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杨,慧 静,朱海燕,王盼盼
(安徽省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宿州 234000)
研究显示,脑梗塞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患者在发病后病情均十分危重,易导致遗留后遗症,在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采取一项安全、有效护理方式较为重要[1]。因此,我院选取收取时间(2015年2月1日-2016年2月5日)的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见本文研究详细描述。
选取脑梗塞患者一共90例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收取时间(2015年2月1日-2016年2月5日),分为两组,每组患者45例。
观察组45例:年龄在40岁直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均为(60.21±1.15)岁,脑梗塞患者性别:20例为女性、25例为男性。
对照组45例:年龄在41岁直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均为(61.25±1.18)岁,脑梗塞患者性别:21例为女性、24例为男性。
观察组、对照组两组脑梗塞患者平均年龄、性别大致相同,可采用P>0.05进行表示。
对照组45例脑梗塞患者均使用常规护理。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为每位脑梗塞患者普及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方式,告知患者治疗后易发生的并发症,告知患者若发生不适情况,应及时告知护理人员。
观察组45例均使用早期护理干预。
语言训练干预: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各项情况,例如患者治疗进度、病情发展和心理情绪等,对于患者提出的要求,尽量满足,同时对患者实施听觉系统锻炼,同时询问患者对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的看法。为了提高其对自身气息的控制能力,应建议患者进行吹气球和吹蜡烛等练习方式,告知患者家属,应经常和患者进行相关交流,对患者发音进行纠正。
(2)肢体训练干预:患者常伴有局部肢体活动功能丧失和肢体功能障碍情况,若患者无法下床活动、则对患者实施肢体引导,协助患者进行翻身运动,同时鼓励患者进行运动,患者病情好转后,应对患者进行头部活动、手部活动以及行走等锻炼。
(3)心理干预:由于患者自身心理活动不稳定,易产生绝望、焦虑以及抑郁等情绪,护理人员应对每位脑梗塞患者自身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了解患者生理和心理方面情绪,若患者伴有严重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言语温柔、态度热情,为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两组脑梗塞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评分、语言功能评分、满意度。
在本次研究内容中采取SPSS26.0软件,对比不同,可使用P<0.05表示,具有差异。
观察组脑梗塞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评分、语言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患者具有差异(P<0.05),见表1所示。
表1 分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脑梗塞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评分、语言功能评分
观察组脑梗塞患者满意度(满意40例、所占比88.89%;一般1例、所占比为2.22%;不满意4例、所占比8.89%)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所示。
表2 分析90例脑梗塞患者的满意度
近年来,脑梗塞患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神经科危急重症,以中老年患者为主,易对患者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造成影响,导致心理障碍,而实施一项有效的护理方式十分重要[2-3]。通过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后,取得显著效果,通过对患者语言、肢体方面实施各项护理操作,能刺激人体梗塞灶,对神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使患者语言表达能力和肢体活动能力康复,从患者各个方面进行护理,能改善患者的语言障碍情况和肢体障碍情况,促进患者康复。早期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相比,具有多种优势,受到多数患者青睐。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脑梗塞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评分、语言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患者具有差异(P<0.05);观察组脑梗塞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后,取得显著效果,能促进患者肢体、语言功能较快康复,值得在进一步推广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