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策略研究

2019-03-20 01:11姜明珠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冷藏冷链生鲜

姜明珠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8)

2018年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我国从国外引入“物流”这个概念的第四十年。我国的物流从萌芽阶段开始成长,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居民消费不断升级,物流领域也朝着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以及精细化等方向发展。最近几年,被称作物流领域“珠峰”的冷链物流出现了爆炸式增长,而且未来市场空间巨大,冷链物流必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风口”。

一、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意义

冷链泛指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生鲜食品以及需冷藏药品在采收、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及销售的整个过程中,在一定的适宜条件下,最大程度地保持其质量的一整套综合设施和管理手段。而这种在完全低温环境下由各个物流环节组成的物流体系称为冷链物流。相比较于普通商品物流,冷链物流具有难度大、成本高、时效性强等特点,冷链物流主要应用于生鲜农产品、医药品以及化工材料这几个领域。目前,在我国冷链物流领域中,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份额最大。2017年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总额将近4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在“互联网+”和消费升级的影响下,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关乎居民的食品安全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消费者对新鲜优质的水果蔬菜的品种及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少的各种水产品的需求也出现大幅度增长。靠近居民社区的水果超市、大型商超以及生鲜电商平台成为居民购买果蔬的主要途径。据统计,2018年大闸蟹市场规模接近1 000亿,小龙虾超过100万吨;2018年,进口食品规模超过700亿美元。这些数据都是消费升级最好的证明,我国居民对于农产品的需求由原来的基础性充饥型消费向高品质保健型消费转变。居民饮食中生鲜农产品的比例不断提高,这些食品对物流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都很敏感,饮食结构的改变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保证这些生鲜食品的品质和安全,就必须依赖高效的冷链物流系统。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关乎农民的收入

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大国,肉、禽、蛋、奶、蔬菜和水果等生鲜食品的产量均位列世界第一。生鲜农产品流通效率的高低对我国广大农民的收入有非常大的影响。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水产品、肉类、果蔬的冷链运输率分别为23%、15%和5%,运输过程中腐坏率分别高达到16%、13%和28%,仅新鲜水果一年的腐坏就接近1 500万吨,蔬菜腐坏近1.28亿吨。而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冷链流通率达95%以上,损耗率小于5%,我国农产品流通中居高不下的腐坏率直接造成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物流费用超出国际平均水平。这不仅仅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增加了国民的消费支出,同时也使得广大农民的收入受到很大的影响。[1]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时冷链物流刚刚萌芽,物流资源相对匮乏,很多企业没有“冷链”的概念。为数不多的冷藏设施掌握在国有企业手中,冷链货物的配送基本上都由供应商承担,冷链效率低下。2008—2017年是我国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十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国内物流市场涌现出大批冷链物流公司,中外运等大型国企开始布局冷链,国际知名冷链公司如太古、美冷纷纷进入中国。2010年发改委制定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这一规划的出台和实施使得冷链物流的概念得到普及,并极大推动了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进入2018年,全民冷链需求爆发,从中央部门到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冷链发展,我国冷链物流步入3.0时代,冷链物流持续升温,资本投入大量增加,行业利好政策相继出台,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尽管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势头良好,但因为起步较晚,目前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结构失衡

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需要根据产品特点进行全程控温,其中包括“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和“中间N公里”。不同生鲜农产品对温度和时间的要求也不同,温度的高低和时间的长短影响着冷藏品的质量,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必须要遵循“3T”和“3M”原则。所谓“3T”原则是指温度(Temperature)、耐藏性(Tolerance)、贮藏和流通的时间(Time),它们决定着农产品的最终质量;“3M”原则即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Management)、经济有效的保鲜方法(Methods)、保鲜工具与手段(Means)来最大程度上保障易腐产品的品质。因此,冷链过程中所使用的冷库和冷藏运输车等物流设施和设备尤为重要。2018年全国冷库总量较2017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从新增冷库的分布区域来看,武汉、重庆、杭州、福州、济南、大连等城市增幅比较明显,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二三线城市居民的消费正在不断升级。虽然我国冷库数量大幅上涨,但相对于我国旺盛的冷链物流需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冷库分布不合理现象突出,湖北、山东等城市冷库过剩,而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冷库数量又严重不足,冷库供需无法匹配现象突出。很多生鲜农产品产地预冷设施和冷库严重缺乏,导致冷链“最先一公里”缺失,这势必导致整个冷链物流效率大幅度下降。

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冷藏车保有量为16.85万辆,新增冷藏车2.7万辆,同比增长35%,增幅显著。但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5%,而且人均冷藏车数量非常少,专业化的冷藏车数量严重不足。物流发达的欧美日等国家公路冷藏运输占冷藏运输总量比重的60%—80%,受制于公路冷藏车的数量和我国公路运输网络,我国公路冷藏运输比重仅为25%,公路冷藏运输机动灵活,手续简单,是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的主要力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公路冷藏运输的占比。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缺失

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生鲜农产品的品质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冷链物流发达的国家都制定严格法律法规和冷链行业标准,以此确保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所有环节的食品安全。[2]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相关标准多为推荐性的标准,通用性、强制性标准较少,我国大多数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都还处在低水平运作的状态,冷链物流断链现象时有发生,生鲜农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三)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利润低下

冷链物流企业前期建设投资多,运营过程中的能耗以及人工费用都很高,加上生鲜农产品高损耗的特点,导致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利润低下。根据我国中物联冷链委的调研数据,目前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平均净利润率仅在4%左右,而且依然存在利润率不断下降的趋势。对于处在高速发展中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来讲,降本增效问题十分严峻,无论是我国政府还是冷链物流企业都要想办法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是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农产品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物流人才缺乏是我国经济发展中较为严重的问题,其中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更是严重匮乏。冷链人才不仅要掌握普通的物流理论和相关技术,还需了解制冷技术、食品医药安全相关的知识以及国家的相关法规等。当前这种既有理论基础又具备实操能力的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只有不足两千人,冷链物流人才缺口巨大。而冷链行业高速发展又急需一批懂得“冷、链、物、流”的新型专业人才,冷链物流人才供需不平衡问题严重。

三、消费升级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消费的不断升级、生鲜电商的高速发展、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诸多因素推动着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在新形势下冷链物流企业要调整发展方向,探寻新的发展机会。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要加快创新的步伐

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创新时代,企业如果不创新就会落后。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来说,设备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和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

1.新技术装备的应用将引领冷链行业变革

当前,我国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成本越来越高,冷链物流企业的降本增效需要依靠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应用。冷链物流在硬件上需要大量引进高效的冷藏冷冻专业设施设备,在“最先一公里”要加强建设产地预冷设施;在“最后一公里”要设置能够进行流通加工和配送服务的冷链物流中心;在中间N公里的冷链运输中全面使用冷藏车和冷藏监控设备,加大对公路冷链、铁路冷链等运输设备的投入,使用并推广卡车卫星定位系统、远程控制平台、车载电脑等冷链辅助设备,大幅度提升冷链的运输效率,并节约物流成本。未来,自动分拣、智能云仓、无人机送货、新能源汽车、无人导引搬运车等,将被广泛应用在冷链物流操作过程中,这是冷链物流未来的发展方向,冷链物流企业需要提前做好相应规划和布局。

2.提升冷链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不仅对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提出更高要求,还有产品可追溯、质量可监控、订单信息可跟踪等诸多要求。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有效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效率,大幅降低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就必须要借助大量信息技术在冷链物流领域的应用。冷链物流过程中加强GPS、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冷链企业要按照行业标准要求配备车辆定位跟踪以及全程温度自动监测、记录和控制系统,实现冷链物流的智能化。

3.探索冷链新模式

“最后一公里”配送被视为冷链物流服务中最难的部分。冷链发达国家对生鲜农产品的配送服务模式采取的是“宅配”方式,即生鲜农产品供应商从城市中心仓通过冷链物流直接将产品配送至最终客户手中。这种被称为“中心仓”的冷链物流服务模式在我国也有一部分企业采用,该模式对于生鲜农产品的品质有很好的把控,但是实际运营成本高,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普遍采用的冷链物流模式是“泡沫箱+冷袋”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成本较低,但是对生鲜产品的品质难以保证,不适用于对冷链环境要求特别高的生鲜产品。前置仓这种模式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上面的问题。订单响应速度提高,配送成本下降,前置仓的创新模式具有很更大优势。前置仓通常只承担货品临时存储、包裹生产、“最后一公里”配送功能,在配送方面由自营配送到使用众包物流配送平台,也能给前置仓带来很大的成本节约。冷链物流需要不断地进行模式创新,找出降本增效的新途径。

(二)着力发展生鲜农产品第三方冷链物流

第三方冷链物流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集中精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原来由企业内部承担的冷链物流作业,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的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冷链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冷链物流全程管理和控制的一种运作与管理方式。我国冷链物流供给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占比仅为5%左右,我国大部分的冷链物流主要还是由物资的生产者和经销商承担完成。冷链外包乏力,除了思想观念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缺少专业的第三方冷链公司。多数冷链公司规模小,仅能提供简单的冷藏运输和冷库仓储,无法保证整个供应链低温控制,断链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影响冷链物流效率。随着生鲜电商的快速发展,大量资本注入到冷链物流领域,很多电商开始自建冷链系统,自营冷链,这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例如京东物流和安鲜达。但是,自建冷链成本高风险大,因此对于多数企业来讲,选择优秀的第三方冷链是更好的选择。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是物流专业化社会化的表现,也是冷链物流供给侧改革的有效路径。[3]

(三)集约化运作,提高冷链物流市场集中度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多为单纯的冷藏运输企业和冷藏仓储企业,能够提供综合冷藏业务和供应链型冷链物流业务的冷链企业较少,行业内缺少能够引领市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2016年,我国冷链物流排名在前一百名的企业总收入仅占全国冷链物流产业总收入的12%,冷链物流领域仍呈现规模小、集中度低的粗放型经营模式特点。随着生鲜电商的快速发展以及新零售、新餐饮等业态的涌现,客户对冷链物流企业的服务范围以及冷链物流服务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备全国性服务能力的冷链物流企业在市场上有更大的需求,冷链物流企业需要通过全国性布局,建立二三线城市的冷链网络,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全程冷链业务。伴随着生鲜电商的发展,顺丰冷运、京东物流、苏宁物流、安鲜达物流等一批综合型大规模的冷链物流进入我们的视野,但这些企业的业务覆盖面还有待进一步扩大,目前主要服务于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对于二三线城市还没有业务覆盖。

2018年,我国冷链物流企业之间整合、并购、重组等事件频繁发生而且影响巨大,顺丰和夏晖之间强强联合,招商美冷和中外运冷链之间进行内部整合,万纬物流并购了太古冷藏。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之下,我们能看到更多的冷链物流企业并购重组,冷链物流市场集中度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这将推动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

(四)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冷链物流企业成功转型的关键是人才。处于市场快速变化的浪潮当中的冷链物流企业要想发展壮大,需要储备一定数量的管理人才和掌握新技术的专业人才。冷链物流企业要承担起人才培养的责任,应积极地与地方高校开展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培养。企业应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课的设置和实践教学,把企业在用人方面的需求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在顶岗实习环节加强学生的技能培训,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用工荒”和“求职难”同时存在的问题。此外,冷链物流企业对在职员工的培训也要加强,根据冷链物流相关行业发展的趋势,通过走出去或引进来的方式,让相关人员了解和掌握冷链物流的新技术新模式,打破传统物流思路的局限性,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全方位的物流人才,促进冷链物流企业未来更好地发展。

近几年,我国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多项扶持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对于冷链物流企业来说,政策环境、消费场景、竞争环境、运作模式和物流技术都在改变,冷链物流企业处在一个机会与挑战并存的巨大变革期。中小型冷链物流企业纷纷谋求转型升级,提高综合竞争力,冷链物流市场进入群雄逐鹿新时代。冷链物流企业需不断提升企业的服务能力,在竞争中谋求更大的发展。

猜你喜欢
冷藏冷链生鲜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新型冷链物流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过冷度影响因素
生鲜灯的奥秘
哪些应该放冷藏?哪些应该放冷冻?哪些不用放冰箱?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
超市生鲜里的这些秘密你一定要知道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冷藏保温车发展潜力被激发
再谈冷藏保温车:市场已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