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 娟,高锦云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内蒙古 牙克石 022150)
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有称“经行腹痛”。西医妇科学将痛经划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1]。继发性痛经是有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痛经。本文探讨只限于功能性痛经。痛经是临床常见症状,常以青春期少女多见,疼痛剧烈者伴呕吐,甚至晕厥。目前西医对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不佳。笔者采用中医护理方法干预痛经患者观察护理效果。
笔者收录2015年3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于我科就诊的功能性痛经患者共80名,按照随机数据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平均年龄(15.36±3.15)岁;平均病程(2.85±1.32)年。对照组40例,平均年龄(18.32±1.16)岁;平均病程(3.35±1.26)年。两组病程、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参照《中华妇产科学》[2]诊断标准制制定:诊断原发性痛经,主要是排除盆腔器质性病变的存在,采取完整的病史,做详细体格检查(尤其是妇科检查),必要时结合辅助检查,如B超、腹腔镜、宫腔镜、子宫输卵管碘油照影等。
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症、盆腔炎症、慢性盆腔痛等。
对照组与治疗组均给予中西医相关药物治疗。
1.4.1 对照组
在给予中西医结合相关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常规基础护理。
1.4.2 观察组
在给予中西医结合相关药物治疗及常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施护。
(1)气滞血瘀:经期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辨证施护原则: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腹痛发作时,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温度适宜,宜用热敷小腹或艾灸太冲、三阴交等穴位。缓解期注意调节心情,保持心情舒畅,宜服用玫瑰花、红花等。
(2)寒凝血瘀:颈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缓,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暗苔白,脉沉紧。辨证施护原则: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平时应注意保暖,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发作时应卧床休息,热敷小腹或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宜服多食用生姜、红糖等。
(3)湿热瘀阻:颈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不适,有灼热感,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辨证施护原则: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湿热瘀阻型患者应注意经期、产后卫生,不宜服食滋腻食物,同时应保持心情通畅,以达到经血流通的目的。宜多食用木瓜、山药,或竹叶、荷叶泡茶以清除体内湿热。
(4)气血亏虚: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或小腹及阴部空坠不适,舌质淡,脉细无力。辨证施护原则:益气养血,调经止痛。气血亏虚型痛经患者,应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疼痛发作时宜用热敷或艾灸,缓解时应进食牛肉、羊肉、鸡肉、枸杞等,禁食生萝卜,芥菜、茶叶等。
(5)肾气亏虚:经期或经后1-2天内小腹绵绵作痛,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
辨证施护原则:补益肝肾,养血止痛。肾气亏虚型痛经患者疼痛发作时应保持室内安静,温度适宜,可热敷小腹或艾灸,缓解时,调节心情,注意休息,饮食以滋补肝肾为主,如:黑子秘、核桃、红枣等。
治疗后临床各症状基本消失;显效:治疗后临床各症状明显减轻;有效:治疗后临床各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后临床各症状无改善,甚至加剧者。
(VAS评分)[5]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腹痛程度,满分10分。0分代表无痛;1~3分代表轻微疼痛,能忍受;4~6分代表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 ~10分代表患者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影响睡眠。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痛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痛评分比较(±s)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 ※ 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 FLN5RD10Nh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8.26±2.23 2.65±0.82*※对照组 40 8.89±1.12 3.26±0.23*
中医古籍虽无明确提出“痛经”之名,但有“经行腹痛”之说,多以“不通则痛”、“不容则痛”为其机理。痛经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有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及功能性痛经,即排除器质性疾病后的痛经患者。本病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主要经辨证后确定患者证型,通过活血、行气、散寒、利湿、补肾等方法来治疗本病。本篇就原发性痛经进行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其干预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医有“不通则痛”的说法,不论气虚、血瘀、湿热、肾虚等不同情况引起的脉络不通则都可能引起痛经的发生。痛经患者在经中医药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经辨证施护,即不同证型的痛经患者需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来护理,经临床观察,加用中医护理的痛经患者比单纯基础护理的患者临床好转、治愈率较高,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能使患者跟快恢复健康,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