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林
后作文教学,力图将学生从千人一面的作文中解放出来,让学生释放自我才情、个性,从而真正让学生的作文实现“我手写我心”。后作文教学,旨在回归学生作文的“初心”。
一、解構“文套”:让作文教学“破陋习”
所谓“后作文教学”,是相对于“前作文教学”而言的。前作文教学,也就是传统的作文教学,其作文教学假设和流程是这样的:学生没有写作的动机,教师要培育学生的作文动机;学生没有写作的技能技巧,教师要培育学生的作文技能技巧,等等。后作文教学就是要解构传统作文教学(前作文教学)的“作文套”,还学生一个写作的自由天空。首先,教师给出一个作文主题、范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表达。通过对学生表达的判定,给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这也就是贯彻了语文教学中“以学定教”“因学施教”的原则。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的需求,都有表达的潜质,作为教师,就是要满足学生的表达需求,发掘学生的表达潜质。君不见,当代学生发起短信、微信、电子邮件是多么带劲,网上聊天,就害怕下线。这是一个“写”的时代,而且是一个用多种媒介“书写”的时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冲破传统作文的“陈规陋习”,解构“作文套”,让学生先行自由写作。然后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修改等。
“后作文教学”能有效规避“前作文教学”的诸多问题,从学生写作的原点出发,从而让作文讲评、作文修改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后作文教学”不是“马后炮”,而是能有效地切入学生写作的“最近发展区”。
二、还原“流程”:让作文教学“接地气”
后作文教学,积极还原作文的生命流程,让学生写作成为一种“活的写作”,从而让作文教学更“接地气”。“后作文教学”突出学生作文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创新性。通过学生前置作文,教师能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发现学生的“兴 趣点”。
比如教学部编版初一上“写人要抓住特点”,教材中给出了一些著名人物的肖像漫画,用夸张的形式突出了人物的特征。接下来,教材讲解了“如何写外貌”“如何写具体的穿着”“如何写特征”等等。这种概念化讲述,学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如何然”。笔者借用“后作文教学”理念,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上的写作纲领,然后让学生尝试写作。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的写作样态自然呈现,避免了习作的“假性整容”,让学生本然性的问题充分暴露。针对学生写作的“脸谱化”现象,我将学生的作文用多媒体呈现出来,将学生作文中的老师姓名、图片等也同时呈现出来,要求全班学生发表个性化的见解,发掘老师鲜明、独特的个性。于是,“不修边幅,最有才子气息的男老师”“写一手好字,练就一副金嗓子的某数学女老师”“具有靓丽身影,是学生心中的女神的某语文女老师”“潇洒的黑马王子”等相继被发掘出来。这样的作文教学,还原了“活的流程”,让学生作文更“接地气”。许多鲜活的教师形象跃然于学生习作中。
在“后作文教学”中,教师“用作文教作文”,让学生的作文学习更具直观性、鲜活性,因为这些作文都是学生自己的作文、熟悉的作文、身边的作文。通过作文的讲评、修改、鉴赏等,让学生保有一颗“文心”,并不断地丰盈这颗“文心”,这就是学生写作的“自我心”“柔润心”“朴实心”“敏感心”“自由心”等。
三、优化“修改”,让作文教学“归本真”
“后作文教学”有两条腿,其中左腿叫作“修改”,右腿叫作“展示”。
有专家认为:“作文失真,衡文失当难辞其咎。”比如教学部编版初一下《文从字顺》,教材要求学生的作文表达要清楚明白,行文要通顺流畅。表达,首先要准确,避免因为用词产生歧义;其次,要注意语句之间的连贯,前后句子在表达上要有明显的关联,文章的起承转合要合乎事理。最后,读起来要不拗口、不含混。这样的概念化要求,是一些基本的要求。其实,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语病,但有时,陌生化的言语表达,反而更能吸引人的眼球。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原有基础上进行改动,对学生的作文给予肯定、鼓励。比如,有学生写狭窄的路,“路窄得容不下我的身影”,学生在交流讨论后,将之改为“路瘦得容不下我的身影”。一字之变,就让整个句子传神开来。比如,有学生抨击题海战术,学生在交流讨论后,决定将标点符号去掉,给人一种题海之下压抑、郁闷的感觉,“这就是题海——永远做不完基础题巩固题提高题综合题压轴题,让你眼睛发花头皮发麻手脚发抖心口发慌”;等等。这样的语言,就充满着陌生化的效果,一句话就让整个一段甚至一篇文章变得活泼起来、灵动起来。
在作文教学中,正如著名课程评价专家斯坦弗尔比姆所说的,“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促进发展”。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控制“教”的意愿,充分地顺水推舟、因势利导,在学生原有作文的基础上加工,将学生的作文导向好的方向。通过对学生原有作文进行“画龙点睛”,学生才能真切地感受、领悟到写作的秘妙,才能逐步学会 写作。
“后作文教学”不是简单地在学生写完作文后,将讲评、指导“合二为一”,也不是像后现代主义那样,对传统的做法彻底颠覆、全盘否定。后作文教学,是对“前作文教学”批判性的继承、发展,其原点和归宿是作为主体性的人——学生。后作文教学的根本旨趣在于“激活学生的内源动力”,让学生勤于写、善于写、乐于写。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经济开发区龙山学校;24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