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2019-04-17 04:40曾少鞠谢伟雄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优良率股骨头股骨

程 锐 曾少鞠 谢伟雄 杨 明 王 文

广东省吴川市人民医院骨科,广东吴川 52450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部至小粗隆之间的骨折,其多发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虽然骨折后极少发生不愈合,但极易发生髋内翻且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易引起各类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多采用积极手术治疗,及时、早期行手术内固定,可有效降低髋内翻的发生率,PFNA、FHR均广泛运用于临床,且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2-3],许庆利等[4]认为,PFNA可作为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骨间骨折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对于早期下地负重需求的患者而言,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更为适宜,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PFNA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以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参考与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NA组和FHR组。PFNA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58~77岁,平均(69.4±5.4)岁;致伤原因:摔伤26例,坠落伤8例,车祸伤6例;骨折按改良Evans分类:ⅠB型8例,ⅡA型16例,ⅡB型10例,Ⅲ型6例;合并高血压23例,合并冠心病21例。FHR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57~77岁,平均(69.5±5.4)岁;致伤原因:摔伤25例,坠落伤9例,车祸伤6例;骨折按改良Evans分类:ⅠB型10例,ⅡA型15例,ⅡB型9例,Ⅲ型6例;合并高血压24例,合并冠心病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诊断符合《骨与关节损伤》[5];病例资料完整;首次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均为新鲜骨折,骨折至手术时间为2周以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特殊骨折;病理性骨折;合并严重颅脑损伤;凝血系统障碍;神志不清、昏迷者;严重骨质疏松;肝、肾、肺功能不全者;机体代谢不能够承受手术。

1.2 方法

1.2.1 PFNA方法 术前股骨正侧位X线片,估算髓腔大小并拟定PFNA直径和长度。患者取仰卧位,于牵引床透视下复位,于大转子顶端近侧行长5~7cm的纵向切口,暴露大转子尖端,并于尖端处转入导针。后于髓腔近端开口,需髓腔近端扩髓,将主钉插入,并打入导针,测量深度,透视明确螺旋刀片尖部位置,顺导针打入螺旋刀片,确认螺旋刀片安装正确后,安装远端定位器,钻孔置入锁钉。

1.2.2 FHR方法 术前股骨正侧位X线片,测量髓腔直径。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暴露关节囊及股骨骨折端,“T”型切开关节囊,寻找股骨颈基底部与股骨大粗隆交界处,并于此处切断股骨颈使用取头器取出股骨头。先远端后近端扩髓并冲洗,将扩髓器暂时安放髓腔内,目测所需股骨颈长度选用合适的假柄,随后安装合适的标准颈。选择股骨头并安装完假体后复位髋关节,将患髋进行屈伸旋转活动,确认稳定,随后取出试用模体。冲洗髓腔,选用合适的股骨柄假体并插入髓腔远端栓。使用吸引管清除局部残留物,并进行排气,将骨水泥枪插入髓腔并注入骨水泥,同时拔出排气管,将假体放入髓腔内,保证前倾,同时持续加压,待骨水泥凝固后方可,常规绷带固定,安装完成后被动屈伸旋转髋关节确定其稳定性,复位肌肉留引流管关闭切口。

1.2.3 术后处理 所有患者于术后24h内予以抗凝治疗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予以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感染,予以阿仑膦酸钠及鲑鱼降钙素等以抗骨质疏松治疗。

1.3 评估标准

依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6]评价患者术后恢复情况,Harris评分对患者的疼痛、跛行、行走距离、支持4个方面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其髋关节功能越好,术后恢复越佳。本研究将Harris评分≥90分作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一般,Harris评分<70分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关节恢复优良率;(2)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临床指标;(3)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关节功能情况;(4)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研究数据采用双人独立录入EXCEL表格,并均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

PFNA组术后恢复优良率为85.00%,FHR组术后恢复优良率为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

2.2 两组临床指标与Harris评分比较

PF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FH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的Harris评分均有上升,且PFNA组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项临床指标与Harris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各项临床指标与Harris评分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骨折愈合时间(周) Harris评分(分)手术前 手术后PFNA组 40 48.66±7.58 80.32±20.16 12.55±3.06 58.62±3.22 86.34±5.28 FHR组 40 65.37±8.03 126.49±25.17 15.41±3.25 58.58±4.01 78.21±3.63 t 9.571 9.055 4.052 0.049 8.025 P<0.05 <0.05 <0.05 0.961 <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FHR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常见于老年人的一种严重创伤[7],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相关研究报道,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4%,既往临床对于此类骨折多采用卧床牵引等非手术治疗方式,但相关调查资料表明[8],股骨粗隆间骨折非手术治疗的死亡率高达35.0%,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目前临床对于该骨折治疗的观点较为一致,认为采取手术治疗是合理、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不同的手术对患者骨折愈合、术后关节恢复、预后等均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手术方法的选择一直以来也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牢固、强度高等有点,其能有效整复粉碎的骨折块,并通过分散应力以克服局部缺乏支撑点的力学缺陷,同时骨水泥能够保证术后的稳定感,提供了一定的力学强度[9],邹华章等[10]指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关节恢复快、负重活动早、并发症少等优点,适用于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但该手术创伤大、耗时较长、操作繁琐,必要时还需实施钢丝环绕捆扎固定以防骨折移位及骨水泥渗漏,使其临床运用受到一定限制。PFNA作为一种新型微创闭合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小、术程较短、出血量少、充分保留患部血运等优势,如今已成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最佳方案[11]。其由于独特的生物力学设计,可强化股骨头、颈及骨折端的固定力度,有效避免骨折端旋转、股骨矩骨折以及骨吸收所致的塌陷、髋内翻畸形及螺钉切割等严重并发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方式,胡元武等[12]研究表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固定牢固、术后关节恢复满意等优点,是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中,PFNA组术后恢复优良率、Harris评分高于FH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行PFNA内固定术的患者术后关节恢复较好,徐风瑞等[13]比较了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发现末次随访PFNA组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同时,PF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各项临床均显著短于FHR组,可提示PFNA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易操作、术后易恢复等特点,与赵明久等[14]比较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出血量的研究结果相似;两组的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海等[15]指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均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符[16]。

综上所述,PFNA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但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PFNA能够显著提高术后关节功能的优良率,并缩短手术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利于患者的康复。

猜你喜欢
优良率股骨头股骨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股骨头坏死可不手术治疗吗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