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晓娟
摘 要:如今,全社会都在关注着子女的教育问题,教学课堂是孩子接受新知识的主要场合,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这就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教学优良效果的实现,课堂不再是轻松学习知识的地方。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发展”就成为当下教育部门着重关心的问题。分析了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一些情形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
关键词:语文课堂;效率;小学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老旧的思维模式早已不再适合现代的教学,它要求超越传统的“死记硬背”型,创建一个新颖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思维中,学生会主动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而不再是老师机械死板地传授。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最大程度的调动,这种教学方式下,每一个学生的特色都会展现出来。很多教师开始接受这种教育理念,并开始运用于教学课堂,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但是,有一些新型课堂却明显带着剧本化的表演,表面上是“探索型”“交流型”,实际却依旧是“知识填充”教学,课堂教學有效性缺失仍是有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潜力,促进教学有效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资源是学生知识的源头,它的质量、提供方式都是需要充分考虑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就是整合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看怎么样可以用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方式让学生消化吸收这些知识,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可以轻松地探索,切记不可以忽略学生本身的自我感知。
比如曾看到一则《赵州桥》的课件,该课件的主要内容是展现赵州桥所在的位置和全貌的图片,却没有解决本次课堂重点“正确理解第三自然段的深刻含义”以及难点“为什么赵州桥是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的内容。虽然课堂整体是生动的、积极的,但是课件运用错误导致没有达成教学目标。学生并不能深刻理解赵州桥为什么是一个创举,他们记住的可能只是赵州桥的样子。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吸收知识的速度。但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的,也是最应该明确的是本次教学将要传授给学生哪方面的知识,明确目标后再根据目标设计课件,让学生感受到除了文字以外的文化魅力,轻松地体会学习内容。
二、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调动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
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体,任何教育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的,他们才是核心。老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他们更像是一位领路人,带着学生走向正确的轨道,其他的还是要学生自己探索。老师需要做的是前面我们所说的整合教学资源,然后发挥作用的就是学生自己了,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安排学习进程,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完成任务。
如学生在学习《背影》时,学生自由分组,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每个人选出自认为本文最令人感动的地方,去讲台上朗读给其他学生并分享自己的所感所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使全班同学都能详细地看到其他同学对于本文的想法状况,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各自展示出的学习成果提出相关问题,以引起全班同学更深层次的思考,让大家在思考中得到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性是极其重要的,学生主动性越大,整个课堂就越活跃,学生积极性越高,课堂有效性就越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最大程度激发出来,此时的教学成果是最明显的。教师这边要做的就是对学生多加鼓励,鼓励他们多自己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在思考中成长,给予温暖的关怀和正确的指导。学生在鼓励与表扬中会进步更快,这样的环境下,课堂教学才能有效。
三、共同创设学习情境,实现合作,提升教学质量
目前课堂教学模式最理想的状态是大家坐在一起提出问题,独自思考,相互讨论。俗话说,合作才能共赢。设想如果整个课堂上,一位同学长时间发言,占用大家绝大多数的时间,这个时候,其他学生都会成为听众。我们希望的是看到大家一起互动起来,大家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共同学习。教师应做的是创建好学习小组。
例如,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时,老师设计了这样的情节:“你认为故事中谁是最可笑的,并说明理由?找出体现这个人可笑的情节,并以表演的形式向大家展示。”小组谈论、表演学习的形式下,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学生的目标,学生觉得只要我努力就可以看到效果,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学生更加愿意去尝试,因此教学有效性实现最大化。
作为教师,需要做的事是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习的氛围,这种氛围下大家能充分发挥优势,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合作学习更有利于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最大带动起来的情况下,教学效率也明显提升。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我们做到很多方面,我们在以教学理论为指导的前提下,要不断深入探索、归纳总结、敢于创新、实现完善,运用一些小技巧使得整个课堂充满生机,真正意义上实现课堂有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寿彩.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的低年级“有趣有效”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8(23):37.
[2]刘艳阳.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预习、朗读、复习”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6):25.
[3]陆陈菊.学科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7):139.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