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波
摘 要:高校必须构建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文章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新理论要求,指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措施:以“三大规律”为根本原则,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高度;围绕教师和学生两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剖析师生思想特征及需求;扩充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工作载体。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C961;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09-0001-0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迈入新征程,应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切实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新理论要求
1.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体味其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使命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师生,构建全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多方面、多角度围绕网络、教师、学生以及课程来展开,以培养有责任、有人格、有家国意识的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为目标。
2.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作为高校育人的核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结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新方向,高校要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高度集中形态,深刻领会、执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使大学生更好地利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和认识方法来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措施
1.以“三大规律”为根本原则,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高度
结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想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突破,就要以“三大规律”为根本原则,即科学化教育思想新规律、教育“以人为本”的基本规律、学生个体发展的规律。以此为前提,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深刻理解“三大规律”的本质性和特征性,紧抓其丰富内涵,既要正确理解每个规律的含义,又要正确理解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正确看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发挥其优势和作用。
2.围绕教师和学生两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剖析师生思想特征及需求
教师和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两大主体,要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创新、有所进步,首先要理清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实现其思想和意识上的共鸣。教师方面,可以通过引导其树立为人师表、恪尽职守、用細心和耐心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思想,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学生方面,高校要切实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其发展需求,切实保障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民主讨论、平等沟通的权利。要适时给予大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成长需求,秉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3.扩充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工作载体
扩充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借助现代化互联网信息资源获取手段,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对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更新,加强新媒体网络规划和建设,剔除陈旧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补充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与时俱进,适时发展”的思想要求,“去其糟粕”“推陈出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的创新主要依靠高校对各类网络媒体的整合,需要高校管理者充分认识各类网络媒体的引导作用,创新互联网思想政治信息资源平台的管理和建设,使高校、教师与学生三者之间的互动更加便捷化,细化各网络载体的功能,探索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载体,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热情,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蓉生.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几点初浅体会[J].思想教育研究,2018(03).
[2]史向军,夏玉汉.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几个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2017(12).
[3]王学俭,郭绍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重点问题及策略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1).
[4]苏宇.新时期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究——评《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2011-2012)》[J].中国教育学刊,2015(10).
[5]吴哲敏,沈俊.基于德育生态理论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2).
[6]王成平,任海涛,魏巍.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09).
[7]刘希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探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