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视野下高校德育中的理论“漂浮”

2016-03-05 14:06徐娜王之晓陈小华
求知导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高校德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媒体

徐娜++王之晓++陈小华

摘 要:微信、博客等新媒体的出现在给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化带来一定的挑战,从而造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漂浮”现象。新媒体背景下,学生的认知态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教学方式的盲目创新、德育环境的复杂化都是造成马克思主义理论“漂浮”的重要原因。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漂浮”问题,关注大学生政治素养状况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德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漂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0-16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向终端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数字化媒体。“理论漂浮”则是指统治阶级借助一定的媒介宣传某种理论,但这些理论只是作为一种书面文字被人们所了解,而不能内化为人们的修养,转化为人们的行动。当高校德育所宣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媒体所宣传的理论产生矛盾时,大学生对高校德育所宣传的理论认同度将会大幅度降低,这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因此,研究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中的理论“漂浮”问题,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漂浮”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1.新媒体视野下高校德育中理论“漂浮”的原因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处于“漂浮”状态,是因为它不被大学生所接受。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大学生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教学方式、德育环境的变化,共同导致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处于更加“漂浮”的状态。

第一,从高校德育的对象来看,新媒体的发展使信息更加多元化,混淆大学生的价值标准。因为新媒体时代是个性得到全面张扬的时代,是信息传播主体多元化的时代,社会成员都可以自由地参与到无中心状态的交流之中。

第二,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跟不上时代发展潮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的社会情况也随之出现,这些新的社会问题需要马克思主义者做出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但现在这些解释却不到位。

第三,从教学手段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不断出现在高校的德育课堂中。多媒体的生动化、娱乐化大大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一些高校的教育者却把研究重心放在了教学模式的创新上,忽视了教学内容的融入。这样,虽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老师的受欢迎度得到了提高,但是学习的效果却大打折扣。

第四,从德育环境来看,德育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态度的重要因素,这种环境影响有时甚至会超过教育与传播的影响。随着新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网络的不当舆论、商业化和世俗化冲击着传统的德育环境。因此,即使大学生在德育课堂上认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但由于这与他们现实生活中看到的现象不相吻合,也就降低了他们去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欲望。

2.新媒体视野下高校德育中理论“漂浮”的应对策略

第一,改变学生观念,增强学生判断力。一方面教师要通过生动的讲解使学生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们行为的指南,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从而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第二,丰富理论内容,满足大众需要。随着新媒体的出现,高校必须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为大学生指导方向。另外,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交流、工作和生活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必须要与新媒体相结合,紧跟时代步伐,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

第三,优化德育环境,营造良好氛围。首先,要优化新媒体环境。由于新媒体的虚拟性、互动性等特点,新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千差万别,必须加大对新媒体环境的监管力度,营造良好的新媒体氛围。其次,要优化校园环境。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等传播媒体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最后,政府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进行正面引导,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王 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高校德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媒体
试论如何提高高校德育的有效性
生命教育视野下高校德育和谐研究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大学生社会实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意义
中美日三国高校德育比较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若干问题与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新认识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