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浅析

2019-04-16 08:08张洋
青年文学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负迁移第二语言母语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社科研究规划项目(青年项目),二语习得对母语的反向迁移研究,项目号14C045。

摘 要:汉语和英语既是两种人类语言,又是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两种语言在语用和语法上,都有一些类似规律,也是两种语言的共性。对于母语是汉语的中国学者,在英语的学习上,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常结果会有正迁移现象出现。但是,英语与汉语的语系不同,汉语属于孤立语,而英语属于粘着语,二者无论在语法和语言以及词汇上,还是文化和思维等相关方面,差异都非常明显。我国学生通常学习英语,是在掌握一定的汉语后才开始的,所以,通常学习英语中,母语是汉语的负迁移大于正迁移,因此,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必须要重视起来。

关键词:第二语言;学习;母语;负迁移;措施

作者简介:张洋(1979.8-),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人,硕士学历,东北林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语言学、英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2

学习第二语言,必须要具备牢固的母语基础。分析和研究学习第二语言领域,无论对于语言学家的讨论,还是心理语言学家的讨论,母语知识对学习外语的影响都至关重要,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会有母语迁移现象产生,这种现象主要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正迁移对于学习第二语言很有利。但是,若学习的外语与自身的母语差异很大,母语规则与外语的规则就会有很大的差异,负迁移就容易产生。负迁移会导致学习困难和语言错误,从而阻碍学习第二语言。因此,学习第二语言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至关重要[1]。

一、汉英两种语言差异以及与母语负迁移之间的关系

在世界民族语言中,汉语和英语都存在其中,二者都是信息交流的载体,并且具有许多的共性,都是沟通的主要工具和途径,但是,汉语和英语无论是社会和价值取向以及文化背景,还是思维模式和思想交流都不同,语法、词汇、发音、語篇以及语用等语言系统等也存在一些差异和相似的规律。针对于中国人学习英语而言,二者语言的相似性对于学生的母语具有相对的作用,语言结果会有正迁移产生,但是,不同的话语沟通上下文和语言结构模式也会产生。所以,在中国语言学习规律中,外语学习者对于英语学习的理解和应用会产生负迁移,致使通信错误和语言错误产生。

英语为日耳曼语,是沉重的从属语言,属于印欧语系;针对于多元化的形态变化需求和句子结构形式的完整性比较重视;词序很灵活,许多话语和句子以及单词都具有互相连接的功能。而中国语言与沉重并列,属于汉藏语系语言;词序比较稳定,没有形态上的变化。对于一体化意义比较重视,属于外部形式不受限制的单词[2]。在英语语言差异中,系统的各个方面,学习外语者都应该了解,不能在学习和应用英语语言中,将母语思维方式应用其中,以免导致母语文化负迁移现象产生。

此外,学习第二语言,针对于汉语和英语语言而言,无论是发音和语法以及词汇,还是语用水平和语篇等,都要将二者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将母语负迁移现象寻找到[3]。

二、在词汇层面上母语负迁移的表现

无论在内涵意义和概念意义上,还是搭配能力等各个方面,汉语词汇和英语词汇都有很大的差别,对于这些差别若不具体地了解,利用母语思维规律进行套用,母语负迁移就会出现。一种语言在另一种语言中,很难将1对1的对应词找到,这是由语言独立性所决定的,英语单词faculty貌似与汉字能力对应,但在英语中,该单词在英语中,还具有科、系以及全体教员等意思,而在汉词中,这些意思都是没有的。实际上,文化主要是影响词汇。通常各个民族赋予某些词汇的内涵意义是迥然不同的。例如,在汉语中,龙象征的是蓬勃向上和英雄才俊,因此,在中国有龙凤呈祥和望子成龙之词,而在英语中,对应龙的词则是dragon,能够喷水的一种怪兽,象征恐怖和凶残以及贪婪等。所以,将汉语亚洲四小龙译成英语,没有译成four Asian dragons,而是译成了four Asian tigers。

此外,汉语和英语各自的文化因素和语言特征对于两种词言词语的搭配范围和搭配习惯,都有一定的影响和制约,并且,二者之间也各不相同,从而将各自特有习惯的表达方式形成了[4]。例如,“看”在汉语中,可以与书报、文章、电影等相互搭配,在英语中,却将see、watch、look、read等动词分别用于看;汉语的浓烟和浓茶,在英语中,分别用dense smoke 和strong tea的表达方式,dense 和strong表示的都是浓的意思。中国学生学习英语,通常在搭配英语短语上,将汉词搭配词与词的习惯错语地迁移进去,例如,他们受汉语思维的影响,open one s eyes(开阔眼界)等不合适话语往往就会说出来。

三、在语音层面上母语负迁移的表现

其一,无论是发音特点,还是发音规律,汉语和英语都各不相同。舌尖部是汉语发音的口腔部位,而英语则是舌根部。在英语中,元音和辅音音位有40个,而在汉语中,许多音位是没有对应音的。例如,英语中[u][i]两个元音和[e][z]两个摩擦音对应,而汉语中与其相近的音都是找不到的。[b][d][g]三个辅音在英语中属于清辅音,而在汉语拼音字母中,b、d、g则是浊辅音,是吐气的。此外,学习英语者的母语是汉语,对于汉语发音字词用元音结尾的音位特点比较习惯,学习英语发音的过程中,无意中会将一个元音结尾的负迁移添加套用其中,学习英语者还会将汉语中的z应用,将英语中[θ]的发音用z代替,导致语音层面上负迁移的出现[5]。汉语和英语从发音系统上看,还有另一个区别,汉语主要是对语气意义进行区分,也就是色调语言;而英语在区分意义上,主要依靠的是语气,也就是语调语言。在汉语中,各个由辅音和元音生成的字,无论是自身的音,还是意,都是由独特的音调改变和决定的,例如,da(搭)/da(答)/da(打)/da(大),4个字虽然字音相同,而音调却不同,分别为1声、2声、3声和4声,也就使4个不同汉语的字体形成了。而在英语中,一样句子若语调不同,也会有不一样的意思。

其二,无论在英语词汇主题意义和概念意义上,还是联想意义和汉语词汇上,母语负迁移都有一定的差异,若学习英语词汇的过程中,利用母语词汇的思维规律进行思考和掌握,母语词汇层面负迁移就会产生。例如,在中国文化中,白色是无血色、无生命以及枯竭的表现,通常办丧事或者失败等用白色来形容。而在英语中,white是白色的对应词,则将白色看成是纯洁和神圣的颜色,是纯真的象征,a white soul,表示的是纯洁的心灵。

其三,无论是各自的文化因素,还是各自的词言特征,对汉语和英语都有一定的制约和影响,从而使各自不同习惯的搭配方式形成了。例如,“上”在汉语中作为动词时,用作上学(go to school)、上课(attend class)、上班(go to work),而在英语中,将这些单词词义进行表达时,必须要将许多不同动词进行搭配[6]。

四、语用层面上母语的负迁移表现

无论在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以及交际原则上,还是礼貌准则和交际模式等各个方面,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都很大。针对于汉语言文化而言,通常亲戚和朋友以及同事之间都是无话不谈的。即使第一次见面,彼此之间也会相互询问年龄、职业、家庭以及婚姻等相关的情况。而美国和英国对于个性的独立很注重,尤其个人的私人财产非常重视。与英美人士进行接触时,无论是年龄和婚姻以及家庭,还是宗教信仰和经济收入等相关方面,都要尽量回避,以免被对方错认为不礼貌地对其的私事进行干涉。在跨文化的交际中,对于母语为英语人们忌讳的问题毫无顾忌地询问,语用失误很容易出现,造成交际失败。例如,在西方,通常用Hello、Hi打招呼,而中国认识的人通常是根据实际的情况,问对方“去哪兒?”等。如果与西方人士交际中,运用汉语中打招呼的方式,一些无法理解的误会和尴尬很容易出现[7]。

中国学习英语者,因为对这些差异不了解,并且母语文化的影响也很大,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往往会将汉语语用规律无意识地套用,致使英语为母语的人听起自己语言很不得当,甚至导致误解而使交际失败。

五、语篇层面上母语负迁移的表现

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方式具有很大的不同,母语为汉语的人在思维上,具有跳动迂回式的习惯;而母语为英语的人在思维上,通常运用逻辑思维的推理方式。这种差异也体现在语篇组织结构上。母语为汉语的人通常语篇模式为迂回曲折式,词篇开头将外围事件作为出发点,运用委婉曲折的方式将自己的观点进行陈述;按照一个转的模式进行论证,S型是整个语篇的发展;母语为英语的人在语篇组织模式上,通常是直接点题,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将论点提出,将写作的意图和自己的观点说明,且将自己态度明确,论点提出以后,直线推进语篇,一个与严密逻辑相符合的过程形成。此外,汉语民族对主体思维比较重视,对于主客体的天人合一融合很注重,而西方人却对客体形式逻辑和主客体分离比较重视。在英语中,被动语态占有的比重很大。

六、解决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的有效措施

(一)引导学习者了解英语语言文化扩充,对比分析文化差异

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提升,适当地导入文化,致使学生了解英语民族文化不断地扩充。例如,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有些特定文化情景和氛围设计,让学生将现实生活中购物和打电话以及看医生等一些情景进行模仿交流,学生结合交际的环境和所学的英语知识,将语言正确地应用。如此这样,有些生动和具体以及课堂上无法得到的知识学生就能够感受到,并且,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还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产生。

(二)加强分析两种语言系统的词汇、语音、语篇以及句法等层面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汉语和英语的词法和音位,还是语义,都要有针对性和有意识地进行对比分析。对于与英语音位有区别但又相似于汉语发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特点,教师必须要讲清楚,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应该点明,并且有针对性的辅音连缀练习和辨音练习也要设计。对语法和词汇进行教授时,应该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使学生对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能够了解,致使不同于于母语的语言概念体系逐渐地形成。

参考文献:

[1]马琳.浅谈我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J].才智,2018(08):13.

[2]高炳阳,陈小娟.汉语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影响[J].海外英语,2017(23):60-62.

[3]刘璇.论二语习得理论下母语的迁移现象[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122.

[4]丁静.母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2016(34):74-75.

[5]刘友春,李娜,许辉.母语负迁移在第二语言口语中的体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35(08):120-122.

[6]曹雪.在第二语言学习中母语负迁移对写作的影响[J].现代交际,2014(10):250.

[7]卢晓丹.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现象之探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4):184-185.

猜你喜欢
负迁移第二语言母语
母语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母语
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启示
中文母语对日语语序及动词学习的正负迁移
法语第二外语教学中英语的迁移作用分析
试析韩语汉字词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学习韩语过程中的语言迁移现象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