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习语是各个民族语言精华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背景、社会地域环境以及生活实践经验,所以对动物所赋予的文化寓意也各有不同。本文将对英汉动物习语进行对比,探讨各种动物在中西文化内涵中的异同,以便学习者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动物习语;中西文化;差异
作者简介:赵静(1995.3-),女,汉族,山东省德州市人,现就读于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01
一、引言
习语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使用而形成的独特的惯用表达方式。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大量的习语,与动物相关的习语更是被广泛应用。在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做 “对牛弹琴”,不同文化中存在着与此相似的表达。比如,在英语国家叫做“在猪面前撒珍珠( To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在西班牙叫做“喂驴吃蜜( To give honey to donkeys.)”;在日本则是“送钱给猫( To give coins to cats.)”。由此可见,与动物相关的习语在人类语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不同民族在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语言中的动物习语被赋予了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本文将以常见的动物习语为例,从英汉习语完全一致、部分一致、完全不一致等三个方面对动物习语进行分析。
二、动物习语比较
2.1 完全一致——动物喻体相同,文化喻义相同
人们从动物的基本属性去认识动物,思想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共性,自然而然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赋予某种动物相同或相似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例如,英汉语中都用以下动物来比喻人类的某些特征,狐狸比喻阴险狡猾,as cunning as a fox(如狐狸般狡猾);羔羊比喻乖巧温驯,as gentle as a lamb(温柔如羔羊);蜜蜂比喻勤劳忙碌,as busy as a bee(像蜜蜂一样忙碌)。其他的例子如“纸老虎”、“一石二鸟”等在英语中也能找到相对应的习语“paper tiger”、“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2.2 部分一致
英汉民族思维模式不同,有的习语概念意义相同,但是象征意义相差甚远;有的象征意义相同,但是动物喻体却不同。
2.2.1 动物喻体相同,文化喻义相反
在英汉习语中,有时人们会用相同的动物作为喻体,但是文化喻义却不同。例如,在中国文化中,龙被看作是民族的图腾,历代皇帝都把自己称为 “真龙天子”,中华儿女被誉为 “龙的传人”。而且,汉语中有关龙的习语基本上都是褒义的,如“龙行一步,百草沾恩”、“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等等。然而,西方国家认为龙是一种来自神话中有翅膀、鳞,会从嘴里喷射火焰的怪物,也是恶魔与邪恶的象征。《圣经》中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就被称为“the Great Dragon”。“Dragon”一詞构成的英语习语也都是贬义的,如“dragons teeth(相互争斗的根源)”、“like a dragon(残忍凶暴的人)”等等。
2.2.2 动物喻体不同,文化喻义相似
在英汉习语中,人们经常用不同的动物作喻体来表达相同的含义,赋予相对应的习语相近的文化内涵。在中国,“虎”被看作是百兽之王,是威武勇猛的化身。因此,汉语有许多描述“虎”的这种形象的习语,如:“虎虎生威”、“藏龙卧虎”等。但是,在西方国家,“虎”的地位被“狮子”代替。在他们的文化意识中,狮子才是动物之王,是勇猛的象征 。所以,汉语中的“拦路虎”、“勇猛如虎”在英语中分别被表达成以“狮子”为喻体的习语“a lion in the way”、“as brave as a lion”。
2.3 完全不一致
有些动物在一种文化中可以作为喻体,有特殊的喻义,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而在另一种文化中,仅仅指代这种动物本身,不作喻体,也没有相应的文化内涵。例如,“鹤(crane)”在中国文化中有崇高的地位,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常与神仙联系在一起,又称之为“仙鹤”。但是,在西方人看来,鹤仅仅是一种长颈的鸟类,没有其他的隐含意义。“牡蛎(oyster)”在英语里是安静的象征,比如“as dumb as an oyster(守口如瓶)”,但是在汉语中,并没有任何隐含意义。
三、结语
动物习语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英汉两种语言表现形式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其独特的文化个性。所以,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仅要注意语言交流,更要注重文化传递,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传达信息。研究分析英汉语中动物习语文化内涵的异同,有助于英汉双语使用者在恰当的语境中使用动物习语,对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安默尔著. 这样的猫和那样的狗: 妙趣横生的英语动物习语(升级版)[M].邢驰鸿译.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2]廖淑娜. 从习语看英汉文化差异[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 (28): 170-171.
[3]刘全花. 英汉动物类习语跨文化对比分析[J].社科纵横, 2017, (32): 12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