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动态变化对骑行服款式的影响

2019-04-18 01:57王宏付
毛纺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体型款式动态

周 惠,王宏付

(江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骑行服作为专业性服装,随着运动的普及性,人们对款式结构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贴合度、舒适度等穿着功能性是消费者购买骑行服的主要目的,选择适合的骑行服能够带来更佳的运动体验。国内市场中的女性骑行服设计,存在男女通用,不同体型特征的差异性差等款式结构问题,款式的设计需要符合人体结构特征,以及协助骑行运动的展开。骨骼、肌肉、皮肤是决定人体体型特征的基本因素[1],仅静态测量并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骑行动态是影响服装款式的主要因素。本文探究女性骑行动态的变化规律,通过运动捕捉仪器对不同部位的皮肤伸缩变化、围度数据变化对比分析,为款式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1 青年女性体型特征分析

1.1 实验对象选择

目前,国内女性骑行爱好者逐渐增多,市场上男性骑行服的设计较为成熟,相比之下女性骑行服的设计仍需要改进。女性消费人群根据年龄段大致分为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4个年龄段中青年女性步入职场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对生活方式以及生活品质的追求较高,同时职场的压力可以通过运动得以释放,因而可作为骑行服消费的主体人群。青年女性由于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体型慢慢产生变化,出现下半身脂肪堆积,尤其是腹部变明显化,出现微凸的状态,出于对美的追求骑行运动成为她们的选择,通过运动增强对腹部及下肢训练,在骑行服的选择上以服装合体舒适为基础,注重对体型的修饰性。

1.2 人体体型特征

每个人的体型特征都具有差别,穿着同一个尺码服装的女性,每个部位的围度相差不大,通过对30名L码微胖青年女性侧面观察与静态围度测量,分析国内青年女性的标准体型特征。依据GB/T 1335.2—2008《服装号型 女子》中胸腰差的量将体型分为Y,A,B,C 4个体型,Y体型胸腰差为19~24 cm,A体型胸腰差为14~18 cm,B体型胸腰差为9~13 cm,C体型胸腰差4~8 cm。样本数据中A型占29%,B型占49%,Y型与C型各占22%,从人体不同部位进行体型特征分析,对腰腹部与臀部的体态特征做重点分析。B体型侧面形态展示图见图1。可以看出,3种体型主要是胸部、腰腹部、臀部的差别,1#胸部较为丰满,与腰腹部的差较大,臀部较为丰满,更倾向于S型身材;2#胸部大小适中,胸腰差与1#相比小,臀部厚度适中;3#含胸驼背,臀部更加扁平,3种体型的侧面共同点是腰腹部有微凸的形态,3#较为明显。

图1 B体型侧面形态展示图

根据对人体体型的观察与围度数据的测量,胸围在90~100 cm、腰围在78~88 cm范围,其胸腰差以11 cm居多,属于B体型。被测试者胸腰差、臀围适中,整体腰腹部微凸,身形微胖匀称,属于B体型侧面形态中的2#。从人体腹部形态来看,凸肚体包括腹部肥满凸起及腰部肥满凸出2种情况[2]。在女性骑行服的款式中需重点对腰腹部的设计进行优化,以适合大部分女性身形。

2 骑行运动过程动态分析

穿着骑行服是为了更好的完成骑行运动过程,由于骑行过程人体长期处于动态情况,尤其是下肢的运动频率更高,因此除了对人体体型特征的静态了解与分析,更应对人体动态进行考量,动态分析的方法较多,包括对骑行运动动作的变化、皮肤伸缩的变化等方面,可为女性骑行服设计提供参考价值。

2.1 女性骑行动作分析

由于骑行服的款式以紧身为主,对人体的贴合度要求更高,合身的服装有助于热量迅速散发,需考虑皮肤接触舒适性、穿脱便捷性,以及符合肢体运动规律等特性[3]。骑行动作分析图见图2。从上车、骑行中、加速骑行到下车的一系列动作中,关联到上肢与下肢皮肤肌肉的伸展与收缩,针对不同骑行动作的规律,将女性人体部位的皮肤伸展与肌肉运动进行解析。

图2 骑行动作分析图

骑行动作动态分析见表1。对骑行中的动作伸展性与收缩性分析可知,集中在人体的颈部、背部、腰腹部、臀部、腿部变化较大。分析骑行动作特点,运动员上身与地面基本保持平行[4],每个骑行动作的受力点不同,肌肉的运动带动骑行服装的滑移与堆积,在上肢动作中手臂向前,肘部微微弯曲,大臂腋下肌肉发生伸展变化,上身前倾使背部拉伸,骑行中当一侧的腿部抬到高点,大腿与小腿夹角约为38°时,腰腹部出现肌肉收缩状态,加速骑行动作会加剧手肘弯曲与腰腹部的折叠。下肢动作主要集中在腿部的交替运动,骑行过程中,后裆部皮肤得到拉伸,尤其是加速骑行更加明显,整个骑行动作中的臀部及腿部摩擦较大,应考虑服装设计人体工程学中侧重于穿着适用性,符合生理及心理需求。

2.2 女性骑行动态试验

骑行运动时的动态展现对服装的形状、结构、尺寸等方面有一定的影响,会出现褶皱、衣料位置移动的情况。皮肤是具有适应肌肉隆起和骨骼位移的独特机构,是运动时形体变化的要素之一[5]。在运动过程中从人体几个关键部位的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进行动态测量与分析,运用卷尺、量角器、标记笔等工具,针对普通骑行动作腿部抬起较高点与较低点的变化,分别对颈围、前后胸围、袖窿周长、手臂围度、腰围、臀围、大小腿围等进行动态变化的水平测量;对颈长、前身长、背长、臂长、前后裆长、腿部长度等进行动态变化的垂直测量,动态骑行横纵向测量示意图见图3。

表1 骑行动作动态分析

将测量数据与静态站立的数据相对比,通过计算得到不同部位之间皮肤表面变形率。人体骑行动态皮肤表面水平长度(围度)变化对比见表2,人体骑行动态皮肤表面垂直长度变化对比见表3。可以看出:手臂与腋下区域水平测量普通骑行与站立骑行动作时,皮肤表面伸展变化较小,对该区域垂直测量时根据骑行手臂微微弯曲的动作,其长度有所变化。根据表2、3中不同骑行动作状态,产生不同围度的变化,可以计算骑行过程中人体皮肤表面变形率,即:

图3 动态骑行横向、纵向测量示意图

式中:C为人体皮肤表面变形率,%;L0为基本站立状态测量长度,cm;Ln为不同骑行动作状态下测量长度,cm。

表2 人体骑行动态皮肤表面水平长度(围度)变化对比 cm

表3 人体骑行动态皮肤表面垂直长度变化对比 cm

在胸部、颈部与背部区域中,前后胸围在骑行运动过程中与基本站立形态对比,其皮肤伸展变形率较大,前胸围收缩、后胸围伸展率达16.2%,肩宽数据也有一定变化,在站立骑行时收缩率为8.9%,垂直测量时数据显示颈长、前身长为收缩状态,分别为30.0%、8.7%,后背长度为伸展状态,变形率为15.2%,颈长与背长的运动变化较大。腰部与臀部区域中,腰围与臀围围度皆增大,其水平伸展变形率分别为7.1%、7.6%,在骑行运动中,前后裆长的变化成对比状态,前裆长收缩变形为28.5%,后裆长伸展变形为18.0%,坐姿状态下变化率较大。腿部区域中,腿围呈增大变化,其中膝盖围度变化最大为9.3%,腿的长度同样为伸展状态,尤其是腿部的侧面,皮肤变形率较大为6.4%。

3 骑行动态对骑行服款式影响分析

3.1 骑行动态结果分析

根据骑行动态实验数据,对人体皮肤表面的变形率结果进行分析,骑行动态分为2种:一是普通坐姿骑行,二是站立加速骑行,每种骑行状态上肢基本保持不变,变化量在腿部区域,当一侧腿部抬到最高点时,膝盖围度与大腿围度产生伸展变化,腿长也产生增加变化,坐姿骑行更为明显,在考虑面料弹性的情况下,弹性服装裤子长度的放松量应减小,臀围设计尺寸减小6 cm。在坐姿骑行中,对于人体中段部位腰臀部及裆长的变化,腰围变大使腰部放松量在3~6 cm,由于骑行动作多以坐姿为主,臀部垂直方向伸展使后裆长同时增大,前裆长缩短。颈长受骑行动作背部弯曲程度进行变化,站立骑行时后颈部皮肤表面会有明显收缩,应减少后领部高度。身体前倾的骑行过程中,胸围增加了3~4 cm,前胸围围度与前身长度减少,后胸围围度与后背长度增加的变化量,由背部扩张造成。背部扩张运动往往与上肢和肩部运动连成一体[6]。总体来看,坐姿骑行的数据变化大于站立骑行,水平方向测试的数据变化低于垂直方向测试的数据变化,对骑行上衣与裤子的设计考量应注重较大变形率的部位,以改善骑行服的款式设计。

3.2 骑行服款式设计

款式设计对于骑行服来说十分重要,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服装,对穿着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骑行服款式需要贴合人体,达到生理及心理的要求。现有国内品牌对女性骑行服的设计款式较少,导致在穿着体验上的舒适感受度偏低。根据女性的人体体型轮廓的归纳分析,以B体型的微胖女性为主,其体型的主要特点是腰腹部微凸,在骑行服款式版型的数据中,胸部、腹部对服装空间具有一定影响,腹部的脂肪堆积在骑行中会加大尺寸的变化。

根据骑行动作的分解,上身前倾的状态,应使前衣身长度小于后衣长长度,形成前短后长的款式设计;肩关节和肘关节是上肢的主要关节,其活动尺度和范围是影响袖子和衣身宽松量大小及配比的关键[7]。肩膀向前会对袖窿前部衣料产生褶皱的情况,并且胸围尺寸偏大会产生手臂的余量,衣袖的拼接设计同样对皮肤摩擦的舒适性具有影响,将合适面积的面料进行组合拼接,袖子位置的设计有向前的弧度,更加贴合人体、减小摩擦力。前后衣身的宽度设计,需加大后背宽度,适当减小前衣身宽度,增加拉链的设计能够使骑行服穿脱便捷,并进行尺寸调整。骑行中的动态变化主要是在下肢运动,臀部及腿部的皮肤表面变化对骑行裤的款式设计影响较大,裆长过小或者过大,会造成抽吊或松垂的状态,产生摩擦等不适,腰部位置的设计、前裆长与后裆长的占比、裤子的长度与围度设计都要满足舒适性。

采用骑行动态人体的皮肤表面变化率进行尺寸设计的优化,对皮肤伸展与收缩量较小的部位,可进行微调或不做调节,由于垂直方向皮肤表面变化率较大,对于领子高低的设计,袖口、腰头、裤口等部位宽松度的设计,以及衣摆防滑条的设计、减少工艺缝合处以及对缝合位置进行调节,做到减小运动影响因素,增强穿着舒适性与运动范围。服装的调节设计是细节设计的一个重点部分[8]。

款式对骑行服的功能性具有影响,面料的拼接能够合理优化面料的功能性。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得表层皮肤产生较大变化,功能骑行服不仅要适应皮肤的变化而且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运动[9]。将分割结构线合理地运用于手臂、腿部等部位,与皮肤表面伸展性相结合,能够达到辅助骑行运动的作用。女性对骑行服款式的外观设计更为重视,由于目前男女通用款存在中性化、缺乏时尚性的现象,在款式的设计中应多融入女性化元素,将骑行服的设计在保持整体专业性的基础上,进行细节的精细化,使女性骑行服更加美观、适用。

4 结束语

本文对国内女性人体体型特征进行静态观察与测量,研究分析骑行的主要动作对人体不同部位的伸展性与收缩性。通过对女性人体骑行动态的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的皮肤表面变形率数据测量实验,为女性骑行服的款式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数据支撑。根据对B体型微胖骑行女性的静态测量数据与骑行动态测量数据对比分析,得出款式设计对穿着舒适性、功能性、外观性有重要影响作用,提出女性骑行服设计的优化方向,为不同体型款式版型提供参考。

第15届亚洲纺织会议暨第九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征文通知

亚洲纺织会议(ATC)是亚洲纺织学会联盟(FAPTA)的主要活动之一,每2年召开1次。自1991年至今已在FAPTA成员所在地成功召开了14届,为纺织服装领域及其相关交叉学科的发展状况和前景的研讨及尖端技术交流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第15届亚洲纺织会议(ATC-15)将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会议地点:绍兴/杭州,时间:2019年9月下旬。

中国纺织学术年会是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的我国纺织学术界一年一度交流、沟通、合作、创新的学术盛宴,是纺织领域科研人员探讨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的重要平台,至今已成功举办8届。第九届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将与第15届亚洲纺织会议同期举行。

为保证本次会议的学术质量,吸引更多的原创性、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现公开征稿,欢迎广大在纺织服装领域及相关交叉领域开展研究与学习的学者、科研工作者及学生踊跃投稿,投稿论文将自动参评第20届陈维稷优秀论文奖。具体详情请查看网站http://atc15.csp.escience.cn。

如有疑问请联系大会秘书处:atc15china@vip.126.com。

猜你喜欢
体型款式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局部加热服的款式设计及其舒适性评价
校车连体型主动式安全气囊保护效果的研究优化
体型消瘦,如何科学变强壮
科学家发现体型比手机还小的恐龙化石
动态
体型最小的猫,竟然是个恐怖的大胃王
Dream B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