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浩南
(1.江西服装学院,江西 南昌 330201; 2.江西省现代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201)
织物的弯曲性能是评价面料风格的一项重要力学性能指标,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1-3],弯曲性能直接影响着内衣的贴身性、柔软性和悬垂特性,也影响着外衣的挺括性、抗皱性、保形与造型等特征[4-6]。
Peirce提出了悬臂梁模型开启了面料风格和织物弯曲力学性能研究的序幕[7],此后众多的专家学者对面料风格和弯曲性能展开了研究,形成了多种弯曲理论,并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8-9],已经被大家公认的研究方法很多,测试仪器也有多样,可以说织物的弯曲性能测试方面的研究已经较为全面[10-11]。但是现有的测试方法和测试仪器基本上都是建立在织物1次弯曲的基础上,而织物在使用和穿着过程中通常不是弯曲1次,而是不停的反复弯曲或者长期处于弯曲状态中,织物的弯曲性能也并不能仅靠1次弯曲的结果就能反映出来,所以现有的方法和测试仪器不能较为充分的、全面的反映织物的弯曲性能[12]。本文采用马鞍法对机织物进行反复弯曲,得出织物在多次弯曲情况下的弯曲及回复曲线,分析织物多次弯曲与1次弯曲过程中的差别, 为机织物反复弯曲性能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选择纯棉、涤纶和羊毛3种类型机织物,每一类取2种试样,共 6种试样,试样规格见表1。
表1 试样规格
试样制作:将织物经过低温熨烫、自然干燥,消除内应力。将试样分经、纬方向分别按照长70 mm,宽30 mm进行裁剪,共12 块试样,并做好标记,然后调湿 24 h,测试环境保持在温度为20±2 ℃,相对湿度为65%±2%。 加夹持装置的马鞍肩宽为20 mm,加载速度为 20 mm/min。
自制马鞍状织物弯曲测试夹具;Instron 5966 型万能材料试验机(美国英斯特朗公司),该仪器使用 Bluehill 2 软件,力传感器设置 2.5 N,载荷精度±0.1%,加载速度范围0.05~1 000 mm/min,传感器识别模式可用于载荷传感器和引伸计的自动传感器识别。
将织物试样按照经、纬向顺序进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弯曲次数太少会导致试验结果规律不明显,试验次数太多会导致弯曲过程中数据量过大,数据处理工作量较大,并且增加试验时间。故本文试验的反复弯曲次数设定为10次。
图1~6为6种织物经、纬向弯曲曲线。
图1 1#试样弯曲曲线
图2 2#试样弯曲曲线
图3 3#试样弯曲曲线
图4 4#试样弯曲曲线
图5 5#试样弯曲曲线
图6 6#试样弯曲曲线
从图1~6可以看出:试样在经过10次反复的弯曲后,载荷—位移曲线都已经趋近于一条曲线,说明经过10次弯曲之后,试样织物出现了弯曲性能的稳定。同时,织物1次弯曲曲线和10次反复弯曲的曲线之间有较大的差距,说明织物的弯曲性能并不是1次弯曲所表现的出来的状态,多次弯曲能更准确地反映织物的弯曲性能。为了准确地分析织物在反复弯曲中的形态,获取更多的试验数据,根据Ghosh的四次多项式织物的弯曲的理论,对织物的1次弯曲和10 次弯曲曲线分经纬向进行四次多项式的拟合,6种试样的经、纬向拟合方程如表2~9所示。
表 2 试样1次经向弯曲过程曲线方程
表3 试样1次经向回复过程曲线方程
表4 试样10次经向弯曲过程曲线方程
表 5 试样10次经向回复过程曲线方程
表6 试样1次纬向弯曲过程曲线方程
表7 试样1次纬向回复过程曲线方程
表8 试样10 次纬向弯曲过程曲线方程
表9 试样 10次纬向回复过程曲线方程
为了更具体的表现织物的反复弯曲性能,本文引进多次弯曲功衰减率、多次回复功衰减率和末次滞后功差异率等概念,定量表征织物10次弯曲与反复弯曲的之间的数量关系。
2.2.1多次弯曲功衰减率
多次弯曲功衰减率K弯曲是试样在 1次弯曲后的弯曲过程中的弯曲力对位移的积分值与n次弯曲后的弯曲过程中的弯曲力对位移的积分值的差值,对试样在 1次弯曲后的弯曲过程中的弯曲力对位移的积分值的百分数,该数值越大说明织物的抗反复弯曲性越差,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1)
根据表2~9的弯曲曲线方程,计算得出经、纬向多次弯曲功衰减率,如表10所示。
表10 多次弯曲功衰减率
从表10可以看出:1次弯曲的弯曲力与多次弯曲的弯曲力之间具有一定的差距,说明用1次弯曲的方法描述机织物的弯曲性能是不准确的,反复弯曲的方式更能反映机织物在实际应用中的弯曲性能。同时,还可以看出:机织物纬向抗反复弯曲的性能普遍优于经向,涤纶织物和纯棉织物抗反复弯曲性能相对较好,羊毛织物抗反复弯曲性能最差。
2.2.2多次回复功衰减率
多次回复功衰减率K回复是试样在1次弯曲后的回复过程中的弯曲力对位移的积分值与n次弯曲后的回复过程中的弯曲力对位移的积分值差值,对试样在 1次弯曲后的回复过程中的弯曲力对位移的积分值的百分数,该数值越大,间接说明织物的抗反复弯曲性越差,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2)
表11为织物经向、纬向多次回复功衰减率。
表11 多次回复功衰减率
从表11可以看出:机织物纬向多次回复功衰减率普遍小于经向多次回复功衰减率,且羊毛织物的多次回复功衰减率最大。说明6种试样中,6#试验的抗反复弯曲的性能最差。
2.2.3头末次滞后功差异率
头末弯曲功与回复功差的差值的定义用式(3)表示:
(3)
差值越大说明织物 1次弯曲和反复弯曲的差距越大,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明,织物抗弯曲的实际能力要好于1次弯曲所表现的出的抗弯性能。
(4)
表12 弯曲滞后力积分差值率
从表10~12可以看出:同一种织物的经纬向在反复弯曲过程中变化幅度相差不大,而不同类型的织物变化范围较大,在毛织物、棉织物和涤纶织物3类织物中,涤纶织物和纯棉织物的多次弯曲功衰减率、多次回复功衰减率、头末次滞后功差异率都要小于羊毛织物,验证了多次弯曲功衰减率、多次回复功衰减率、头末次滞后功差异率符合织物实际弯曲性能的特点,可以作为机织物反复弯曲性能测试的指标。
通过自制的马鞍形试样夹对棉、涤纶及羊毛纤维3大类6 种试样进行了反复弯曲性能测试,通过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①机织物的1次弯曲曲线和10次反复弯曲的曲线之间有较大的差距,多次弯曲能更准确的反映织物的弯曲性能。根据Ghosh的四次多项式织物的弯曲的理论,得到6种试样的经、纬向1次和10次弯曲过程的拟合方程。
②针对机织物反复弯曲性能特点,提出了多次弯曲功差异率、多次弯曲回复功差异率和头末次滞后功差异率3项指标。通过对试样进行反复弯曲性能进行测试,验证了3项指标符合织物实际弯曲性能的特点。由于试验所用机织物的种类较少,仍需要选择更多样本进行试验,不断的完善机织物反复弯曲性能的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