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国富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
一、观察生活更要感悟人生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中的素材是无穷无尽的,只要指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学生就能写出富含真情实感的作文来。所以要让学生多留意身边的人和事,记录新人新事,从课内到课外,从班内到校外,从学校到社会,从所见、所闻到所感,让学生从生活中吸取创作之源。如,在写话题作文“感受”时,先让学生走出校园,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脚踏草坪,沐浴春光,花草飘香,景色迷人,给学生以无尽的遐想,学生自然就会写出《感受春天》《感受大自然》等写景散文;还可以组织一次野营活动(父母、朋友可参加),让学生感到团结互助的同学友情和父母朋友的挚爱真情,从而写出《感受友情》《感受母爱》等感人的记叙文。这样不断地锻炼自己,丰富经历,体味生活,不但可以写好作文,而且对人生的感悟也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深入生活,敏锐观察
引导学生做好写作素材积累,“厚积薄发”是教学的途径和追求的目标,只有“厚积”才能做到“薄发”。因此要努力拓宽学生的生活面,丰富学生生活的色彩,学校和班级最好每学期都有计划地组织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體验,为学生提供直接的写作素材。写作文,就要有作文的材料,作文的材料从哪里来?从根本上说就是从生活中来。学生升入了中学,生活里有了许多新内容,按理说作文素材应该不会缺少,可是不少学生提笔作文,还是觉得没有东西可写,这是什么原因呢?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缺乏对生活必要的细心观察,一个是缺乏对生活素材的平时积累。那么怎么解决这两个问题呢?这就必须培养学生观察周围社会生活的能力。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第一必须让学生观察大自然,投进大自然的怀抱。让学生去观察飘逸的云、喷薄的朝阳、金色的晚霞,去聆听归巢的鸟雀、低吟的伏蛉,去寻找春的足迹,去感受夏的繁茂,去体验秋的丰盈,去领略冬的萧瑟,积累写作的第一手素材。第二要让学生观察身边最熟悉、最平凡的人,感受人物世界的精彩。不同的穿着打扮、身材长相、言谈举止,迥异的人生经历、处世态度、理想追求、脾气性格,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观察的内容。只要善于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有不少闪光的凡人小事值得去特写。
三、指导写法,灵活多变
写作文“贵在得法”,很多学生写不好作文,就是因为方法不当,没有技巧,所以平时要特别注意给予学生写法的指导。首先,发挥课文的范文作用。如,朱自清的《春》,文中“春花图”的描写,可以说色味结合,虚实相生,就可以让学生模仿写一段“秋实图”。其次,发挥优秀学生作文和中考高分作文的作用,学习这些作文的开头结尾、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技巧,从而,提高写作水平。最后,还要指导学生各种作文形式(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综合训练,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的运用,各个作文环节(审题、立意、构思、成文、修改)的训练,各类文体(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童话等)的训练。
四、结论
总之,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败。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并不容易,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平时多指导学生深入生活,广泛阅读,掌握技巧,勤于练习,提高还是很快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既需要语文教师大胆改革,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这样才能扬长避短,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真正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