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 琼,阙子文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广西 南宁 530021)
下咽癌手术能够挽救下咽癌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改善预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部分学者提议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其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规范护理工作流程,保证护理质量[1]。而本文旨在探索不同护理方式在下咽癌手术患者中的价值性,如下文所述。
将120例在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14日期间收治的下咽癌手术患者作为本次实验人员,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各有60例。入选标准:(1)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2)患者均存在手术适应证;(3)患者均无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4)患者经实验室、CT、B超检查,确诊为下咽癌;(5)患者均无消化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
观察组男性33例,女性2 7例,平均年龄为(58.91±3.22)岁。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为(58.23±3.1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病情观察等。
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主要措施:
(1)入院当天:为了缓解患者不安、紧张、恐惧等情绪,还需耐心为患者和其家属介绍医院周围环境、科室人员基本资料介绍、物品摆放位置、陪护和探视制度、主任医师、护士长、病房设施等,且为患者介绍各项检查项目(包括心电图、胸片、凝血四项、肝功能、血常规)的注意事项、内容、目的,并为患者提供护理路径表;(2)手术前一天:需告知患者禁食、禁水时间,且为其发放自制宣传册,为患者讲解下咽癌手术注意事项、手术过程、麻醉过程等知识,缓解患者紧张感[2];(3)手术当天:护理人员还需时刻在患者身旁,疏导患者情绪,并做好备皮准备,在术后六小时,还需采取绝对的去枕仰卧位,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可改为舒适体位或坐卧位,并协助患者排痰,鼓励患者深呼吸,给予高营养静脉注射,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情况;(4)术后第一天:术后6小时需加强患者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等指标的监护,且定期按压引流管,观察引流管是否处于流通状态,密切记录引流液量、性质、颜色,并在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5)术后第2~5天:术后还需密切观察患者二便、睡眠、疼痛等情况,且做好呼吸道管理工作,加强伤口护理、基础护理,在胃肠道功能完全恢复后,还需在术后第12天,将胃管拔出,注意观察吻合口瘘、乳糜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了改善患者肺功能,还需给予雾化治疗[3]。
对比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健康知识掌握度、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护理质量满意度。
实施统计学SPSS17.0软件处理,当对比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时,用P<0.05表示。
观察组实施护理路径干预后,可提高整体护理效果(P<0.05)。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护理效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如表2所示:
表2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下咽癌临床症状常在晚期出现,与其他疾病相比,较为隐蔽,因此在确诊时,均为晚期,具有预后差、死亡率高、病残率高等特点,目前常实施手术治疗,其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为了改善预后,我院配合了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其能够为患者提供合理、科学的护理化服务,加快患者病情恢复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能够完善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动态化、全面化的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让患者感受到医务人员的热情和关爱,避免不必要的工作流程,提高护理工作效果,减少工作遗漏。
总而言之,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具有全面、科学、系统性,用于下咽癌手术患者中,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