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索

2019-04-17 09:00王保进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多元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王保进

摘要:当今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相互激荡的世界,也是一个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借鉴的时代。在这个多元背景下的世界,大学生的价值观收到了极大的冲击。因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迫在眉睫。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探索多元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意义十分重大。

关键词:多元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当今世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领域出现多元化的特征,尤其在文化方面,不同的历史背景、政治背景、经济背景、民族文化背景等促使了多元化的形成。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用了250多个字,阐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所以,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与多元文化内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三个层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发展方向、理念以及中华民主的传统美德相辅相成的。

(二)多元文化的内涵

多元文化已经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了多层次的含义。多元文化这个概念开始于美国,但是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多元文化最初是指殖民文化与原住民文化的冲突带来的文化差异,后来又表现为不同社会形态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文化是人类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等各方面的成果,它凝结在物质之中,又不仅仅只有物质,它还是一定地域的人类普遍认可的一种意识形态。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全球内出现了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界限被及大地冲破。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呈现出不同文化的彼此融合、多元共存的局面。目前,在我国的文化大环境中,有主流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价值观与各个不同民族间文化习俗的多样化并存,同时还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比如西方国家所推行的“普世价值”思想、历史虚无主义思想,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宗教思想等等。

二、多元文化给当代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的挑战

(一)信仰危机

由于多元文化的冲突,使得当代大学面临着信仰危机。甚至有些大学生在政治信仰上感到很迷茫,对主体意识形态怀疑和动摇。随着宗教传播,有些大学生通过信仰宗教寻找精神上的慰籍。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有些对现实不满或者别有用心的个人、组织,利用网络散布政治谣言,从而攻击政府,当代大学生对这些负面消息缺乏全面理性的判断,很容易在网络群体中产生偏激的想法,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理想动摇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影响下,有些大学生的理想受到了巨大的沖击,他们的理想不再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终极理想,而是在他们的生活中更加关注的是个人的利益。凡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追去个人的奢侈享乐,不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呈现出了严重的利己主义或者极端个人主义倾向。现在有些大学生对金钱和权利特别的盲目崇拜,价值追求呈现出明显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特点。

(三)精神迷失

多元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大学生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丰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内涵的同时,也导致了部分大学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迷失。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家的传统文化遭到了巨大的冲击,从而导致人们对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观念淡薄。现在在中国青年大学生中,很多人忽视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而对西方的节日趋很崇拜,西方的商业性文化、功利性文化等观念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导向和道德行为。

(四)道德失范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诚信缺失,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差、攀比风、法制观念不强,文明礼仪等不够现象在部分大学生中严重存在的。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赌博、色情、暴力等也对大学生的道德规范产生了影响。现在大学生都是以90后为主,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淡薄,生活自理能力差,自我调节能力不强,自我约束能力差,自我的道德要求比较低等是当代大学生的垢病。

三、当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培育理念不精确

当前,在大学生校园里出现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从这些可以看出来我们大学生整体的素质是有待提高的,但是造成大学生素质低是否与我们的教育有关呢?答案是肯定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进行反思了,为什么学生人学在培育核心价值观效果不是很明显呢,是不是我们的培育理念出现了问题?经过调研发现,我们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只是培育大学生爱国爱党、遵纪守法的品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却忽视了培育学生的文明素养、和谐理念、诚信友善品德、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内容部。

(二)培育内容针对性不强

一是培育内容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容没有做到从一切实际从发,具体培训对象具体分析,大部分培训都是不管培训对象是谁,基本上培育内容是一样的。二是,培训内容比较陈旧,没有与时俱进,缺乏时代特征。在新时代背景下,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因此,核心价值观培训也得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培训新要求。三是培训内容繁杂,缺乏层次性和创新性。在中国特色社会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高校教育的学生要求越来越高,必须是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在培训内容上,要做到系统化。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多元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