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婷
摘 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育人功能源于其内在的价值,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育人功能需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本文对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化育功能的路径进行探讨,详细阐述了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育人功能的具体措施,以期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化育功能;路径
一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体系与理论体系逻辑关系的紧密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育人功能主要取决于其内在的價值,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育人功能需要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体系与理论体系逻辑关系的紧密性为前提。时代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会一直处于发展的状态,所以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体系和理论体系进行更新,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但是,目前还是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体系与理论体系跟不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步伐的情况,从而无法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育人功能。对此,需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创新,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求,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面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下,人们会逐渐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作为高校的必修课之一,在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育人价值,需要从源头上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体系与理论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育人功能的具体来源,帮助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使其真正指引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 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力、感染力和指导价值
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是单纯的思维产物,而是真实寄托于社会活动的。脱离了社会活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失去了创造的源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价值在于能够对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行培育,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解释,对一切反社会活动进行批判。正是因为这些功能,中国共产党一直将其作为党政的主要思想。但是,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二是课程体系与理论体系脱节。对此,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时,要对现实生活中的事情进行解释与批判,让人们能够透过表象认清实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不能脱离社会进程,应该从社会发展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之道,并教会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历史演进视域中看待国家、社会和人生问题,既要重视研究理论与现实的关系,又要结合政治社会转型,说明理论对现实的改造和塑造功能。
三 提高党员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信仰,并不完全取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价值。复杂的社会环境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确立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的行为和思想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党员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切实履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倡导的行为。高校教师自身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信仰,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能够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解释,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加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
四 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既要遵循各种主客观事物内在的逻辑,又要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体系要满足实际的发展需求。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内容要采用规范性语言,因为不论是课堂教学模式,还是实践教学模式,都必须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规范特点。另一方面,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同时,要持续发掘传统教学模式内在的潜能,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积极运用场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大幅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育人功能。
五 结语
总之,为了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育人功能,需要从深层次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规律,并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切实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向现代化发展,满足现代化育人的具体需求。
参考文献:
[1]郭福燕,黄影.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化育功能的路径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1(3):124-129.
[2]李金花.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路径探析——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视角[J].学理论,2012(35):34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