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概念隐喻个体变异实证研究

2019-04-20 07:35蒋向勇
关键词:旅程变异隐喻

蒋向勇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一、引言

对于“人生”这一抽象的概念,人们往往通过具体的隐喻来理解。古今中外不少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对人生展开思考,留下不少隽永而令人拍案叫绝的人生隐喻,而语言研究者们则从不同视角对这些人生隐喻进行了探讨。Lakoff&Turner[1],Kövecses[2]等学者研究发现,英语中常将人生比作旅程、戏剧、财物、体育游戏和光等。黄华新、吴恩锋[3]认为汉语人生概念隐喻的源域主要来自基于身体体验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躯体觉等,以及基于社会体验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军事战争、经济生活、体育运动和宗教信仰等。Ning Yu&Dingding Jia通过定量分析研究发现,LIFE IS A SHOW这一突显的概念隐喻在汉语中有很多表现形式,受京剧的影响,SHOW在汉语中更多地以“戏”的形式出现,体现出汉文化的独特性[4]。Edward等人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最受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专业学生青睐的人生隐喻是“人生像一段旅程/航程”和“人生像一场冒险”,而最不受他们认同的隐喻则是“人生像一场战争”和“人生像流放地 /监狱”[5]。

Lakoff&Johnson在其认知语言学的奠基之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系统阐述了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本质是概念性的,隐喻无处不在,大量出现在我们日常的语言、行动和思考之中。他们指出隐喻基于体验,其实质是借用事物之间的相似性,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人类共同的体验认知基础决定了概念隐喻的普遍性[6]。长时间以来学者们过分关注概念隐喻的普遍性,而忽视了概念隐喻的变异性。Kövecses研究发现,由于受到社会、种族、地域、文体、亚文化、历时、发展和个体等因素的影响,概念隐喻表现出明显的变异性[7]。前人对人生概念隐喻的研究多关注其共性,或侧重于人生概念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缺少同一文化内部的个体变异性研究,并且之前的研究多以定性分析为主。鉴于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式对人生概念隐喻的个体变异性进行了探究。

二、研究方法

为了了解概念隐喻是否会因时间、性别、专业的不同而发生变异,笔者设计了半结构化问卷对某校大学生进行匿名调查。问卷前四道题分别是性别、年龄、专业、就读年级等基本信息,第5道是开放式问题,“你认为人生像什么?”随后的问题是“你的人生隐喻从小一直是这样吗?”如果答案为否定,则继续回答第7道题,“你的人生隐喻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是两道结构化问题,基于古今中外常见的人生隐喻,笔者设计了16个人生概念隐喻,要求学生分别选出1-2条最符合他们对人生理解的概念隐喻和1-2条最不符合他们对人生理解的概念隐喻。设计的人生概念隐喻包括:1)人生如戏;2)人生是一场战争;3)人生像一盒巧克力;4)人生是一本书;5)人生如梦;6)人生像一列火车;7)人生如游戏;8)人生像一场体育比赛;9)人生像一首歌/一出舞蹈;10)人生是一杯酒;11)人生是一场赌博;12)人生是一个容器;13)人生如朝露;14)人生如穿衣;15)人生是一场交易;16)人生是一段旅程。

共收回有效问卷308份,受试年龄跨度从17岁到28岁:其中男性73人、女性235人;按专业分类:英语专业171人(本科生146人,研究生25人),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33人,工程类专业研究生46人(包括水利水电工程、动力工程、岩土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五个专业),体育类专业本科生58人(包括体育表演、体育舞蹈、武术和健美操专业)。

三、研究结果

(一)总体结果

在问卷选择中,最符合大学生对人生理解的概念隐喻如表1所示。308人中有123人认为“人生是一段旅程”最符合他们对人生的理解,“人生是一本书”和“人生如戏”次之。最不符合大学生对人生理解的概念隐喻如表2所示。在大学生眼中,“人生是一场交易”、“人生是一场赌博”和“人生是一场战争”最不符合他们对人生的理解。

表1 最符合学生理解的人生隐喻

表2 最不符合学生理解的人生隐喻

(二)人生概念隐喻的专业变异

按专业分类的调查结果见表3和表4。

表3 按专业分类最符合学生理解的人生隐喻

四个专业中,“人生是一段旅程”均排第一,第二、第三的排名因专业的不同而存在细微差异。排在工程专业第二和第三的人生概念隐喻分别是 “人生是一本书”、“人生是一场战争”和“人生如梦”。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将“人生是一列火车”和“人生是一本书”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位。体育专业学生则将“人生是一本书”排第二,“人生是一列火车”排第三。英语专业学生将“人生如戏”排第二,“人生是一本书”排第三。

表4 按专业分类最不符合学生理解的人生隐喻

对工程专业学生而言,“人生如戏”、“人生是一场赌博”、“人生是一场交易”最不符合他们对人生的理解。在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看来,“人生是一场战争”、“人生如游戏”和“人生是一场交易”最不符合他们对人生的理解,三者占比相同。体育专业学生则认为“人生是一场交易”、“人生是一场战争”和“人生是一场赌博”最不符合他们对人生的理解。英语专业学生同样将 “人生是一场交易”、“人生是一场赌博”和“人生是一场战争”列为前三。

(三)人生概念隐喻的性别变异

为了了解人生概念隐喻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笔者分别统计了男生、女生眼中最好和最差的人生隐喻,统计结果见表5和表6。

表5 男、女生眼中最好的人生隐喻

在最好的人生隐喻选择中,男生和女生选择“人生是一段旅程”的比例最高,而“人生像一列火车”和“人生如梦”位列男生眼中最好隐喻第二和第三,女生则将“人生是一本书”和“人生如戏”列为第二和第三。此外,男生选择“人生是一场体育比赛”、“人生如游戏”和“人生是一场战争”的比例高于女生,而女生选择“人生像一盒巧克力”和“人生像一首歌/一出舞蹈”的比例高于男生。

表6 男、女生眼中最差的人生隐喻

男生最不认同“人生是一场赌博”、“人生像一盒巧克力”和“人生是一场交易”隐喻,女生则最不认可“人生是一场交易”、“人生是一场战争”和“人生是一场赌博”隐喻。

(四)人生概念隐喻的历时变异

受试中认为同小时候相比人生隐喻发生改变的有203人,占接受调查全部人数的65.9%。因为受试年龄在19-28岁之间,年龄跨度不大,从调查结果上看这一年龄段的区分度也不大,因此不再按年龄段进行细分。

四、讨论与分析

(一)总体分析

概念隐喻基于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相似性,其本质是人们用自己所熟悉的事物(源域)去理解相对陌生的事物(目标域),并在二者之间建立起联系,相似性的建立基于涉身体验 (Embodied Experience)。Lakoff&Johnson认为,独立于体验基础,隐喻就不能被理解,甚至也无法被充分表征[8]。随后,他们进一步指出认知语言学的基础是 “体验哲学(Embodied Philosophy)”,并将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视作体验哲学的核心,三者之中心智的体验性最为重要[9]。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可有效诊断肩关节盂唇损伤,方法简便,无创、无辐射,且检查费用较低[13-14]。随着超声仪器性能的不断改进,超声探头分辨力的不断提高及诊断标准研究的深入,超声诊断肩关节盂唇损伤的准确率不断提高,这对指导后期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显著降低肩关节复发性脱位的发病率。

“人生是一段旅程”是以“旅程”这一人们熟悉的源域来理解相对陌生、抽象的目标域“人生”,在大学生自创隐喻和问卷选择中均排名第一并非偶然。王寅指出,隐喻基于体验,日常经验中的相关性不可避免地会引导我们获得基本隐喻,概念隐喻是身体、经验、大脑和心智的产物[10]。每个大学生都有旅行的经历,以及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不断前进、不断成长的人生历程。“旅程”和“人生”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性和超高的契合度,学生在短暂的“人生”里不断体验着“旅程”,这种心智上的体验会无意识地经由认知加工,实现思维的隐喻性,最终外显为语言表达上的概念隐喻,将源域“旅程”投射到目标域“人生”上去。“旅行者”对应“芸芸众生”,“旅行目的地”对应着“人生的目标”,“旅行的起点”对应着“人生的起点”,“走过的路程”对应“人生中所取得的进步”,“旅程中的坎坷”对应 “人生中的挫折”,“旅程的终点”对应“人生的终点”。

在大学生的理解中,“人生是一本书”的排名仅次于“人生是一段旅程”。作为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就是书,从小时候爱不释手的童话、故事书到大学晦涩高深的专业书,学生们一直与书为伍。这种从小到大、朝夕相伴的体验会不由自主地引导学生们找寻二者之间的相似性,从而构建“人生是一本书”的隐喻。正如Johnson&Lakoff指出的,经验是我们在不断通过与变化的环境互动过程中产生意义的体验性感知[11]。

出人意料的是“人生如戏”在学生们的选择中排名第三。由于受到互联网、电视、电影的冲击,中国五大戏剧品种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和黄梅戏不再流行和受到追棒。本文中受试均为90后大学生,喜爱并体验过戏剧的不多,事实上,检索现代汉语语料库,“人生如戏”这一概念隐喻出现的频率也不高。鉴于受试中76.3%为女生,而根据媒体报道女生喜欢追剧,无论是韩剧、日剧、美剧,还是国内的宫斗剧、穿越剧、言情剧,各类肥皂剧她们都看得津津有味,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眼中的“戏”更多对应的是“电视剧”、“电影”等,这种来源于生活、刻上生活烙印的情景剧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她们对人生的理解。此外,耳熟能详的流行语“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以及伟大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人生如舞台”的隐喻,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们作出“人生如戏”的选择。

此外,即便是比例最高的 “人生是一段旅程”、“人生是一本书”和“人生如戏”隐喻,也有少数学生将其列为最差隐喻。还有学生不落窠臼地将人生比作 “镜子”、“一包辣条”、“橡皮泥”、“污水里的鱼”、“一根香菜”等。王寅认为其原因在于人们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体验也是千变万化的,因此隐喻也就会种类繁多,无奇不有[12]。对同一目标域的理解和描述,由于视角的不同、体验的差异,出现互相矛盾的说法也很正常。

在最不符合大学生对人生理解的隐喻中,“人生是一场交易”、“人生是一场赌博”和“人生是一场战争”排名前三。对于象牙塔里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涉世未深,并没有“交易”的体验,而新闻报道常用的权钱交易、权色交易、钱色交易、黑幕交易等字眼带有强烈的贬义,与贪污腐败紧密相联,并不为他们所认可。学生们同样没有“赌博”的体验,也并不认可将人生的成败归于赌博似的运气。而对于生活在和平时代的学生而言,“战争”更是一个陌生而久远的概念。Benczes&Bence的研究证实,匈牙利过去饱经战乱,为了生存人们被迫卷入战争,使得他们经常会用“战争”和“妥协”去比喻人生,体现消极的人生观,但通过对当前处于和平时代的匈牙利青少年进行调查发现, 他们更多地使用 “游戏”、“食物”、“旅程”、“挑战”、“植物”、“过山车”等来比喻人生[13]。

(二)人生概念隐喻的专业变异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人生是一段旅程”和“人生是一本书”在最符合四个专业学生对人生理解的隐喻中均排名前三,其中“人生是一段旅程”隐喻均排名第一,“人生是一本书”的排名因专业不同略有差异。这两个共性的概念隐喻前文已经分析过,不再赘述。

出人意料的是排在工程专业并列第三的人生概念隐喻是“人生是一场战争”和“人生如梦”。工程专业46名受试均为研究生,他们经历过高考大战和考研大战,在校期间基本是实验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每天的生活像打仗,不时还要到水电站、施工现场去实习,要不断面对新的挑战和巨大的压力,因此他们将人生比作战争也就合情合理。当然毫无疑问这里的战争取其比喻意义,指的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与自我、与竞争对手、与各种困难之间的“战争”。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相比,其它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所面临的压力要相对小一些,所以于他们而言,“人生是一场战争”是他们最不认可的隐喻之一。需要指出的是,工程专业学生选择“人生是一场战争”只是受学历层次、挑战多、压力大等因素的影响,与学科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因此不能说人生概念隐喻发生了明显的专业变异。稍显意外的是,“人生如梦”同样高居第三名。因为工程专业研究生绝大多数为男生,选择“人生如梦”的原因笔者在概念隐喻的性别变异部分再进行阐释。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将“人生是一列火车”和“人生是一本书”分别排在最好的人生隐喻第二和第三位。体育专业学生则将“人生是一本书”排第二,“人生是一列火车”排第三。“人生是一列火车”隐喻可以视作“人生是一段旅程”的变体形式。随着高铁的普及,学生们乘坐火车出行成为常态,火车上的体验让他们印象深刻,很容易由火车的飞驰联想到人生的不断前行。作家林清玄在《心无挂碍,无有恐惧》中写道:“人生就像一列火车,有人上车,有人下车,没有人会陪你走到最后。”①作家刘心武在《错过》里也有类似的比喻:“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察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②可见,坐火车旅行的体验会无意识引导人们构建“人生是一列火车”的隐喻。

市场营销是指个人或集体通过交易商品、知识产权、艺术作品等,实现双赢或多赢的过程,换言之,“交易”是市场营销的核心。市场营销专业一般开设有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等课程,在日常的理论学习中“交易”也是一个高频出现的词语。笔者特别在人生隐喻选项中列入 “人生是一场交易”,但出乎意料的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并不认可 “人生是一场交易”,相反这一隐喻位列最不认同隐喻之首。同样,考虑到受试中有体育专业学生,笔者刻意加入了“人生是一场体育比赛”的隐喻,调查结果显示该隐喻同样不受体育专业学生青睐。王寅认为在语言与现实之间存在认知这一中间层次,即经由“现实-认知-语言”的路径,反映在语言中的现实结构是人类心智的产物,而人类心智又是身体经验的产物[14]。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并未真正去体验和实践 “交易”,同样体育专业学生也并没有经常参加体育比赛的体验。可见,仅仅是学习书本理论知识并不是认知语言学意义上真正的涉身体验,因此人生概念隐喻的专业变异性并不明显。

英语专业学生在最相符的人生隐喻选择中将“人生如戏”排第二,“人生是一本书”排第三。选择“人生如戏”隐喻,说明相对于其它专业学生,英语专业学生追剧的体验更多,心智上的体验带来隐喻表征上的无意识性。针对数量众多的英语专业受试,笔者也刻意加入了“人生像一盒巧克力”的隐喻选项,该选项在最符合英语专业学生对人生理解的隐喻中排名第六。隐喻取自199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阿甘正传》中的经典台词,“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喻指人生的不确定性,或者说人生充满了无限可能。美国的盒装巧克力里面每一块的包装、颜色、形状、口味各异,只有拆开品尝之后才知道每一颗的味道。美国人对巧克力极其热爱,巧克力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他们会用熟知的巧克力来比喻人生。与英语专业学生相比较而言,其他三个专业学生选择该人生隐喻的比例相对较低,可见,对美国文化的了解加上品味巧克力的体验,才是英语专业学生选择这一隐喻的比例更高的原因。

在最不符合对人生理解隐喻的选择上,工程专业学生排名前三的是 “人生如戏”、“人生是一场赌博”、“人生是一场交易”;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则选择了“人生是一场战争”、“人生如游戏”和“人生是一场交易”,三者占据比例相同;体育专业学生则认为“人生是一场交易”、“人生是一场战争”和“人生是一场赌博”最不符合他们对人生的理解;英语专业学生同样将“人生是一场交易”、“人生是一场赌博”和“人生是一场战争”列为前三。最差隐喻的选择上没有体现太多的专业差异性。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概念隐喻的构建基于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相似性,而不是二者之间完全的一致性。Evans&Green指出,概念隐喻构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隐藏”和“突显”并存,当一个目标域通过源域来理解时,会突显二者之间的相似性,同时隐藏二者之间的差异性[15]。因此,“人生是一本书”既可能突显书本的厚薄与人生的长短之间的相似性,又可能突显书本的通俗或经典和人生的平淡或精彩之间的相似性。“人生像一盒巧克力”原本用来比喻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不排除有些学生选择该隐喻时取“人生”和“巧克力”之间“苦中带甜”的相似性。

(三)人生概念隐喻的性别变异分析

除了“人生是一段旅程”外,男生更为青睐“人生像一列火车”和“人生如梦”隐喻;而女生则更认同“人生是一本书”和“人生如戏”。“人生如梦”隐喻带有消极色彩,梦是虚幻、不真实的,如“南柯一梦”、“黄粱美梦”皆为此意。在我国,受传统“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响,男性一般背负比女性更为沉重的责任,承受更大的社会压力。此外,相对而言男生一般有着较为宏大的理想,但往往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丰满的理想同骨感的现实之间就会产生冲突。男生在夙愿难遂、岁月蹉跎之后就难免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

Kolodny发现,美国男人和女人对1630-1860年期间美国西部边疆的隐喻意象的看法完全不同,男人将其视作一块有待征服的处女地,而女人则将其看作有待耕耘的园地[16],人生概念隐喻的性别变异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男生选择“人生是一场体育比赛”、“人生如游戏”和“人生是一场战争”的比例高于女生,而女生选择“人生像一盒巧克力”的比例高于男生。笔者认为“人生像一列火车”是男生执著、坚定、一往无前、不安于现状的内心写照;而“人生是一本书”和“人生如戏”则是女生喜欢恬静、安逸生活的反映。Kövecses认为不同的个人体验,包括社会文化语境、社会历史和个人经历、社会关注和个人兴趣等,会影响概念隐喻的生成[17]。与女生相比,男生相对更喜欢体育比赛,更沉迷于游戏,因此选择“人生是一场体育比赛”、“人生如游戏”的比例会高于女性。与之相反,女生更喜欢追剧,更喜欢巧克力,更喜欢唱歌和跳舞,因而她们更钟情于“人生如戏”、“人生像一盒巧克力”和“人生像一首歌/一出舞蹈”隐喻。此外,“比赛”、“战争”也是男生好动、好斗、不服输性格的反映。Kövecese认为男人和女人对世界的概念化存在差异,造成二者之间隐喻的不同[18]。除此之外,男女生对不同事物的关注度不一致,认知偏好相异也会造成隐喻的性别变异。

(四)人生概念隐喻的历时变异分析

Javier E.Díaz-Vera认为概念隐喻不仅在不同语言之间,而且在同一语言的不同时间变体之间存在差异[19],Kövecese更是指出概念隐喻源域的历时变异是隐喻变异最常见的情况[20]。在问卷“同小时候相比,人生隐喻是否发生改变”这一题的回答中,65.9%的学生回答发生改变,问及改变的原因,尽管绝大多数受试学生并不了解概念隐喻理论,但有的学生将其归因于“长大了,见识多了,经历多了,对人生就有了不同看法”,或者认为“随着年龄增长,经历更加丰富,思想更加成熟”。Refaie认为童年时的涉身体验不可能永远固定不变[21],相反,体验是一个高度复杂、不断变化的过程,会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束定芳也指出人类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也是逐步提高的过程[22]。世易时移,涉身体验相应地发生改变,基于涉身体验的概念隐喻随之发生改变就合情合理了。

为了调查人生概念隐喻是否存在历时变异,笔者在选项中加入了“人生如朝露”隐喻,但是在全部308名受试中仅有6人选择该隐喻,仅占1.1%。“人生如朝露”是古人经常使用的一个比喻,喻指人生短暂,倏忽即逝。《汉书·苏武传》里李陵劝苏武归顺单于时说:“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①检索自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语料库: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index.jsp?dir=xiandai.苏轼也留下了“人生如朝露,白发日夜催”②检索自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语料库: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index.jsp?dir=xiandai.的诗句。因为战乱频繁、饥荒和瘟疫不断,加之医疗水平低,古人平均寿命较短,所以古人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感慨。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代中国人平均寿命早已超过70岁,与古人相比人生不再那么“短暂”,因此选择“人生如朝露”的比例较低。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阅历越来越丰富,认知能力越来越强,体验认知越来越深刻,人生概念隐喻就会相应地产生历时变异。

五、结语

概念隐喻基于体验,而体验会随着社会文化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人生概念隐喻会产生历时变异。同时,不同的涉身体验、认知心理、认知偏好以及关注视角的差异等会导致人生概念隐喻的性别变异。单纯的书本理论知识学习并不是真正的体验和认知,因此人生概念隐喻的专业变异并不是特别明显。

猜你喜欢
旅程变异隐喻
独一无二的生命旅程
孤独温暖旅程
变异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坐着小船,开启一段发现春天的旅程
《红楼梦》饮食中的隐喻
海参崴的旅程
变异的蚊子
病毒的变异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