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金融助力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2019-04-19 11:29陆岷峰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借贷民营企业金融机构

陆岷峰,李 蔚

(1.南京财经大学 中国区域金融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46;2.南京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一、引言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90万亿大关,经济总量跃居至世界第二。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营企业得到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民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在促进社会稳定、缓解就业压力和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经济贡献的角度来说,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 700万家,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了60%,撑起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半壁河山”;从吸纳就业的角度来说,据全国工商联统计,城镇就业中民营经济的占比超过了80%,新增就业贡献率超过了90%,成为我国就业市场的主要承载主体①数据来源:新浪财经。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但是,由于我国大型国有企业能够优先匹配大量优质的金融资源,再加上我国的商业银行体制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正规的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发放贷款时都秉持着一种“慎贷”“惜贷”的态度,这种态度与民营企业资金需求的迫切心态相矛盾。在正规的金融机构不能够有效地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情况下,民间金融优势突显,民间金融内生于民营经济,在资金供给量和还款期限等方面都具体较大弹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民营经济的燃眉之急,是市场上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民间金融这一融资渠道有利有弊:一方面,民间金融能够满足民营企业多样化的资金需求,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民间金融不属于正规的金融机构,由于金融监管存在着一定的盲区,民间金融的运行也就缺少了规范性。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想要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就要借助民间金融的力量,发挥民间金融独特的优势,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民间金融受到正规金融机构的压制,想要进一步发展壮大,也需要找到新的出路。促进民间金融与民营企业的共同发展,充分发挥民间金融与民营企业各自的优势,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同时可缓解民间金融的竞争压力,形成双赢的局面,推动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文献综述

(一)民间金融概述

马文丽(2017)提出,民间金融是指区别于我国正规金融机构,尚未完全纳入监管范畴的金融活动,其业务主体是除去正规金融机构之外的企业、自然人和其他经济体,以本息支付和价值转移为活动形式表现。[1]刘慧敏(2014)认为,民间金融是指建立在民间信用、人际关系和道德约束之上,由私人进行管理和经营,在国家金融监管范围以外的金融行为。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民间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在正规金融监管的管辖以外,并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约束;第二,民间金融是由市场资金供求关系自发形成的,社会资金的供需矛盾是民间金融存在的基础,内生于社会经济,属于内生金融范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壮大;第三,民间金融的活动主体主要是私人企业和个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民间金融逐步走向正轨,但现阶段还是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2]张明琦(2018)认为,民间金融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融资成本较高。较高的融资利率会加重借款人的经济负担,迫使借款人从事高风险高收益的经营活动,从而增大了企业的破产风险,且民间金融机构的高利率会影响到整个金融系统的利率水平,扭曲市场上的资金价格,影响金融市场的运行秩序;第二,机构业务活动不规范。民间金融的业务流程较为简单,业务员的综合水平并不高,在整个借贷过程中没有足够的约束力,主要是依靠道德水平来约束借贷双方,贷款违约风险较大。此外,民间金融机构多数不在我国金融监管的范围内,这增大了民间金融的营运风险,不利于民间金融的壮大发展;第三,保障制度不完善。民间金融的融资模式具有地区性,多半是亲朋好友介绍而来,法律在民间金融运行中所起的作用也会被削弱,增大了民间金融的市场风险。在借贷资金无法收回的情况下,直接损害了债权者的利益。[3]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吴婷婷和贾竟祎(2018)提出,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缺少融资渠道,证券市场对民营企业的审批较为严格,市场体系尚未完善,发行企业债的流程过于繁琐。同时,民营企业也很难获得商业银行的资金支持,商业银行出于安全性的角度考虑,企业贷款都需要有相应抵押品或者质押品才能够逐笔发放,对于民营企业贷款的发放比较严苛,企业资信水平不高,融资负担重,没有足额的抵质押品向银行借款。无论是通过民间贷款获得资金,还是通过企业的互相担保进行融资,都有着较大的风险。[4]李明(2018)提出,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数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形成这样一个局面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优质的金融资源会向国有企业或者大型企业倾斜,这其中不仅有国家市场调控的原因,和我国近年来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也有直接原因,大型国有企业有国家信用为之保证,拥有民营企业无法比拟的融资条件,因此,正规金融机构愿意向其提供优质金融资源;其次,由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正规金融机构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时可能承受更大的违约风险,从审慎的角度出发,会减少对民营企业放贷的规模。而且私人企业和个人的资信水平参差不齐、信用观念较为薄弱、对贷款资金不能有效利用,阻碍了民营企业的融资之路。[5]杨帆(2016)提出,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正规金融机构融资条件多、程序繁琐。目前,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资金,这导致其在提供金融服务的时候会偏向于大型国有企业,为大型国有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资源,因此,其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就变少了。在证券市场上,中小型的民营企业相比于国有企业更难融资,企业债券、股票在审批发行的阶段都受到严格的限制,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另一方面,我国的民间金融市场尚未完善,在民营企业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融资受阻的情况下,会寻求新的融资渠道;随着民间金融机构的不断发展,民间借贷市场也得到了发展。然而,国家对民间金融的歧视态度减缓了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势头,造成了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社会闲散资金无处发挥作用的局面,增大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度。[6]

(三)民间金融与民营企业的内在联系

余官胜(2015)提出,由于民间金融的资金使用情况很少在金融监管的范围之内,民营企业可以直接从民间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民营企业获得的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资源较少,需要由民间金融来满足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7]胡润楠(2015)指出,民营企业与民间金融之间是相互促进的,民间金融内生于民营企业,民间金融开辟了民营企业融资新渠道,民间金融能满足民营经济的融资需求,民营企业能促进民间金融发展。[8]吴燕(2008)提出,民间金融在经营特点、地理位置以及产权设置上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民间金融成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最佳途径:第一,经营优势。民营企业与民间金融机构处于同一经济层面,在经营模式和经营特点上有些相似,从组织、服务和效率等方面都能够相互促进;第二,地理优势。民间金融机构有一定的地域性,与民营企业同处于一个地区,有助于互相了解彼此的资信状况,使信息能够有效地得到传导,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影响,降低了还贷风险;第三,产权优势。民间金融机构是私人所有,在业务活动中能够尽可能地避免政府过多干预的行为。民营企业与民间金融在产权结构上相互对应,体制歧视以及体制偏好的现象相对少见,因此可以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9]

三、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一)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1.过分依赖商业银行贷款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已经步入正轨,加上国家政策的倾斜,理应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但是,大多数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仍然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企业的外源性融资渠道往往只有商业银行贷款这一条路,民营企业想通过证券市场发行企业债或者股票来融资的难度较大,归根到底还是证券市场对民营企业的准入门槛过高,审批流程较为繁琐。民营企业缺乏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依赖于商业银行的贷款,缺乏灵活性。

2.难以得到商业银行大力支持

商业银行属于正规的金融体系,资金的流入、流出受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督,基于商业银行经营安全性的角度出发,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十分有限,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而且,商业银行一般需要有足值的抵押品或者质押品才肯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如此严格的放贷条件,严重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资金融通。

3.融资成本相对较高

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三个:第一是企业的内源性融资。使用企业的自有资金作为企业的流通资金,或者是向企业内部的员工筹集资金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这种方法对于民营企业的需求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第二是商业银行贷款。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资质审核较为严格,使得信用状况一般或者是没有抵质押品的民营企业无法获得所需资金;第三就是民间贷款,也就是民营企业主动向亲戚朋友、其他企业或者是“地下钱庄”借钱。由于民间金融尚未纳入金融监管的范畴,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通过民间金融机构借贷,企业主就要面临着高额的融资成本。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原因

1.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健全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担保机构主要的出资主体是政府,也就是说民营企业的担保机构往往带有国家政策的目的性。对于政策性的担保机构而言,只需要重点关注机构的社会效益是否达到绩效要求,不需要自负盈亏,因而对金融风险不能足够重视,大规模违约情况时有发生,最终只能将担保转为福利。目前,我国诸多大城市已经成立了民营企业担保机构和民营企业发展基金等组织,但是,仍然不能有效地解决民营企业实际的融资问题。

2.金融市场对民营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改革,逐步开展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但是,主要的资金流向还是针对国有企业或者大型企业,信用贷款更是向大中型企业倾斜,对民营企业的关注度远远不够。民营企业的自有资金相对较少,资信水平也不能够与国有企业相提并论,这些因素都增大了民营企业的经营风险。与此同时,企业的经营项目投资回报率不明确,导致资信水平一般的民营企业难以向贷款机构提供规范的财务报告,以至于商业银行不能对该企业有一个清晰全面的了解,无法进行准确的风险评估,直接降低了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放贷意愿。

3.民营企业资信状况较差

目前,有些民营企业有着强烈的资金需求,在借款时提出了高额资金回报的承诺,但在还款时却以各种各样的由头躲避债务的追偿。一般情况下,金融机构只能获得违约的民营企业抵押品或质押品的处置权,但其价值并不足以抵补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此外,民营企业缺乏完善的企业制度和人才培训制度,导致企业的财务报表无法反映企业的真实信息,商业银行也就无法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

四、民间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民间金融的属性与形式

民间金融,又称非正规金融,是指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开展资金借贷活动,也可以从监管主体、产权归属、形成机制、服务形式以及服务对象等角度对民间金融的概念进行界定(见表1)。由于民间金融的非规范性,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伴随着诸多问题,出现过多次“非法集资”“高息转贷”“地下钱庄”等金融犯罪事件,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民间金融也越来越活跃,规模也逐渐增大,在满足民营企业资金需求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表1 民间金融属性分析

根据表1对民间金融的属性分析,我国的民间金融可以细分为以下四种:民间借贷、私人钱庄、民间集资、金融合会(见表2)。

表2 民间金融交易形式

(二)民间金融的业务活动特点

民间金融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经营方式,展现出不同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特点。

1.多样化的借贷形式

在2010年以前,民间金融的借贷形式主要是融资租赁公司、典当行、私人钱庄等。到了2010年之后,民间金融的借贷形式开始变得多种多样,小额信贷公司、创业投资机构以及网络借贷平台等新型中介机构开始在市场上活跃起来。在借款的用途上也开始呈现多样化,其中主要用途有生产经营和房屋贷款,全国范围内的民间借贷有60.8%用于房屋贷款,26.5%用于生产经营;农村范围内的民间借贷有58.4%用于房屋贷款,33.3%用于生产经营,与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用途基本一致(见图1、图2)。民间金融起初的借贷主体为个人消费者和农户,随着民间金融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依赖民间金融,民间金融的活动范围也开始向城市拓展,借贷主体也有了较大的变化,主要有公务员、企业主、个体户、行政事业单位等。不过,通过信贷可得性水平的地域比较可以发现,民间金融主要的活动范围还是在农村,城市地区的借贷还是以正规借贷为主,其中,中部农村地区的民间借贷占到83.2%,而正规借贷只占15.7%,相差较为悬殊(见图3)。

图1 民间借贷的主要用途

图2 不同贷款的不同用途规模

图3 信贷可得性水平的地域比较

2.富有弹性的借贷利率

民间金融在开展资金借贷业务的过程中,资金的供求双方会根据具体的关系亲密度、经济实力、借款用途等方面互相协商以确定利率水平。若借款人的资信水平较差,借款期限较长,放款者会适当地调高利率水平来弥补所承受的高风险。由于是借贷双方相互协商决定利率水平,因此,利率弹性较大,灵活性较强,贷款手续简单。

3.较高的市场活跃度

首先,受到经济下行的影响,企业或者个人将资金转移到民间金融市场以获得较高收益。其次,正规的金融市场并不能满足许多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使其转向民间金融市场。在我国宏观政策的调控下,我国民间金融机构的数量和借贷规模正在快速增长,再加上许多投机者的介入,使得民间金融市场更加活跃。

五、民间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可行性

想要解决好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帮助民营企业走出融资困境,就要充分发挥民间金融的优势,利用民间金融的融资渠道,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平台,从而进一步地满足民营企业多样化的资金需求。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当中,国家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民营经济也开始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在我国现存的金融体制下,正规的金融机构倾向于为国有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从而与民营企业产生矛盾。这种矛盾制约了双方的信息交流,抑制了民营企业的壮大与发展。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盈利能力较低、资金规模小等缺点使其无法达到商业银行的贷款条件,导致民营企业向商业银行进行贷款这一融资渠道不畅通。因此,民营企业只能寻找其他的融资途径,而民间金融恰恰是其最佳的融资选择。

民营企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充足的资金供给,否则将难以持续健康的发展。在正规金融无法为其提供充足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民间金融。也就是说,民间金融是民营企业融资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满足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得到民间金融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我国的民营经济能够实现大发展,双方的相互融合促进了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营企业的资金缺口也能够拓宽民间金融资本升值的空间和渠道,使民间金融的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因此,利用民间金融支持民营企业能够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一)民营经济发展需要民间金融支持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许多民营企业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支持迅速发展起来。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已超过2 700万家,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了60%,撑起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半壁河山”,我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均由民营企业完成。随着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需要有强大的资金流推动其继续扩张。由于民营企业的资信状况难以达到正规金融机构的融资条件,致使其融资渠道不畅,巨额的资金缺口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之前对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分析,民营企业融资难主要体现在过度依赖商业银行贷款、难以得到商业银行的大力支持以及融资成本较高。因此,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与民营企业巨额的资金缺口之间存在着矛盾。想要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探寻新的融资渠道,而高效灵活、富有弹性的民间金融本就与民营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间金融本就是民营企业外源性融资渠道之一,民间金融也能在民营企业的帮助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民营企业作为资金短缺的一方,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其经营活动的开展,民间金融机构作为资金盈余的一方,也需要进行借贷活动来扩大自身规模。这样一种供需关系的形成,能够直接促使民间金融与民营企业的生态互融,在这种生态互融关系中,资金的供给和需求方均能获益。

(二)民间金融的资金供求来源于民营企业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越来越多,社会空闲资金也逐渐增多,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左右,许多人愿意将空闲资金存入商业银行以获取利息收入。然而,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逐渐走低,将钱存入商业银行并不是一个有效的资产保值手段。大部分居民也不会将空闲资金投入到资本市场,致使居民的理财手段较为单一,不能够有一个理想的投资方式。这些问题正好能在民间金融机构得到解决,民间金融机构能够提供高于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水平,吸收社会空闲资金,并作为资金供给方,满足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在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投资回报率。高效灵活、富有弹性的民间金融能够很好地契合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特点,抵补民营企业的资金缺口,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由于民间金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国家对民间金融的态度从零容忍逐渐转向支持,开始组建新型的民间金融机构,将民间金融逐渐纳入金融监管的范围,这都给民间金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得民间金融能更好地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在民营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民间金融已然扮演着“输血器”的角色:一方面,民间金融利用较高的利率水平吸收社会空闲资金,通过民间借贷和小额贷款的形式将所筹集的资金精准地流向有强烈资金需求的民营企业,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民间金融在向民营企业进行资金供给的过程当中,也能够收取高额的利息回报。由此,民间金融与民营企业便形成了生态互融的关系,双方在信息交流、资金融通的过程当中产生了高额利润,所以说,民间金融与民营企业联系十分紧密,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六、政策建议

(一)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首先,要在金融政策方面给予支持。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央行可以适当放宽对利率水平的限制,让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和民营企业的规模、资信状况以及贷款期限等方面决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水平,而不是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这样便能使民营企业向商业银行贷款的融资渠道变畅通。金融监管部门能够将一些具有规范章程的民间金融机构纳入正规金融监管的范畴之中,并准许这些规范化的民间金融机构开展融资租赁、再贷款以及再贴现等业务,促进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其次,要在财税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地方政府可以为当地中小民营企业提供税收优惠的政策,为其经营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对于具有发展潜力但资金规模尚小的民营企业,政府应对其潜质进行准确评估,适当地给予补贴与税务减免的优惠。最后,要在产业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完善金融市场的各项规章制度,在严格管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将民间金融机构融入到正规金融市场当中,使其受到与正规金融机构同等的对待,同时也要完善退出机制,将金融市场中资不抵债、信誉度差的金融机构剔除出去,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氛围。地方政府也要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来保护民营企业的融资权益,鼓励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帮助民营企业走出融资困境。

(二)建立民营企业担保机制

为了保证民营企业的投融资权益,保障借贷资金的资金安全,降低金融风险,需要建立健全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使得民间金融与民营企业资金流通更加顺畅。目前,我国主流的信用担保有三种:一是政策性担保;二是成立行业协会,协会为内部会员提供担保;三是商业性担保。其中,政策性担保有国家信用作为保证,信用等级最高,但是较难申请。为了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地方政府需要规范担保市场的运行机制,适当降低市场的准入门槛,完善商业性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制度和信用评级制度,并且尝试组建民营企业再担保机构,分散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

(三)完善监管体系

我国的民间金融是由民间借贷发展而来,缺少应有的政策来约束民间金融的运行过程。需要将民间金融纳入到我国银保监会的监管范畴,这样能够同时对民间金融与民营企业进行监管,对民间资本的流入流出、规模大小、利率水平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控,降低民间金融的风险,同时,能让民营企业与民间金融机构更好地对接,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有效地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促使双方形成相互监督的机制,这样也能提高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督效率。

(四)提高民营企业信息的透明度

为了有效地防范民间金融市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需要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切实提高借贷市场的信息透明度,使民营企业在民间金融市场内形成良好的借贷关系。在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为民营企业创办信息共享平台,公开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数据以及资金流向等情况,由第三方机构的专业人员负责运营和管理,提高民营企业信息的透明度。需要聘用政府制定的第三方评级机构对民营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保证民营企业信用等级的准确性,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在创办民营企业信息共享平台之后,强化民营企业与民间金融的联系,打破信息不对称这一屏障,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推动民营企业自身产品的调整与升级,提高民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五)争取实现民间金融利率的市场化

由于民营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不能像国有企业一样有国家做隐形担保,资金缺口大且无法提供足值的抵押物,导致民营企业在民间金融市场上进行借款时需要支付高额的利息,高额的利息又增加各类风险。富有弹性的民间金融借贷利率是民间金融的一大特色,但是如果不对民间金融的逐利性加以控制,就会破坏金融市场的运行秩序。因此,需要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推进到民间金融市场,将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与民间金融的资金供给进行有效对接,使民间金融的利率水平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金融监管当局在民间金融市场推行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能够对民间金融的资金流动状况有更加详尽的了解,提高监管效率,也能够使民营企业以更加合理的利率水平获得贷款,避免高利贷现象的发生。同时,需要给予民间金融一定的定价空间,保证民间金融的灵活性,促使民间金融能够吸收更多的民间资金。随着民间金融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金融市场的竞争也会加剧,促进整个借贷市场的利率水平更加科学合理。

七、结语

受到经济下行的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渐放缓,进而转向经济高质量的发展,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力军,依旧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民营企业融资过分依赖银行贷款又难以得到银行支持,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我国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健全,金融市场对民营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民营企业资信状况不佳。而民间金融作为民间自发形成的金融形式,有许多正规金融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多样化的借贷形式、富有弹性的利率水平,以及活跃的交易市场等特点能够帮助民营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由于民营经济发展需要民间金融支持,民间金融的资金供求也来源于民营经济,民间金融与民营企业的生态互融能够促进双方的发展。在促成民间金融与民营企业生态互融时,需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支持,建立民营企业担保机制,同时完善监管体系,提高民营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争取实现民间金融的利率市场化,促使民间金融能够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借贷民营企业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资本运作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下P2P网络借贷投资者行为的实证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民间借贷年利率超过36%无效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