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术式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分析

2019-04-17 04:40肖启贤李志丹王亚海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髓内卧床置换术

肖启贤 李志丹 李 涛 王亚海

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骨科,广东湛江 524033

股骨转子间骨折(IFF)是一种高发于高龄人群的骨科损伤,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交通事故的频发,IFF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老年IFF患者可能并发多种内科疾病,保守治疗长期卧床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效果较差,若不能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患者生活状态很难恢复到伤前水平。目前治疗IFF的主流手术方法有髓内固定、髓外固定、人工髋关节置换等,但手术方法的选择目前仍存在争议[2]。对此,本研究对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IFF的术后患者髋关节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IF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NA组和置换术组各42例,分别行PFNA手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两组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骨折Evans分型[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1.2 纳入标准 (1)年龄60岁及以上者;(2)CT或X线检查确诊为IFF者[4];(3)骨折发生距接受手术2周以内者;(4)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1.3 排除标准 (1)合并骨髓炎、骨肿瘤者;(2)患有严重全身性疾病者;(3)退出治疗、随访失联、中途死亡者。

1.2 手术方法

1.2.1 PFNA组 椎管内麻醉,取仰卧位,患侧伸直垫高,健侧屈髋屈膝外展并固定于支架,C臂型X线透视机放置在两下肢之间,消毒铺巾前行手法牵引复位;于大转子前1/3处进针,开口器开口,将导针沿股骨干方向导入;透视显示导针位置无误后,沿着导针的方向近端扩髓,向骨髓腔内打入尺寸匹配的髓内钉,在透视下将髓内钉调整至合适的深度与位置;使用空心钻沿着导针的方向拓宽通道,将长度合适的螺旋刀片打入股骨颈处,透视确认内固定及骨折位置良好后锁定螺旋刀片;根据患者骨骼情况于股骨远端或近端安装锁定螺钉,拧紧尾端,拧上主钉近端尾帽,清洗创口并缝合。

1.2.2 置换术组 椎管内麻醉,健侧卧位,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显露出股骨颈和骨折部位,于基底部上1.5cm处截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髓腔扩髓,沿着前倾15°,外展45°方向使用髋臼锉植入假体;对于转子间骨折碎块有明显移位的患者,予以钢丝复位固定;透视机确认假体位置,放引流管,缝合。

1.3 评估标准

1.3.1 疼痛程度[5]于术前、术后3个月对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使用长10cm的游标卡尺,标有10个刻度,两段分别表示0分、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最剧烈的疼痛,病人自己在刻度上标出代表自己疼痛的位置。

1.3.2 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6]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量表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评分项目包含关节活动度、功能、疼痛、畸形四个方面,分值范围为0~100,分值越高表明髋关节功能越好。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3个月疼痛缓解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量表)恢复情况。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比较

置换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大于PFNA组(P均<0.05),术后卧床时间小于PFNA组(P< 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卧床时间(d)置换术组 81.23±19.84 296.83±128.56 15.32±5.15 PFNA组 61.59±10.35 231.02±45.76 51.37±16.89 t 5.688 3.125 13.231 P 0.000 0.003 0.000

2.2 疼痛程度比较

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且置换术组明显低于PFNA组(P<0.05),见表3。

2.3 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置换术组高于PFNA组(P<0.05),见表4。

3 讨论

由于转子部位血液循环较为丰富,骨折后很少出现不愈合的情况,但由于老年人长时间卧床可能导致机体功能出现不可逆降低,因此生活质量难以恢复至正常水平[7]。对此,尽快为老年IFF患者重建连接、支撑功能,使其尽早恢复至伤前状态,是医生和患者的共同追求。

表3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变化(±s)

表3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变化(±s)

组别 时间 VAS评分(分)置换术组 术前 9.12±0.52术后3个月 1.91±0.37 t 73.215 P 0.000 PFNA组 术前 9.09±0.48术后3个月 2.65±0.21 t 79.660 P 0.000 t术后3个月组间 11.272 P术后3个月组间 0.030

表4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

表4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

组别 时间 Harris评分(分)置换术组 术前 63.57±3.98术后6个月 89.38±4.12 t 29.200 P 0.000 PFNA组 术前 62.79±4.21术后6个月 85.31±4.23 t 27.647 P 0.000 t术后6个月组间 4.467 P术后6个月组间 0.030

由于IFF常出现出血多、肌肉起止点不稳定,畸形连接愈合等情况[8],因此髋关节功能重建手术难度较高,且关于手术方法的选择争议较多。一部分学者主张做髓内钉固定[9],其中PFNA是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新型髓内固定,股骨颈打入的螺旋刀片具有抗旋转与加压的作用,可押紧骨松质形成钉道,减少骨量丢失,其面积宽大的尖端与周围骨质之间形成坚固的锚合力,提高周围骨质的密度,固定股骨头颈[10]。但PFNA术中需要反复透视,对无防护的患者和手术医生会造成潜在伤害[11],且老年人愈合能力较差,常患有骨质疏松,卧床久、活动少,内固定髋部重建不可避免地存在容积性骨损伤[12]。另有一部分学者主张性关节置换[1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迅速恢复髋关节功能,目前应用已很成熟,对于存在骨质疏松的IFF患者,关节置换可减少因内固定不牢固导致的移位或松动。

本研究结果显示,置换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大于PFNA组,这可能是由于关节置换需要重建大小转子,术中剥离较多,因此手术创伤大、耗时长、出血多[14]。另外,本研究还发现,置换术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PFNA组,究其原因可能与关节置换后的护理较为方便,患者可更快恢复并下床运动,避免长时间卧床导致骨创恢复迟缓,降低血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等卧床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关。同时,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但置换术组患者变化幅度更大;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置换术组高于PFNA组,与王宝鹏等[15]的报道一致,提示两种术式均可缓解患者疼痛、在一定程度上恢复髋关节功能,但关节置换术比PFNA效果更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可下床进行活动和康复训练,卧床时间缩短,有利于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两种术式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老年IFF患者的髋关节活动度等功能,减轻疼痛,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较PFNA效果更好,但PFNA具有创伤更小、安全性更高、手术操作更简单的优势,因此选择手术方案仍需根据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猜你喜欢
髓内卧床置换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髓内钉加钢板钢缆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一种可升降卧床病人半自动转运车的研究与设计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研究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锁定加压钢板与顺行磁力导航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