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姜涛?张丹
学校教育是一种文化寻找的过程。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从文化和管理角度寻找本校的教育语言。2014年学校首倡“帮教育”,即教育因爱而生,为成长而来,教育是一种帮助。我校从养成教育、情感教育、集体教育和理想教育等四个层面,注重环境熏陶、活动生成和典型引路,强调德育中师生关系的亲密性、教育方式的无痕性、学习过程的随机性,在倡导与禁止、民主与尊重、理解与对话、关爱与严格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一、开发课程,践行养成教育
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习惯,的确是一种影响人终身发展的持久力量,因此养成教育也就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为践行养成教育,我校开发出“阳光大课间”“文明餐桌”“路队行吟”和“完美教室”四大课程,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及生活习惯。
“阳光大课间”,是学校的全体师生共同上的一堂课。宏亮的口号、整齐的队伍和步伐,体现的是高昂的斗志、集体的精神;严的要求和高的标准,显示的是青春的信念、信心和勇气,还有同学们青春梦想的力量和敢于直面未来的期盼。
食为天、礼为先的“文明餐桌”一课,是培养师生就餐礼仪的大课堂。在师生共用的食堂中,教师无疑是养成教育的移动范本,以有序排队、文明用餐、光盘行动、餐盘回收等行为规范引导学生文明用餐,形成养成教育的示范效应,帮助学生培养自觉文明的就餐意识和行为,让学生从中学会遵守秩序、学会节约、理解集体意义,更学会了为他人着想。
“路队行吟”是一堂在归家途中的诵读课。路队放学和吟诵经典相结合,使学生时刻不忘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完美教室”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堂德育课。杜威曾提到,“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学校通过教室的布置实现师生、生生间的心灵交流与文化共建,促进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学生创意深度融合。
我校将养成教育作为育人起点,以“阳光大课间”“文明餐桌”“路队行吟”和“完美教室”四大课程培养学生行为、思维等习惯,使之在互助中形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并以此形成良性的互助影响圈,最终促进个人与集体的共同发展。
二、开展活动,践行情感教育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情感教育尤为重要,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根本内因。我校大力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的氛围和契机,鼓励教师进行情感教育,并以“少年中国说”“美德少年”“春之声合唱节”“红色经典演讲”等活动展开情感教育,让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触及孩子们的心灵深处。
在我校“少年中国说”的讲坛上,同学们从小组说到班级、从班级说到年级、从年级说到学校,甚至从学校说到央广网第一届全国中小学生演讲比赛的大舞台。学生们在演说中一步步挖掘、丰富、升华个人情感,也在指导老师与评委老师的指点中实现情感的多向互动,更在个人言语的表达上实现与全体师生内心情感的汇流。
“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基于全校师生长期瞩目与考察,以德行为最高衡量标准,最终由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美德少年,每一位参选者均需如实讲述个人道德品质在日常行为中的体现,那些振奋人心的“奋斗史”、默默无闻的“奉献史”、不屈不挠的“抗争史”、感人泪下的“亲情史”,无不激起全体师生的情感共振。
“春之声合唱节”等文娱活动汇聚学生、家长、教师之力,为孩子们营造积极活跃的情感氛围,让孩子、父母与教师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共同陶冶情操。
“红色经典演讲”等活动的开展,旨在让教师保持对传统革命精神及民族文化的自省意识,并以此引导学生学习、传承革命文化并勇担时代重任,在共读与品评中促进师生对民族文化情感的交流与深化,从而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与师生情谊。
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使情感教育的良好效果在学生的自我体验中得以达成,并内化为完善的人格与健全的个性。同时这些活动也让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了解、相互帮助。
三、研磨班会,践行集体教育
优秀的集体是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最佳空间,而集体教育是学生成长道路中的重要推动力。我校将主题班会作为践行集体教育的良好平台,将班会课程与“相约星期一”班主任论坛相结合,分别从班级管理、设计班会课、班会课的呈现及评价、班会课的育人功能等五个方面对班会课程进行研讨,引导班主任精研、精磨班会课,实现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助。
教师合力根据学校所处环境、学生家庭背景和心理思想状况,分年级、分楼层组建楼层班会研讨小组,设计出有针对性的班会课校本教材,通过贴近学生、贴近时代的班会主题,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让他们在集体中感受个人的独特价值,体验个人成长对集体发展所作出的独特贡献。
设计班会课,力求创新班会形式,让学生成为班会活动的主体,即主动分析、提出班级存在的问题,将问题进行分类,以小组形式“集众智,合众力”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与互助合作意识,从而推动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助。将家长请进班会课程,以微报告形式实现学习方法指导、趣味主题演讲、生活智慧分享等,增强亲子间的交流,实现亲子互助。潜心致力于班会研讨与开发,意在打通师师互助、师生互助、生生互助的脉络,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与自我发展。
我校定期召开全校及各年级班会主题研讨会议,确定各年级班会系列主题,以校级、年级及班级公开课、示范课、常规课等形式呈现班会,并以个人点评、小组互评、组长总评的形式结合班情、学生表现及课堂效果对班会课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总结得失,互促共进,进一步追求更好的集体教育功效。
以班会课的育人功能为主题开展班主任论坛,将集体教育作为班会课的常规内容,课中以组内合作等多种小型团队活动培养学生崇高的集体观念,提升学生在文化建设、卫生评比等班级事务中的集体荣誉感和实际践行能力,让集体教育渗透于每一位孩子的言行举止之中。
我校通过班会课程的开展,引导班主任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寻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提高德育的实效,实现主题班会的校本性,创设班主任发展的长效机制和平台,形成班会课程文化。
四、重视仪式,践行理想教育
“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苏霍姆林斯基一语点明了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可以说,理想就是人类进行自我教育的最高艺术,是自我成长的内生动力。我校尤其注重小升初学生的理想启蒙,以“毕业典礼”“相约20年”等活动为契机,帮助学生确立志向,展望未来,追求理想。
“毕业典礼”是对学生三年理想实现后的见证,更是对学生未来理想的祝福与展望。我校全体师生和家长都到场参加这一盛大庆典,现场向毕业生赠送的精美纪念册《木槿花开》,它记录着每一位同学在校三年的学习和生活,见证同学们与教师一起共同成长的时光,那段奋斗岁月是孩子们走得更远、飞得更高的基石。学生的求学之梦与教师的育人之梦互助互成、相得益彰。
“相约20年”则凝聚了我校对人才的长久期望,更是对他们实现人生梦想的持久砥砺,让他们在前进道路上时刻思考将以何种姿态重返校园,时刻不忘梦想的方向,时刻不忘人生的目标。学生在追梦途中开启一次又一次的远行,但终究不能忘却梦想开始的地方;教师在育人路上书写一页又一页的篇章,却始终不忘飞归的学子。再相聚的邀请,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延伸,这种延伸既是受教的延伸,亦是施教的延伸,是一種对于理想的互助延伸。
在“互联网+”时代,我校继续寻找育人新路径,丰富德育内涵,去创造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去寻求促进学生发展的多方力量,去打造更为广阔的互助德育空间,让互助成为一种看得见的生长力量。
【刘姜涛,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一级教师;张丹,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孙格格
读者热线:010-6200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