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
摘 要:数学是一门从初级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必须学习和考查的学科,它不仅有着严密的逻辑性,还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如何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成了国家教育部和相关教育工作者甚至整个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策略进行探究,传递了一些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初中教育事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教学策略
数学这门学科有着浓厚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导致部分初中生学起来觉得比较吃力。事实上,初中数学蕴含着优质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只要初中生能够掌握这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很多数学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因此,为了充分体现数学这一门学科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向学生们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一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会思考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因此,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不断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指明方向。除此之外,数学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难点和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而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比如,小红家的灯泡坏了,妈妈派她去超市买灯泡。超市里有两种灯泡:一种为节能灯,价格为30元,功率是5W;另一种为普通白炽灯,价格为2元,功率是60W。在教学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这两种灯泡产生的电费分别是多少?在使用时间长时用哪种类型的灯泡比较合适?在使用时间短时又用哪种类型的灯泡比较合适?数学教师可以首先要求学生们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小组讨论,最终得出答案。这样一来,不仅提升了数学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效率,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 将数学思想和方法与生活联系
知识本就源自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数学知识也是如此。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而加强数学思想和方法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热情,使学生们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学信息,进而不断提高数学水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实例来进行数学分析,将科学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无形中植入学生们的脑海里。以勾股定理的教学为例。在学完勾股定理相关知识之后,数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回到家里去观察自己家的墙角,并要求他们在没有测量角度的仪器、没有足够长的测量尺的条件下判定自己家的墙角是否为90度的直角。根据所学知识,学生可以用短尺在墙面的两边分别标出30厘米和40厘米的点,然后用一根绳子连接这两个点,最后测量这段绳子的长度是否为50厘米。如果这段绳子为50厘米,就可以判定这个墙角是标准的直角。通过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与生活联系的方式,学生总是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任务中,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师也能够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教学目的。
三 利用有趣的教学方法渗透数学思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有趣的教学方法渗透数学思想也是十分有必要的。除了向学生们传授数学教材上的知识内容之外,为了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教师还应该安排有趣的教学环节和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了解更多的数学信息,不仅学会学习数学,而且学会科学地学习数学,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特征和各种现实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以对称轴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课前收集关于对称图形的图片,在上课的时候与大家分享;除此之外,还可以要求学生们在教室里找到对称的物体,比如板凳、讲台等。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能够轻松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还能够激发自身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进一步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征和现实情况,不断创新,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最佳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这群可爱的孩子,我们应该在这条路上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杨丽.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融合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3(6):195.
[2]趙晓虹.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19(5):119-120.
[3]沈磊.数学建模:从方法到思想——兼对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的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9(32):37-38.
[4]李春梅.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