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劼
摘 要:幼儿劳动教育是幼儿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师或家长向幼儿施加的一种以劳动观念、劳动知识技能、劳动习惯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对幼儿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剖析当前幼儿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以期促使幼儿劳动教育能朝着真、善、美的方向持续发展。文章所指劳动为适应幼儿健康成长需要的内在自我服务劳动和外在集体简单劳动等。
关键词:幼儿劳动;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2-18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07-0095-02
幼儿劳动教育是幼儿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幼儿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旨在培养幼儿劳动习惯,让幼儿端正劳动态度,尊重劳动人民,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此,本人根据近年的工作实践,剖析当前幼儿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以期促使幼儿劳动教育朝着真、善、美的方向持续发展。
一、幼儿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劳动教育由来已久,“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先生认为,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和技能,不仅是“生活使然”,更与幼儿的全面发展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活教育”的第一原则便是“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幼儿劳动教育在思想认识、措施办法、家园互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家长认识片面化
如今,许多家长在幼儿智力教育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尤其对幼儿知识学习几乎倾注了所有的心思。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劳动教育对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劳全面健康发展的意义,因此在很多时候忽视了家庭劳动教育,有意无意剥夺了幼儿劳动的机会。大多家长认为幼儿年龄太小,无法承担家务劳动。也有的爷爷奶奶认为自己小时候没有享福,就该让自己的孙子多享点福。
(二)幼儿园教育碎片化
碎片化是当前幼儿园劳动教育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许多幼儿园没有系统地对幼儿劳动教育予以重视,劳动教育不系统,组织活动少,很少甚至没有把劳动教育列入日程。有时即使让幼儿参与劳动,由于没有前期系统引导教育,幼儿不知道为什么要劳动、劳动对他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就只是抱着玩玩的心态。幼儿在劳动中缺乏情感体验和劳动成果的欣赏、分享,影响了幼儿劳动的积极性。
(三)劳动意识淡薄化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备受宠爱,长辈们的细致入微的照料使许多幼儿缺少锻炼,以至于不少孩子进了幼儿园显现出了诸多的不适应:只会用奶瓶的幼儿开始学习用杯子喝水;玩具玩好要一一归位,没有爷爷奶奶来帮忙收;衣服是要自己學习穿上的,不能排队等教师挨个帮忙……幼儿缺失劳动的机会,就会导致劳动意识淡薄,没有劳动的体验,从小厌恶劳动,经不起劳动的苦累,依赖性强,自立自理能力差。
二、幼儿劳动教育问题的原因剖析
幼儿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生活自理为目标的自我服务性劳动,二是为群体和公共事务效力的公益性劳动,三是种植及饲养活动。可以说,现阶段,幼儿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造成的,既有家长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的原因,还有幼儿自身的原因等。
(一)重心偏离
一些家长由于劳动教育意识淡薄,偏重对幼儿的艺术表现、语言交流、健康体能等方面的培养,却忽略了对幼儿劳动方面的教育。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事事包办代替,以至于许多幼儿的自理能力差,不会穿脱袜子,不会穿衣服、扣纽扣,更不会穿鞋、系鞋带,玩具也是丢三落四,乱堆乱放一通。更有甚者,有些家长就算看到孩子用脚踢倒在地上的椅子,或是毫不在意地把擦过鼻涕的餐巾纸扔在干净的地板上,或是挑食,把不爱吃的丢在地上、倒在垃圾桶里也无动于衷,不制止、不教育、不更正,助长了幼儿娇、骄、惰的坏习惯。
(二)生活疏远
陈鹤琴先生一再强调,生活皆教育,一切的教育都是生活,一切的生活都是教育。记得有次带幼儿春游,看到牛在犁田,许多幼儿脱口而出:“快看!马,在草原上!”不少小朋友认识大米,却不知道大米就是稻谷碾成的,更不知道珍惜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这些内容离幼儿的生活很遥远,教师们就算想教育也只是从录像、照片等方面入手引导幼儿,效果远没有实际观察和探索发现的好。
(三)忽视教育
如今的幼儿,不缺吃、不缺穿,更不缺爱,生活上的一切均有家人包办,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长此以往,很多幼儿的动手能力差,生活自理水平低;不爱惜粮食,铺张浪费,物品随意乱扔;轻视和厌恶体力劳动,依赖性强;等等。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许多问题的主要根源都在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劳动教育的严重忽视。
三、幼儿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实践证明,幼儿适当参与劳动,不仅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促进肌肉、骨骼等方面的发育和肢体动作的灵活性,更能在动手、动脑的反复实践及同伴互助与操作探索中收获知识、积累经验,变得更加能干、聪明、懂事,形成良性循环。几年来,我们积极致力幼儿劳动兴趣、劳动习惯和劳动情感培养,总结了几条切实可行的策略。
(一)符合年龄,追随实际
劳动的性质主要是生活范畴,幼儿劳动的性质不应局限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应该“别人的事情帮着做”。针对幼儿不爱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注重针对幼儿年龄特点选择相符的劳动内容进行引导。例如,每个年龄段的幼儿都参与的种植、养殖活动,要求就有所不同:小班多以参与种植和动物的照料等为主;中班幼儿就开始独立进行种植和照料了;到了大班,幼儿不仅要对种植和照料方面得心应手,更需要分析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思考解决改进的办法。再拿以生活自理为目标的自我服务性劳动来说,小班可以开展洗手、穿脱鞋袜衣服、整理图书玩具、吃饭等内容;中班可根据生活实际,学习洗脸、叠被、洗手帕、洗玩具、分发碗筷;大班开展扫地拖地、整理床铺、清洗碗筷等活动就变得顺理成章,有的幼儿甚至还自发和同伴合作,为操场上的玩具洗洗澡,给角色区的玩具排排队。所有这些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兴趣和实际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幼儿体验劳动创造的乐趣,感受劳动的艰辛,从而珍惜他人劳动成果,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及萌发热爱劳动的思想。
(二)渗透游戏,结合生活
游戏是幼儿园最主要、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将劳动贯穿到游戏始终,为幼儿提供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的平台,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高涨,再加上教师在旁的指导鼓励,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劳动的机会和条件,如组织大班幼儿帮助食堂叔叔、阿姨剥豆角、择菜叶、包饺子,或是引导中班幼儿整理区域材料、摆放桌椅、分发碗筷,这些劳动如果插上游戏的翅膀,对幼儿来说一定变得更加新鲜而有吸引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讲解、引导,并提供适时的帮助,让幼儿逐步了解具体要求和操作要领。如小班教幼儿穿鞋子,我们教师边示范边用儿歌的形式讲解:“两个好朋友,见面看清楚,歪头不高兴,点头做朋友,鞋子穿穿好,走路不摔跤。”幼儿在边朗诵儿歌边操作的过程中自然地习得扣纽扣的经验。再如收玩具、擦桌椅就可以变身成“玩具找家”“给桌椅洗澡”的游戏。学穿衣服、叠被子、系鞋带后,教师还可组织“看谁穿得快”“看谁叠得好”“谁的小手最能干”等劳动竞赛性游戏。
(三)创设环境,实现自主
根据各年龄班的劳动教育内容,幼儿园或家长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和幼儿一起做好劳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每个班级的“操作区”可提供材料让幼儿开展穿衣服、系鞋带、叠毛巾等游戏性练习及比赛活动。教师也可以和幼儿商量适宜的值日生职责,让幼儿自发主动地参与为群体和公共事务效力的公益性劳动。比如除了擦拭桌子、分发碗筷、扫地拖地,教师还可以开辟种植园、养殖角,让幼儿互相商量种什么植物,养什么动物,分工准备,自主参与,体会“我劳动我做主”的快乐。有了这样的基础,松土、浇水、施肥、除草、喂食、换水等均不是教师要求的,变成了幼儿自发主动的行为。种植区有收成时,教师可顺势组织幼儿一起采摘果实,品尝丰收的喜悦。
(四)家园配合,同步培养
幼儿劳动教育光靠教师及幼儿园一方的努力是不够的,它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支持与参与,只要家园协同,幼儿劳动习惯和劳动情感的培养就卓有成效。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家长会、亲子桥、约谈、面访等方法向家长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方法,邀请家长一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勞动环境,提供充分的劳动条件,鼓励孩子做好自己的事的同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千万不要因为他们暂时不会做或做不好就一味制止、训斥、替代,使幼儿失去劳动的机会。教师更要和家长们一起,转变观念,视劳动为当然,视劳动为激励,幼儿就能够随着对劳动的感情的提升,移情、述情,逐步养成社会性和全面性的人格。与此同时,幼儿园还可以鼓励家长在播种、锄草、收获的时节带幼儿到农村参观或实际参加一些劳动,或是到工厂参观一些产品的生产制作过程。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幼儿接近成人劳动者,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认识生活中最熟悉的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成人劳动,不仅丰富了认识,增进了经验,更培养了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幼儿园必须重视幼儿劳动教育,坚持正确引导,从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劳动最光荣”的种子,并促进其健康茁壮地成长,让其从小就具备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逐步成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里期望的那个热爱学习、健康生活、有责任担当的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
参考文献:
[1]陆晓文.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一点体会[J].新课程(上旬刊),2015(6):204-205.
[2]吴 玲.陈鹤琴幼儿劳动教育思想探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130-134.
[3]吴 静.浅议幼儿劳动教育[J].科学大众,2009(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