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衫织物组织的创新设计与工艺

2019-04-18 01:57刘欣蕾虞淑锐王花娥
毛纺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毛衫编织织物

刘欣蕾,陈 瑶,虞淑锐,王花娥

(嘉兴学院 设计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

组织结构设计是毛衫设计的基础[1],是保证毛衫产品的外观、性能和风格的关键因素,在毛衫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当今毛衫时装化、时尚化的趋势有增无减[3],针织毛衫急需创新设计。组织结构是毛衫独具魅力的特性[4],组织结构设计带来的肌理创新已成为毛衫创新设计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设计师的重视,如何更好地结合横机技术与针织工艺,设计开发出符合毛衫流行时尚的创新组织成为难点[5]。电脑横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针织工艺技术的不断创新,为复杂的花型组织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6]。本文通过对针织线圈、集圈、浮线、移圈的巧妙组合设计,在电脑横机上实现了织物组织结构的创新设计,开发出具有新颖肌理效应的织物组织,旨在为毛衫织物组织结构创新设计提供思路,为毛衫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参考。

1 镂空效果的组织结构

针织物的镂空效果一般通过集圈或移圈组织实现。集圈组织是在针织物的某些线圈上,除了挂有一个封闭的旧线圈外,还挂有一个或几个未封闭的悬弧的针织组织。旧线圈由于一次或连续几次未脱圈而被拉大,集圈悬弧力图伸直将两侧的线圈纵行推开而形成孔眼。移圈组织是在针织物基本组织的基础上,按照花纹的要求,将某些线圈进行转移而形成的针织组织。当一个线圈被转移到相邻的线圈上之后,移开线圈的织针重新工作时存在空针起针的动作,织物在此位置上形成孔眼[7],适当排列孔眼的位置,就可以在织物表面形成由孔眼构成的各种花型或几何图案。

集圈组织根据形成集圈的针数及悬弧不脱圈的次数,分为单针单列集圈、单针双列集圈、多针多列集圈等。单针单列集圈织物的表面几乎没有镂空效果,单针多列集圈织物的镂空效果较明显,集圈的次数越多,效果越明显,但集圈次数过多,旧线圈容易被拉断造成破洞疵点,影响产品质量。因此,单纯依靠增加集圈的次数来扩大孔眼,提高针织物的镂空效果是非常有限的。为此,将集圈与移圈组合,通过多针多列集圈来扩大孔眼,设计开发镂空效果织物。随着集圈的次数和针数的增加,孔眼会增大[8]。

图1为集圈与移圈组合形成的孔眼织物。该织物组织以4针5行为一个循环单元,第1、4针始终做成圈编织,第2、3针根据花纹要求做移圈、集圈、成圈。第1行:第1~4针在后针床编织1行反面线圈,然后将所有线圈翻到前针床,再将第2针移到第1针上,第3针移到第4针上,相邻的2针左、右移圈以增加孔眼的宽度;第2行:所有针在前针床上成圈,在第2、3针上形成的是双针单列集圈,采用成圈而不是集圈的目的是增加集圈悬弧的长度,使其不易被拉断;第3和4行:第1、4针在前针床成圈,第2、3针在前针床集圈,然后将第2针上的集圈翻到后针床;第5行:第1、3和4针在前针床编织成圈,第2针在后针床编织成圈,然后第1、3和4针翻到后针床。这样编织而成的织物是2针3列集圈织物,其孔眼呈方形,镂空效果明显清晰,有手工钩编织物的肌理效应,见图1(c)。

图1 集圈与移圈组合的孔眼织物1

图2所示孔眼织物的组织在镂空的基础上增加了色彩的变化,通过集圈对彩条的纹理改变呈现出自然柔和的鱼鳞效果。该织物组织以8针8行为一个循环单元。第1行蓝色纱线编织,所有针在前针床编织成圈;第2行蓝色纱线编织,第1~3针和第6~8针在前针床编织成圈,第4、5针集圈;第3~7行白色纱线编织,第1~3针和第6~8针在前针床编织成圈,第4、5针集圈;第8行白色纱线编织,第1~4针和第6~8针在前针床编织成圈,第5针浮线,然后将第1针上的线圈移到第2针上,第8针上的线圈移到第7针上。该款织物采用2针6列集圈形成孔眼织物,纹理细腻美观,如图2(c)所示。

由图1、2可以看出,采用移圈与多针多列集圈可以扩大镂空织物的孔眼效应,孔眼的大小与集圈的针数、次数有关,但集圈的次数不宜太多,否则在编织过程中易拉断纱线造成破洞;多针集圈结束后,相邻的2枚集圈织针不能同时在一个针床上成圈编织,可采用1针浮线1针成圈,或将其中一枚针上的集圈翻到另一个针床上,在下一个横列采用双针床编织成圈。

2 流苏效果的组织结构

流苏作为一种传统装饰元素,一直是时尚的象征。近几年,流苏的飘逸灵动受到众多毛衫设计师的追捧,已成为针织毛衫装饰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常在毛衫的下摆、袖口、领口、肩部、腰部,甚至在衣身上大面积使用[9]。毛衫上的流苏可以通过缝合法、串套法形成,也可以通过编织法形成。编织法是指流苏通过针织工艺直接编织而成,或者编织后再进行简单加工而成[10]。针织流苏的编织一般采用浮线剪切法,即将针织物上的浮线用剪刀剪断得到流苏,流苏的长度由浮线的长度决定。

图3为针织浮线形成的流苏效果织物。采用26针4行为一个最小编织循环单元,相邻的13枚织针在1行进行1针成圈、1针集圈间隔编织,下1行进行1针集圈、1针成圈间隔编织,形成单珠地组织;另外相邻的13枚织针进行1行成圈1行浮线交替编织。编织过程中,为避免因浮线过长而造成的垫纱不准漏针等问题,在浮线部分每隔4针在前针床上设置一个集圈,编织2次集圈后脱圈,如图3(b)所示。织物下机后,用剪刀将浮线剪断,即可得到有流苏效果的针织物,见图3(c)。

图3 浮线形成的流苏效果织物

编织流苏效果织物时,通过合理设计浮线的编织规律,可以形成各种形式的流苏,图4为直向流苏和斜向流苏。通过增加浮线的长度获得较长的流苏;浮线编织为1行成圈1行浮线,为了使织物平整,在纵向保持各个编织区域的长度一致,必须注意非浮线编织区域的组织结构,可以是单珠地组织,也可以是变化的纬平针组织,即第1行1针成圈1针浮线,第2行1针浮线1针成圈,2行交替编织。

图4 直向和斜向流苏

3 席编效果的组织结构

席编效果是以菱形为基础,通过织物不同的纹理方向、上下相互交错编织而成的重叠立体效果,外观如草编的席子,见图5。图6为设计开发的席编效果织物,利用左上1+1绞花和右上1+1绞花在外观上线圈倾斜方向的不同,根据席子的外观效果,在不同的菱形区域填上左上1+1绞花或右上1+1绞花,使得2个菱形区域在视觉上产生不同的纹理方向,或浮于表面,或沉于下层,产生相互交错起伏的立体效果,见图6(c)。

图5 席子

图6 席编效果织物

4 网状效果的组织结构

网状效果的组织结构是指在针织物的表面由纱线形成一层或多层网格状的组织结构,以增加织物的层次感和立体感。网状效果织物在针织横机上的编织,一般以纬平针组织为基础,通过集圈、浮线、成圈、翻针的组合设计,在纬平针组织的反面或者正面形成网格状效果。网格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彩色纱线或花式纱线编织,纱线线密度相对较粗,以增强织物的视觉效果。

图7为网状效果的组织结构。图7(b)为网状效果组织结构的编织原理,编织时,一个循环单元中纬平针的行数决定网格在垂直方向上的对角线长度,后针床上相邻2个集圈的间隔针数决定菱形在横向的对角线长度;网格可以形成1层,也可以形成2层甚至多层;编织网格的纱线在后针床集圈和前针床成圈的相对位置不同,菱形的形状不同;为使前针床上的线圈能够顺利翻到后针床相应的织针上,同时保证织物平整,可以使编织网格的纱线在前针床的某些织针上成圈,然后在后针床编织2~3行后再脱圈,以增加形成菱形网格纱线的长度,从而编织更大的网格。

图7 网状效果的组织结构

5 结束语

随着针织毛衫外衣化、个性化、时尚化的发展,针织毛衫设计急需创新,织物组织结构的创新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当今毛衫流行趋势,将毛衫设计与针织工艺完美结合,在电脑横机上对织物组织结构进行创新设计,开发出具有市场潜力的织物组织,为毛衫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面料支持,是毛衫行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毛衫编织织物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丝绒织物》等103项纺织行业标准发布
体验编织的乐趣
一针一线编织爱
《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角的测定》正式发布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海阳毛衫以创意设计助力产业转型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毛衫革命
剪纸纹样的再创设计在毛衫花型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