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进颜
山东省莱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山东莱州 261400
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是耳科常见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主要有病毒感染、代谢障碍、免疫因素、心理因素等。临床以单侧听力下降为主要表现,国内外目前对突发性耳聋疗效判断主要根据听力转归,容易忽略其他症状[1-3]。耳鸣是突发性耳聋最常见的伴发症状,多数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听力症状可好转甚至恢复,但耳鸣症状却未见改善,可引发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这对广大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造成影响。耳鸣是一种主观感受,目前临床尚未有有效药物、治疗方法[4]。本文对耳鸣治疗仪联合银杏蜜环口服液治疗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的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以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180例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A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25~56岁,平均(42.8±6.3)岁,病程1~12d,平均(5.2±3.6)d,B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24~54岁,平均(43.5±6.5)岁,病程1~11d,平均(5.1±3.4)d,C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24~56岁,平均(42.6±6.1)岁,病程 1~ 13d,平均(5.3±3.4)d,组间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自愿接受该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所选病例均符合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5](症状突然发生;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伴耳鸣、耳堵塞感;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除第八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2)头颅和内听道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排除颅内及内听道病变;(3)就诊前未接受规范化治疗;(4)排除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认知障碍和其他耳鼻喉疾病等,自愿接受随访。
A组使用银杏蜜环口服液(邛崃天银制药有限公司,H20013079)治疗,10mL/次,3次 /d,口服用药,疗程为2周。B组使用耳鸣治疗仪,治疗时配戴耳机,通过处方调节找到同患者耳鸣声音最接近的声音进行干预,每次30min,1次/d,疗程为2周。C组使用耳鸣治疗仪联合银杏蜜环口服液治疗,具体方法同A组和B组,疗程2周。三组治疗过程中均口服维生素B1(H13022700,药都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腺苷钴胺片(H20003080,福建古田药业有限公司),2片/次,3次/d。
听力疗效评价标准[6]:痊愈,受损各频率听阈恢复正常;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以上;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dB;无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未见提高,不足15dB。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耳鸣疗效评价标准[6]:参考《耳鸣诊断和治疗指南》,痊愈,耳鸣症状消失,伴随症状完全消失,或所有时间里完全适应;显效,耳鸣症状明显减弱,伴随症状明显减弱达1/2以上,或在80%时间里达到适应;有效,耳鸣症状有减弱,伴随症状有减弱达1/3;无效,耳鸣症状和伴随症状未见改善。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A组、B组和C组的听力恢复总有效率为18.33%、11.67%和30.00%,C组的听力恢复效果明显好于A组、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1。
表1 三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的听力疗效比较
A组、B组和C组的耳鸣改善总有效率56.67%、58.33%和83.33%,C组的耳鸣改善效果明显好于A组、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2。
表2 三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的耳鸣疗效比较
突发性耳聋常见病因有循环障碍、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目前多数学者将循环障碍作为突发性耳聋的主要病因[7-8]。内耳血液供应比较单一,来自迷路动脉,缺乏侧支循环,内耳血流改变易产生微循环障碍,造成组织缺血、缺氧,使得耳蜗基底膜Corti氏器毛细胞数量突减,最终损害耳蜗神经,导致听力减退。内耳毛细胞耗氧量高,耐受缺氧的能力差,血压下降能减小耳蜗外淋巴氧张力,使内耳供氧量下降,引起耳蜗微循环障碍的原因都可能导致听觉器官的功能性受损。病毒感染是突发性耳聋重要原因之一,主要是感染耳蜗引起急性耳蜗炎或急性前庭迷路炎。不同病毒感染导致听力下降危害程度不同,如带状疱疹多数导致中重度听力下降,腮腺炎病毒导致重度不可逆听力下降,有报道[9]指出上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突发性耳聋发病率明显提高,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有助于提高突发性耳聋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突发性耳聋的又一原因,内耳膜迷路有免疫应答、免疫防御功能,一些病理条件下,内耳组织细胞作为自身抗原,会诱发自身免疫反应,破坏内耳组织功能,自身免疫复合物对内耳组织同样存在伤害,导致听力下降。
耳鸣是突发性耳聋的主要并发症,据统计国内突发性耳聋患者中80%以上有耳鸣表现[10]。耳鸣可发生于突发性耳聋的前边,也可能同时出现,且多出现在单侧(听力下降侧)。耳鸣是主观症状,对患者影响程度取决于主观判断。耳鸣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现有研究指出耳蜗毛细胞损害是其发病机制之一。国外研究[11-12]显示耳鸣是突发性耳聋预后影响因素之一,伴随耳鸣的患者的预后往往比未伴随的患者的预后差。另有报道指出耳鸣并不是听力预后差的唯一因素,推测突聋伴耳鸣与突聋不伴耳鸣的病因和突聋损伤部位是存在差异的。伴耳鸣突发性耳聋的耳鸣匹配频率与听力损失频率有一致性,全频听力损失多为高频耳鸣或低频耳鸣,这同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的损伤部位可能有关。大量研究[13-15]认为伴耳鸣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耳鸣主观分级同听力损失程度有较大的相关性,提示耳鸣心理严重程度随听力损失程度增加而加重,听力损失程度越重,患者会因耳聋严重,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如焦虑、抑郁等,进而增加耳鸣严重程度。伴耳鸣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治疗效果同耳鸣严重程度也有相关性,耳鸣越重,患者耳聋的治疗效果越差,耳鸣治疗效果同年龄、检出率无明显相关性。耳鸣作为突发性耳聋最常见症状,其发病机制不清、客观检查缺乏、治疗方法多样都对耳鸣的诊治造成影响,将耳鸣特点同听力检查相结合,可更加全面了解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特征,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治疗指导性的作用。
本文对耳鸣治疗仪联合银杏蜜环口服液治疗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的疗效进行探讨,既往临床医师使用药物治疗,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是常用治疗药物,作用机制是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保护细胞膜,同时刺激前列环素、茶酚胺等因子,舒张动脉,维持血管张力。此外,相关研究[16]指出银杏叶提取物可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循环,发挥治疗效果。银杏蜜环口服液主要用于心脑缺血症状,其主要成分是主要成分为银杏叶提取物及蜜环粉,药理作用是增加冠脉血流量和脑血流量,改善心脑组织微循环,被作为突发性耳聋的有效药物。赵颖[17]等报道中对耳鸣治疗仪联合银杏蜜环口服液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的疗效进行观察,单用银杏蜜环口服液对突发性耳聋有一定的改善效果。耳鸣治疗仪是以电生理学为基础治疗方法,作用机制是通过产生同耳鸣相符声音作用患侧,降低患者对耳鸣的感知度,减轻耳部神经损伤,进而达到症状改善的目的。国外研究[18]指出耳鸣患者从心理上对仪器发出掩蔽声比耳鸣声更易接受和忽略,该治疗方案要辅助心理学,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消除其心理障碍,耳鸣治疗仪是帮助患者适用耳鸣对其造成的影响。C组患者采用耳鸣治疗仪联合银杏蜜环口服液治疗,该组患者的听力恢复有效率和耳鸣改善总有效率均明显好于A组和B组,联合治疗有助于改善耳鸣症状,促进听力功能的改善,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的疗效要好于单一治疗。耳鸣治疗仪可抑制神经元异常放电,减少耳蜗毛细胞损伤,促进耳鸣、耳聋症状改善,提高临床疗效。高岩等[19-20]对针药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进行探讨,认为中医在治疗突发性耳聋症状中显示出显著的优势,对听力功能的改善有促进效果。
综上所述,耳鸣治疗仪联合银杏蜜环口服液治疗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的疗效明显好于单种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