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情绪干预对高血压前期患者情绪及血压的影响研究

2019-04-17 09:24:06潘海彦刘冬梅郑智非陈嘉妍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医师血压常规

潘海彦 刘冬梅 郑智非 陈 杰 陈嘉妍

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湛江 524000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病已成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是一种慢性病,当人体血压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时,会对人体多种器官功能造成损害,严重的情况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患者工作压力、社会因素、躯体疾病以及生活事件等的影响,在高血压发病初期,患者极易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而这一系列不良心理情绪反过来对血压存在影响,患者思想心理负担重,引起体内激素水平调节紊乱,引起RAAS系统、交感神经系统等过度激活,导致血压控制困难,影响了血压水平的控制,不利于患者的疾病的治疗及身体的康复。因此对高血压前期患者实施心理情绪干预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本院高血压前期患者中经过焦虑自评量表检测存在情绪障碍的其中100例为研究对象,探究心理情绪干预对高血压前期患者情绪及血压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由专业的医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我院2016年7月~2018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前期的患者进行调查,被调查者无认知、智力、语言障碍,并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能配合心理调查。被调查者在统一的指导语指导下,对调查表内容按照自己实际情况和自我感受独立完成焦虑自评量表,根据焦虑自评量表的结果,我们选取其中存在情绪障碍的100例高血压前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5~64岁,平均(46.7±3.7)岁;护理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38~65岁,平均(46.8±3.6)岁。所有入选者符合2010年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高血压联盟(中国)组织有关专家修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且诊断均为前期高血压患者,血压诊断范围为120~139/80~89mm Hg[1-2]。排除标准:排除高血压合并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疾病患者;排除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两组患者均经伦理委员会通过,并均了解此次试验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或钙通道阻滞剂(CCB)的单片制剂对患者实施常规降压治疗,维持血压正常水平[3]。如ACEI可选用依那普利(武汉欣欣佳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H20040198,规格:5mg/片,每盒 25片),每次口服1~2片,1次/d;CCB可选用非洛地平缓释片(合肥立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20040773,规格:5mg×10片×2板),每次口服5~10mg,1次/d。

干预组:应用B受体阻滞剂或ACEI或ARB或CCB的单片制剂对患者进行常规降压,具体药物、用法同常规组患者,而后,再给予患者综合性的心理情绪干预,如:认知疗法、冥想疗法、心理疏导、运动疗法等方法,在干预过程中实现改善不良心理,降低血压水平的作用,具体情况如下:(1)认知疗法:认知疗法过程中,主管医师与患者一起探讨不良情绪存在的原因,并评估矫正后的预期效果如何,通过主管医师的指导、示范,让患者通过检测自身的情感、行为、思维,或让患者在一定的模拟场景、条件下经历实际训练,建立新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原来焦虑、抑郁情绪,树立抗争病魔的自信心,进而达到使血压降低的治疗目标[4-5]。(2)冥想疗法:主管医师通过指导患者进行冥想,引导运用其丰富的想象力,调动自身的生物信息场,产生积极的思维能动力,意识里无痛无疾,平衡阴阳能量,便能有效祛疾除痛,增强身体素质,调节身体阴阳,使身体焕发出新的、更适宜的能量,促进身体好转,疾病消除[6-7]。(3)心理疏导:主管医师需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采取鼓励、理解方式缓解患者焦虑心理,指导患者进行缓慢呼吸、沉思活动,以此来分散注意力,使身心处于放松状态。心理疏导前、后,主管医师需要多注意患者情绪变化,增加沟通的次数,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心理、行为的变化,详细向患者解释高血压产生的机制及原理,使患者从心理、意识上理解到高血压病可防、可控、可治,并从思想上减轻心理包袱,积配合医师的引导和治疗,从而使血压得到良好的控制,甚至逆转[8]。(4)运动疗法:主管医师采用运动疗法对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干预,利用运动器械、肢体康复培训、感觉功能恢复培训方案等,对患者实施步行训练、有氧训练、肌力训练、关节功能训练、平衡训练等,使患者全身或局部得到有效运动,消除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使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忘却疾病的烦恼,减低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积极配合医师治疗,提高治疗康复率[9-10]。

1.3 评价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焦虑程度进行评价,所有检测项目均以患者按照自己实际情况和自我主观感受独立完成进行评价,评分标准:SAS的统计标准为总分。在由自评者评定结束后,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再乘以1.25以后取得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分,标准分越高,症状越重。一般来说,焦虑总分低于50分者为正常,50~59分者为轻度焦虑,60~69分者是中度焦虑,70分以上者是重度焦虑。同时分别测量常规组及干预组的患者的血压水平,记录测定的患者的DBP值和SBP值[11]。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出现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症状改善情况与DBP、SBP比较

治疗前,干预组焦虑评分、DBP、SBP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评分、DBP、SBP显著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症状改善情况、DBP、SBP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症状改善情况、DBP、SBP比较(±s)

组别 焦虑评分(分) DBP(mm Hg) SBP(mm 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n=50) 68.67±3.67 63.37±5.34 106.37±6.37 85.34±5.34 138.64±6.31 132.34±5.11干预组(n=50) 68.13±3.55 45.33±5.32 106.27±6.64 73.37±5.11 138.61±6.42 112.37±4.67 t 0.7616 17.0662 0.0768 11.4517 0.2315 20.3985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依从性比较

治疗后,干预组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依从性比较[n(%)]

3 讨论

心身疾病主要是指在心理因素在疾病的病发过程中起躯体器质作用的一种疾病,而高血压又是一种典型性心身疾病,患者个人主观因素、躯体功能、应激性生活事件、压力因素等均影响着高血压的发生及转归。在高血压病情的发展过程中,恐惧、不安、焦虑等负性情绪同高血压病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此类情况易导致高血压恶性循环。近年来,因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逐年发展并趋于成熟,医学领域对心理因素在高血压发病过程中的影响越受重视[12]。

目前,缓解患者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情绪,是提高降压治疗效果重要手段[13]。高血压患者不良心理情绪与血压水平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不良的心理情绪对血压水平产生不良影响,血压水平过高反过来会导致焦虑等不良情绪进一步加重,影响疾病治疗效果[14]。有关研究显示,对112例高血压前期患者进行分组心理情绪干预研究,对其中56例患者实施常规降压治疗,其中56例患者实施放松式心理情绪干预,干预后,实施心理情绪干预的患者的焦虑(S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降压患者,且血压水平改善情况更为理想,基本上已达到了预期治疗效果[15]。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实施心理情绪干预后,焦虑评分为(45.33±5.32),显著低常规组的焦虑评分(63.37±5.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本研究所采取的心理情绪干预,包括认知疗法、冥想疗法、心理疏导、运动疗法等,很好的给予了患者心理鼓励、安慰,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环境。当人们遇到严重疾病时往往会极受打击,这时候他人的安慰、鼓励与关心是对患者的最大帮助。支持性心理干预的首要原则就是为患者提供准确性的护理干预,本研究正是抓准这点,运用各种方式给予患者准确的心理支持,提高患者面对疾病的自信心。同时,在治疗后常规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也有所下降,但实施心理情绪干预的患者血压水平下降的更为显著,血压水平更稳定的保持在正常血压范围内,这表明了本院运用降压药物结合心理干预治疗高血压前期患者,在考虑患者躯体疾病为主要治疗前提下,具体针对每位患者的心理情绪,对患者的高血压病症进行药物治疗及进行具有个性化、哲学观、系统化的心理干预取得了较良好的临床效果,发现心理干预对高血压前期患者的血压水平的稳定控制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前期患者实施心理情绪干预后,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更有利于血压水平的达标,整体促进病患的身心健康发展,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医师血压常规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金桥(2022年8期)2022-08-24 01:33:58
常规之外
稳住血压过好冬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11-18 16:56:35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解放军健康(2017年5期)2017-08-01 06:27:34
别受限于常规
发明与创新(2016年5期)2016-08-21 13:42:54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11:09:46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西藏科技(2015年3期)2015-09-26 12: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