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月
摘 要:张加彬曾写过一本名为《心理援助》的书,这本书讲述了现代教育中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在现代教育中对于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是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而中职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普遍存在着逆反心理,这种心理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对学生的亲子关系、学习情况和家庭关系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心理援助”的指导下,系统的构建学生积极正确的知行情意系统,教导学生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的理论体系,提升人格修养,有效地解决中职学生逆反心理的问题。
关键词:心理援助 逆反心理 干预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3-0240-01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青少年是产生逆反心理的主体,而中职学生刚好是处于这个年龄段。
如果在学校里教师对于中职生的逆反心理没有很好地加以引导,会对中职生的心理、生活、学习等多方面产生消极的影响。会造成学生的家庭关系紧张恶化,严重的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厌学、离家出走、也可能会导致学生走上错误的道路甚至可能会犯罪,这应该引起家长和学校的足够重视。通过笔者进来的实践及研究,对中职学生的逆反现象有了一些积极地结果,笔者将通过这篇文章对家长和教师提出一些有效可行的预防方法和改变策略。
1 对中职学生逆反心理的认识
1.1 中职学生的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来说,一般寻求心理援助的都是亲子关系比较紧张,孩子的逆反情况严重的家庭,家长对于这部分孩子的反映也大多是孩子小的时候非常乖巧听话,但是当孩子上了初中或者是中职之后就开始出现逆反心理。不过,在深入了解这些家庭之后,就发现这些家庭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理念都是存在问题的。
因此,笔者认为,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家长的教育不当。而家长的教育对于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有着很大的影响,会严重的影响孩子对于世界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最终会导致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產生逆反心理,从而诱发家庭矛盾。
1.2 中职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
第一,不愿意接受教育。老师和家长的话不肯听并且阴奉阳违,有的时候学生出现一些问题,老师了解情况时学生含含糊糊不肯说真话或者干脆闭口不谈,或者是直接哈老师上演“全武行”。
第二,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对学习没有自信心,经常会迟到早退甚至是逃课,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也是毫不在意,甚至觉得成绩差也没什么。
第三,情绪暴躁,不会处理人际关系。这些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高甚至近乎于没有,情绪偏激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自负、以自我为中心,稍稍有不合心意的地方,就会大打出手。逆反细腻的危害性非常大,而且学生无法自己调节逆反心理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就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引起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逆反心理还会造成学生的情绪失控,容易让学生对教师和家长的感情疏远甚至关系僵化,学生也会因此而无法听从教师和家长的教导,从而发生不可估量的错误。
因此教师应该在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时候,及时了解学生产生你发心理的原因,科学有效的指引学生在产生反心理的时候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塑造健康安全的人格。
2 教育引导
2.1 教育者要对逆反心理做出正确的认识
教师可以向学生讲些逆反心理的存在有其道理,是可观的,但是可以科学的转化。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逆反心理是学生萌发独立意识的表现,只是在青春期的表现比较突出而已。逆反心理有着严重的缺陷,会一味地去反对、反抗甚至是非不分,看似很有个性的举动实际上是非常幼稚的表现。而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他们都是成年人,社会经验十分丰富的,教育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青少年变得更好,而不是会故意的去跟青少年找茬。但是可能使用的方式或是语气不当,会使学生更加厌烦,不过家长和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俗话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学生应该正确的认识家长和老师的教导,选择性的接受。
凡是有利有弊,逆反心理也是如此,不仅有其消极的一面,我们也应该看到积极地一面。家长和教师不是圣人,也会有出现错误的地方,反抗这一做法就是正确的行为。教育孩子并不是让他们成为智慧盲从的人,而是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盲从和一味的反叛是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新时代的教育应该着力于培养有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学生,保证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2.2 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一般心里比较脆弱敏感,在受到教师的斥责或是惩罚时,会抱有很大的敌意,但是教师需要对学生充分谅解,而为了使学生更好接受教育,就必须先让学生摆脱消极的态度,改变师生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需要真心实意的帮助学生,而不是一味的批判指责,尽量对学生和蔼诚恳,消除学生的敌意和戒备心理。
2.3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学生是班级中的一份子,班级是学生活动的主要空间,营造一个良好班级氛围可以有效的改善学生的你发心理。
2.4 优化学生的家庭教育
在教育中不仅要重视学校和教师的作用,还要充分的发挥家长的作用,争取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家长站在子女的角度上进行教育,合理地进行教育行为和思想的调整,这对改善家庭教育质量和增强教育效果有着很大的作用。
家长对孩子的爱,不能只是默默的给予,而是应该要表达出来。家庭爱的缺乏会对孩子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和后果。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应该按照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而不是为了对比其他孩子,而给孩子很高的期望值,还有一部分家长是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都施加到孩子身上,就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心理和抵触情绪。
“心理援助”对于逆反心理的干预是有效的,但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战胜,章本青,王聪.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本质及其解决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09).
[2] 杨选成.中职学生逆反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2(09).
[3] 李庆许.中职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教育引导[J].新课程学习(中),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