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种生命成长

2019-04-18 09:26刘春文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袁枚眼光画家

写作,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生存状态,更是一种生命成长。

“对于写作者来说,重要的是找到仅仅属于自己的眼光。没有这个眼光,写一辈子也没有作品,世界再美丽再富饶也是别人的。有了这个眼光,就可以用它组织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周国平先生自选集中这几句话,道出了写作的本质与内涵。

写作最怕的是什么?可以说最怕就是写不出东西。为什么写不出?无非就是缺乏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缺乏生活的土壤,写作自然言之无物。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对于那些被“圈养”的孩子来说,除了家庭就是学校的这种常态生活,更需要拥有非常态的观察与捕捉生活的能力。因此,但凡佳作,最终拼的就是一个人的阅历,以及独特的剪裁与审美眼光。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代袁枚的这首20字冷门小诗《苔》,取材平常,但角度独特,富有哲理,被乡村老师梁俊无意发掘为“每周一诗”的课程选诗,并用吉他弹奏成了曲,继而和山里的孩子小梁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重新唤醒,孩子们最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唱哭了庾澄庆和曾宝仪,也让亿万中国人都在这一刻被感动。梁俊老师就是想通过这首诗告诉这群山里的苗族孩子们:“我们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我们不要小看了自己。”梁俊老师给了孩子们希望的种子,于是,种子种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里,在他们的生命中开了花。说是乡村教师梁俊选择了《苔》,不如说是袁枚的《苔》选择了梁俊。这是梁俊老师用自己的独特的审美唤醒了袁枚的《苔》的生命与价值。生命中有些东西是不可以选择的,比如天生的资质,但也有能够选择的,比如对待生命的态度,不同的选择使生命呈现了不同的风貌与品格。读了袁枚的小诗,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如果写作文,你也可以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作文,如选择积极的生活态度,让人拥有别样的美丽;让乐观自信之花尽情绽放等。只要你目光独到,切入点精准,自然可如梁俊老师一样,也能打造一篇佳作,震撼评委。

朱光潜先生在《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科学的、实用的和美感的》一文中这样写道:“假如你是一位木材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朱先生的这番话已经说得非常透彻了,对于生活,你至少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态度对待之,一为科学的,像植物学家那样;一为实用的,像木材商那样;一为审美的,像画家那样。然而我们写作理应学学其中的画家,什么事物都不管,只管審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因为写作需要一种定向的观察能力和独特的审美能力,犹如画家那独到的点睛之笔,作画与写作的原理有时是相通的。

写作的第—原理就是感觉的真实。也就是说,必须是有感而发,必须是你之所感。继而将这种独到的感觉用文字呈现出来,这就是文字的魅力,也就是所谓的一个人的“文风”。

什么是慧心?就是审美的眼光与能力。所以,作文真的不只是“写”的事,更是“思考”的事,“体验”的事,“探索”的事,“发现”的事,“成长”的事。作文,终究是为了生命的成长。

(刘春文 绍兴市越城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微格作文”倡导者,著有学术专著《初中语文读写教学探微》《微格作文解码》《统编教材名著“1+X”灵性读写课程建构策略》等。)

猜你喜欢
袁枚眼光画家
袁枚
关注性情 求新求变——浅论袁枚的“性灵说”
心态决定眼光
才子袁枚
春风
看医改 医患各有眼光
想着孩子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