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谋发展,建设学科交流新平台
——首届全国高校科学技术史学科点负责人联席会议纪要

2019-04-16 05:59金俊开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科技史联席会科学技术

金俊开

(1.北京大学 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北京 100191;2.北京大学 医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871)

2019年12月21日,首届全国高校科学技术史学科点联席会议在北京大学举行。本次联席会议由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以下简称科技医史系)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北京大学科技医史系创系主任韩启德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孙小淳出席会议并致辞。全国28个科学技术史学科点(以下简称学科点)负责人齐聚一堂(1)全国28个科学技术史学科点包括1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个二级交叉学科博士授权点以及15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共话学科发展。

图1 全国高校科学技术史学科点负责人联席会现场

全国高校科技史学科点负责人联席会(以下简称联席会)是基于响应国家“双一流”重大战略决策,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史学科的建设构想,由全国各学科点自愿发起、自由参与,以联席会议为工作机制的松散组织。联席会在整个学科多维度发展中具有结构性位置,是全国科技史学科承上启下、内部交流、对外传播的重要平台:纵向上既能充分贯彻教育部上级部门的工作精神,又可集中向上级部门沟通反馈各学科点的情况与诉求;横向上旨在加强各学科点科教成果与发展经验的交流,在国内形成学科发展合力,共同发展人才队伍,共同促进科教质量的提升与学科繁荣;社会面向上,在科学传播、科普宣传,尤其是科技史传播方面可以起到组织性作用。

组建联席会的设想雏形源于2019年4月北京大学科技医史系承办的全国科学技术史学科点代表圆桌论坛(2)2019年4月26—27日在北京大学举行首届中国科学文化论坛暨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揭牌仪式。4月27日,全国28个科学技术史学科博士与硕士授权点代表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专家参加圆桌论坛,共同讨论学科现状与未来发展。。在各学科点负责人充分交流的情况下,一致反映希望能够设立一个便于全国学科点交流的组织。同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史年会期间,韩启德院士亲笔致信大会,倡议成立全国学科点负责人联席会。该提议得到了全国28个学科点同仁的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后经北京大学科技医史系的精心筹备,首届全国科技史学科点联席会议终得以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期间各学科点负责人就学科点发展现状、核心课程设置、学科评估、联席会工作条例、第二届联席会轮值方的确定等问题进行了充分有效的交流和讨论。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科技史学科新交流平台的诞生。

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科技医史系副主任张藜主持。韩启德院士在开幕式致辞中对全国28个学科点的负责人表示热情欢迎并致以诚挚问候。韩院士回顾了联席会成立之始末,强调正是全国各学科点的共同呼吁,才促成了联席会的成立;特别指出联席会在整个学科建设发展中的结构性作用,应从经验交流、课程实施、队伍建设、科普宣传、学科交叉等方面做好平台性工作;希望本次会议可以从核心课程设置、学科评估、联席会工作机制等方面充分展开讨论。

国务院科学技术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孙小淳、王思明、郭世荣、潜伟就学科现状与未来发展逐一进行发言,并对联席会议纷纷给予肯定。孙小淳指出,科学史的学科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首先,随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科学史系的成立,学科队伍开始不断壮大;其次,在当今时代科学史的运用有了新的契机,科学史在通识教育、科学精神塑造、科学文化传播,特别是科学家精神的塑造与传播过程中需要扮演新的角色;再次,学科点之间、各个学会、专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特别是负责人联席会等学科共同体多维度、多形式的发展,为核心课程设置、学科评估探讨提供了难得的交流机会。王思明认为,科技史是沟通科学与文明的重要媒介,特别是在生命科技、信息科技的时代,科技史的发展对于整个科学文化的建设、科学文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郭世荣表示,中国科技史研究的编史学课程与教材的本土化与标准化是学科教育发展的基石;少数民族的科技史研究对民族团结、民族进步、民族文化的发展同样值得重视。潜伟回顾了科学技术史成为一级学科的历史以及第七届学科评议组的工作,希望科学技术史各学科点可以转变思路,在寻求学科点存在价值的道路上,应在社会价值层面上开拓新思路。

大会第一个主要议题是各硕博士学科点科教工作现状介绍与核心课程设置经验交流。13个博士点和15个硕士点的负责人分别从学科点发展历史、科研成果、人才队伍、课程设置等方面介绍了各学科点的具体情况。

近年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科学史院系的成立与三所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点的设立,为整个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学科总体体量较小、学科点生存压力大、缺乏独立基金申请渠道、人才队伍不稳定、课程建设难开展、学生招生生源差等现状依然是科技史界所需要面对的严峻问题。不过,令人欣喜的是各学科点依托自身发展特色在科研层面均取得不俗成绩,地方院校也通过学科特色化、研究区域化、服务社会化等方式积极应对学科点的生存问题。

在教学层面,目前各学科点研究生课程总体分为两大类:基础课与专业课。其中,基础课主要由科学史理论与方法、中国科技史、西方科技史三大类构成;专业课则根据各学科点所属院校性质、学科点自身特色具体部署。本科生的通识教育虽未普及,但也在科学通史、科学文化、科学精神、专门史等通识课程设置上做出了诸多尝试。总体来看,与科研上的百花齐放相比,各学科点的教学建设相对逊色,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基础课缺乏标准化教材与规范化教程;本硕博通识教育难以有效展开;多数学科点在教学上呈现出有特色、但基础不足的情况等。

洪大用司长针对学科现状与存在问题从学科定位、建设规划、队伍培养等方面发表了重要讲话。洪司长首先祝贺联席会议顺利召开,肯定了联席会的工作,表达了教育部领导对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对于学科的现存问题和未来发展,洪司长认为:

(1) 需要重视科技史作为基础学科的发展。 我国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过程中,基础学科的建设尤为重要。但对于基础学科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文史哲、数理化等学科上,应该把各学科史与科技史同样视为基础学科。特别在科学技术高歌猛进的时代,回头看学科史与科技史,其实是为了向前看。 在“双一流”建设工作中,大学与时俱进,出于服务社会发展需要,需要发展一些应用型的学科,但建设一流大学,还要重视一些短期内应用价值不高的基础学科,强调夯实知识的本源,探究基础的学问之道,加强科技史和专门史作为基础学科的建设和研究。

(2) 需要做好科技史学科建设规划。当前的科技史学科发展需要制定一个更加系统、更加全面、站位更加高远的学科规划。它是学科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前提。

在学科规划上需要开阔研究视野,丰富学科内涵。其一,可以利用历史的梳理展现科技成果与进步的脉络;其二,可以以科学家为中心,研究科学家精神、生活与志向;其三,需要关注不同时代的科技组织与制度安排对科学研究活动和发展的影响;其四,需要关注科技活动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其五,要重视科学技术史研究方法的创新,打破传统史学单兵作战的情况,应用新技术与设备、强调协同合作,对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历史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司马迁写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究天人之际是一种站位更加高远的学术眼光。在人类社会面临的巨大变革的背景下,学科要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大视野下探讨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影响。希望科学技术史学科可以产出更加优秀的科研成果,向社会、向学术共同体证明学科的价值。

(3) 需要高度重视学科人才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双一流”建设中五项建设任务的第一位就是强调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学科队伍建设是学科发展之根本。

“抢人大战”在某个阶段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人才的正常流动也具有合理性,但不鼓励单纯的人才再分配,而是需要着眼于人才的生产与再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培养自己的高层次人才,建立自己的高水平队伍。队伍建设上既要坚守科技史研究的专业性,还要有广阔的视野,聚集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学科的建设。希望以立德树人为高校之根本任务,充分利用学位点,培养高质量人才,为未来学科建设添砖加瓦。

(4) 需要加强协同合作,发挥联席会的交流平台作用。应加强学科学术交流活动的制度化、常态化,以联席会议为工作机制深入研究讨论学科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推动科技史学科的发展壮大,推动整个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会议第二个议题是学科评估。首先,各位负责人对学科规划的提议表示赞同,提倡加强科技史的基础研究,理清学科建设需求和服务社会发展需求,力争符合国家实际需求、体现学科社会价值;希望能够通过编写本科生、中学生教材,评选学科10大进展等方式增加学科在社会的发声权和影响力;同时,建立学科学术奖项,鼓励青年学者研究来推动学科内部的学术发展。

科技史的学科评估是各学科点负责人最重视的问题之一。学科评估中存在的捆绑评估、学科置换、高校最大效益化等现象使作为小体量学科的科技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学科评估结果是众多高校对学科价值评定的重要依据。学科评估中的弱势位置,导致科技史学科在高校中的边缘化,最终导致学科点被撤。缺乏稳定的发展环境使学科生态愈发脆弱,极不利于学科可持续发展。各学科负责人呼吁实施学科评估的“幼苗计划”,给予学科点孵化时间,调养生息,扶持整个学科健康发展。各位专家还希望,可以酌情放宽评价指标,设立基金申请独立渠道,整合资源、建立课程联盟,弱化量化评估、提倡同行评议,为学科发展建立一个良性的生态环境。

最后,韩启德院士为会议作总结发言。韩院士提出对未来科学建设的五点建议:1)发展科技史学科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调从宏观上重审科学史在高等教育体系、科学技术发展、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2)明确科技史在通史教育和专业史教育之间的关系,在保持自身发展特色的同时,大力建设科学技术通史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加强跨学科整合;3)重视科技史的整体规划,着手制定既符合国际学科范式,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总体战略规划;4)建设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培养新的高层次人才,放宽视野,从其他学科吸引人才从事科学史研究;5)联席会应为学科搭建交流平台,凝聚人心、同行协力,帮助学科切实解决问题,推动学科发展。

本次联席会议的顺利召开对于科技史学科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联席会工作机制的成立为中国科技史的学科制度化翻开了崭新一页。会议期间,经各学科点负责人共同商议、讨论,制定了《全国高校科技史学科点负责人联席会工作条例》,确定了联席会的工作机制。联席会议是联席会的主要交流方式,秘书组设在北京大学科技医史系;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任一学科点均可提出临时联系会议的承办计划,由秘书组协调。第二届全国高校科技史学科点联席会议将于2020年8月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举行。

猜你喜欢
科技史联席会科学技术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首届联席会在安顺学院召开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例谈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一)
第一次常务副会长、副会长联席会
第一次常务理事、理事联席会
广东省社会组织总会召开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执行会长联席会
科技史引入小学科学教学的可行性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