起设计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来描述故事中即将呈现的另外两种动物。学生在思考和体验的过程中,不仅独立地完成了任务,还对原先学到的知识进行了举一反三,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在巩固拓展环节“用图导练”,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思维导图除了在导入环节和新授环节发挥作用,还能在巩固、拓展环节发挥归纳、总结的作用。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的第一板块均为Story time,该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大致意思,并能用英语将故事的大概内容复述出来。在复述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让他们根据图片来组织语言,描述故事,由此提高语言操练的效率。以教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3 Asking the way 为例,杨玲想去苏海的新家,但是不认识路。于是她先向苏海打电话询问,再实地向警察寻求帮助。在故事呈现完成,难点得以解决,语言障碍逐个被扫除之后,教师就可以通过下面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进行语言输出,从而检查学生对故事第一课时目标的达成情况。
学生的接受能力、表达能力等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课堂中,教师要兼顾每个层次的学生,给他们提供或高或低的“脚手架”。对于一些学习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要将整个故事复述出来,较为困难。鉴于此,教师可以根据故事情节将思维导图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杨玲与苏海打电话的环节,教师可以出示如图5的示意图。第二部分为杨玲出了地铁到达月亮街后向警察问路的环节,可以出示如图6的思维导图,从而将故事情节与路线勾勒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在不影响文本意思的情况下自己组织语言,并及时给予鼓励与正面评价,由此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愿望,发展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用好教科书,还应积极开发利用各种熟知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真实的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的机会,让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用英语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思维导图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将平面的知识变得立体,为学生的自由表达提供结构清晰、明确的支架。同时又可以在一定空间里让学生灵活、自由地运用语言,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时刻处于被灵活运用的状态,使学生收获学习的乐趣与自信。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赵志英.儿童立场:让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更具魅力[J].江苏教育研究,2015(7).
(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中校区
21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