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润平 宋萌 闫永红 翟双庆
摘 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医药作为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和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金钥匙,创新发展尤为重要。北京中医药大学立足健康领域需求,发挥中医药学科优势,完善课程教学体系,依据学生具体情况,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发展。基于“三全育人”理念,运用“五课”课程体系,通过必修课、选修课、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线上课程教学平台和研究生创新创业训练营,就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中医药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形成了初具成效的“双创”教育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后续的研究探讨,对提高中医药高等教育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三全育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
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高等中医药教育为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培养了大量的中医药人才,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然而,高等中医药教育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学者认为,大学生理论学习长期以知识灌输、接受性教育的课堂教学方法为主,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传统应试教育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大学生创造力的严重下降,以至于学生无质疑精神。上述现象在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人群中也有所表现。另外,在教育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难以避免的矛盾,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矛盾、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矛盾、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矛盾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在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上有突破,要在教育途径和模式上有创新。建立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体系和机制,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难点所在。中医药作为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和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金钥匙,大力开展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将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推进教学创新发展尤为重要。本文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基于“三全育人”的理念,通过融合、协调、统一的教学模式,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药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五课”教学模式
北京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学校)自2008年开始就逐步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全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之中,立足中医药学科特色,注重顶层设计,聚焦“三全两层”联动机制。2015年,学校成立了由书记、校长亲自挂帅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并统筹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工作。2016年,学校层面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学院层面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委员会,形成了校院两级创新创业领导小组的联系纽带,搭建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联动体制。
学校一直立足健康领域需求,发挥中医药学科优势,不断深化以满足社会需求和人才全面发展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基于“三全育人”理念,运用“五课”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中医药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初具成效的“双创”教育教学模式。
1.“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
布局全员推进“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模块建设。学校将必修课程“大学生成才与职业发展”的第二模块作为“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合计12学时,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创业启蒙,为开展后续的创新创业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创新创业选修课
学校积极探索,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与中医药专业教育的渗透式培养。开设了“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指导”“中医理论创新创业灵感导论”“医药商业模式创新”“健康产业互联网创业”等11门中医药特色创新创业选修课,有效地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素质技能相融合,合计261学时,选课人数近千人次,做到全过程、多角度、全面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转化能力。
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深入开展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2年,学校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各学院分别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指导委员会。坚持教学主渠道原则、坚持学生主体原则、坚持项目优选及公平公开原则,鼓励学生积极结合所学专业,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学生组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强化学生突破思维定式的创新意识和跨学科整合的创新行为。学校特别资助学生在创新训练、创新性实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市场前景和实践意义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进行落地和实践。对经过评审、立项并通过结题的项目负责人及团队成员,按照《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手册》,给予社会实践学分和综合量化学分。
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教育与引导,激发了学生在立项、参赛、孵化等阶段的热情,培育了一大批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近三年,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立项262项,立项经费198.5万元,参与人数1,215人。目前,在孵的创新创业项目有30%以上出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从创新创业实践角度着手,实现全方位育人,推动创新创业成果转化。
4.线上课程教学平台
整合资源积极搭建以微课和慕课(MOOCs)为主的线上课程教学平台。2016年,学校推出手机微信端创新创业微课,提供16节有关创业的视频和音频课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微课学习,学习结束后,还可从系统题库中随机抽取20道试题,进行学习效果的自测。通过考核即可获得1个实践学分。2017年,学校获教育部立项1门创业类慕课(MOOCs)建设课题,课程设计包括中医、中药创业基础行业法律法规、专利申請、科研成果转化、商业模式等大学生最关心、最实际的题目,从创业导入、认知、选择、体验和实践等几个部分,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线上课程的开展丰富了学校创新创业网络育人的多元化体系,提高了创新创业课程覆盖面。
5.研究生创新创业集训营
学校一直致力于创新研究生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以培养更多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自2018年起,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术学位型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全面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8年11月,学校开展了首期研究生创新创业集训营,集训营授课形式以大班授课的课堂讲授式为主,引入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聘请具有创业经验的行业导师“坐镇指导”,实行“导师+项目负责人+跨专业搭配团队”的培养模式,教学全程以能力培养为主,更多使用互动式交叉学科实践教学方法,全方位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创业素养,激发学术转换潜能。学校近600名研究生参与了集训,通过为期两天的集训产生了近200个创新创业项目。参与集训的学生在36小时内通过体验与指导相结合、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的培训,在最短时间内具备了创新创业的精神并提升了自我的综合能力。
为了让更多研究生分享优质资源,此次集训课程还引进了就业创业直播平台进行了全程直播,学生通过个人账号均可在PC端、手机端随时随地观看直播,并可观看回放。截至课程结束时,平台持续在线观看400多人次,累计观看达6,000多人次。
发展趋势探究
1.丰富“五课”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式
在“五课”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拘泥于传统教学方法,更注重学科专业性、前沿性与实用性开展教学方式的进一步创新发展。目前,学校的中医药专业实验室能够全部覆盖相关专业学生,后续将进一步发挥专业实验室平台的作用,为学生搭建更专业的创新训练和创新创业实践的平台;在创业实训室,学生可以体验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全过程,体验企业在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的过程等;在创新实验室,将“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和“新商战电子沙盘”用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暑期学校以及本科日常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模拟操作经验。除此以外,在实际应用中,采用翻转课堂、慕课(MOOCs)、案例式教学、小组实验教学等多维度教学方式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
2.基于专业实践教育加设创新创业教育模块
基于“五课”创新创业教学模式,要进一步推动与专业课程互嵌的中医药创新创业课程,专业课学习过程中结合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中医药领域或医疗行业创新创业针对性培養。将创新创业与所学专业有机结合,挖掘本专业创新前沿技术的同时融入创业教育理念,以推进“创新驱动”为前提教会学生在“做中学”,无须贯穿全部课程,有针对性地面向全员进行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融合模块化教学。
3.推进“五课”综合创新创业教学评价机制
在推进中医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及体系建立的基础上,依据中医药学科特点,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总规划,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全面评估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各阶段创新意识、中医药专业创业能力、创业意向和实践能力的变化趋势,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运用阶段性教学评价的方式,建立更注重教学反馈和教学改进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相应教学评价结果应用于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北京中医药大学举全校之力、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职能部门、学院辅导员、专业教师,实现“全员”参与创新创业教育。从本科生到研究生,依托入学教育、“五课”、训练营、实践营、大赛等,实现“全过程”培养中医药创新人才。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跨学科学习、团队协作等“全方位”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胜任力。多方着手,贯穿全程,学校承担着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创新思想、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使命,在传承中医药核心思想的基础上开展创新,运用“五课”又不止于“五课”。在未来工作中,学校将继续围绕“三全育人”理念,不断促进中医药高等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招生与就业处)
[责任编辑: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