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课程开设必要性的研究

2019-04-15 08:25林丽燕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均值英语课程用人单位

林丽燕

一、引言

中职英语课程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础课。但是近年来,在中职学校中,中职英语课程的低效和边缘化问题突出。一方面受中职学校生源的影响,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英语学习效果难以提升。另一方面,中职英语课程的课时逐渐被削减,英语学习效果的提升更是难上加难。更有观点认为,中职生学习英语用处不大,还不如专心把专业技能学好。在这样的状况下,人们对中职英语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必要性产生了质疑。笔者认为,对人们模糊和富有争议的中职英语课程开设必要性进行研究,是明确中职英语课程发展方向的迫切需要。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实证调查法,从理论和社会需求视角,对中职英语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展开研究。

二、文献综述

(一)相关政策法规

2009年教育部修订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英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2000年3月2日)中指出“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改革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0]2号)和有关规定开设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必需的文化基础课程,提高学生文化素质,适应专业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进一步指出:“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正确处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正确处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在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指出:“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在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中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

(二)关于职业教育的目的和普通文化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很多人都认为普通文化课程是在普通教育中开设的,为什么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阶段还要花费时间学习普通文化课程呢?这要从职业教育的目的说起。

我国教育家、政治家黄炎培对于职业教育目的的发展阐述,从最初以解决生计问题为主的职业教育目的的提出,到“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职业教育目的的发展,再到以“谋个性发展”为主的职业教育目的的完善,最终形成了系统完善的职业教育目的理论(王俊明,2010)。张弛(2012)指出,职业教育目的分为三个层级,其中基础目的是关注人的生存能力,即培养受教育者具有专业定向性的基本职业能力;职业教育的高级目的是关注人的生长,即非专业定向性综合职业能力;职业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关注人的生成,即培育真善美统一的人格。作者强调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不仅仅是一个生产力的人,还应该使人的自然个性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使人们摆脱片面化分工、走向全面发展则是现代职业教育目的所在。 马必学(2005)认为,如果仅仅把谋生和找到工作作为职业教育的最高追求,那是对职业教育本质的肤浅认识。职业院校的学生通过职业教育所获得的决不仅仅只是单一的操作技能,而是包括身体、心理、思想、文化、知识、技术、技能、经验、态度等在内的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那种把职业能力等同于操作技能的观点在实践中是非常有害的。

至于普通文化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石伟平(2006)认为“无论中职还是高职,普通文化课程都是其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不过所占比重有所差异,国外关于关键能力研究的成果,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开设普通文化课程的必要性。”徐国庆(2008)强调,“职业教育不仅要为从事某一职业以及有效就业做准备,而且它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以及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做准备。这说明,普通文化课程应当成为职业院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未来生涯发展的高度不确定性,决定了花一部分时间学习内容标准明显要低的普通文化课程,其价值要大于用这部分时间来学习专业课程。”杨长亮(2007)也指出,从课程层面来看,普通文化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存在毋庸置疑。普通文化课程正是为弥补专业教育不能完全实现教育目的而设置的,它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职业教育的教育属性的体现。劳动、职业是一个完善的、和谐的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我们不能因偏费全,只重视职业发展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从职业教育的目的来看,普通文化课程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职业教育的教育目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山艳(2013)指出,“一直以来,我们将职业教育视为培养一线技术工人,强调培养学生的技能为主,但很多时候往往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忽视了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普通文化知识和通用能力是学生专业基础理论技能获得的前提,是学生职业能力充分发展的需要,是学生今后继续接受教育或培训、岗位或职业转换及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适应多方面现代生活的需要。”

从以上综述可知,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目的所在,而普通文化课程正是为实现这一职业教育目的而开设的。中职英语课程作为中职阶段普通文化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实证研究设计

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在理论上对中职英语课程开设的必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中职生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英语课程的开设是否具有社会需求呢?笔者基于校本实际,从以下方面来介绍本研究的调查设计。

(一)研究问题: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视角来看,中职生是否要具备一定的英语素养

(二)被试:本研究的被试包括用人单位和毕业生

1.用人单位

参与问卷调查的用人单位共有50家,问卷调查于2014年6月企业到我校招聘毕业生时进行。发出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35份,回收率为70%;被调查的35家企业大部分都位于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以私营、化工、大中型企业居多。

参与访谈调查的用人单位共有11家,访谈于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由笔者深入企业调查时进行。被访谈的11家企业主要是大中型私营、外资、合资化工企业,与我校有长期的合作关系,访谈的对象是企业的人事部经理、人事专员或生产部经理,也有访谈到一些在管理岗位和一线岗位的本校中职毕业生。

2.毕业生

参与问卷调查的毕业生共有66人。毕业生问卷调查于2014年6月至9月进行,以电子问卷的形式在我校广州、佛山、中山这三大校友会Q群以及毕业班Q群里请毕业生作答。问卷回收后,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60份。所调查的毕业生毕业年限大部分都在五年以上,有的甚至在十年以上,工作已较稳定,毕业生所在的单位以私营、国营、外资居多,毕业生以化工类专业居多。

(三)测量工具

1.调查问卷

(1)用人单位调查问卷:用于测量企业对中职毕业生工作中英语的重要性、使用频率、需求情况和能力评价。问卷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企业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企业对中职毕业生英语能力的需求与评价,从“工作中英语的重要性”“工作中英语的使用频率”“工作中英语的能力需求”和“对毕业生英语能力的评价”四个维度去设计,后三个维度属利克特5点量表;第三部分为企业的意见和建议。该问卷是依据《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陈冰冰,2010)里的社会需求分析模型,以及《基于社会需求分析的高职英语教学探讨》(何丽玲,谢水璎,苏凤杰,2013)里对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再结合本校实际自编而成。

(2)毕业生调查问卷:用于测量毕业生工作中英语的重要性、使用频率、需求情况和能力自评。问卷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毕业生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中职毕业生使用英语的现状和需求,从“工作中英语的重要性”“工作中英语的使用频率”“工作中英语的能力需求”和“对英语能力的自我评价”四个维度去设计,后三个维度属利克特5点量表;第三部分为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该问卷是依据《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陈冰冰 2010)里的社会需求分析模型,再结合本校实际自编而成。问卷经测量分析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访谈提纲

用人单位访谈提纲:是用人单位问卷调查的补充,用于进一步了解企业对中职毕业生具体英语能力的需求和建议。

3.数据搜集与处理

(1)用人单位问卷是发给用人单位以纸笔作答,毕业生问卷是在Q群里以电子问卷的形式发给毕业生作答。问卷回收后,运用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访谈数据搜集采用笔录方式。访谈结束后,笔者对笔录进行补充整理,作为分析用的文本材料。

四、实证研究结果

(一)问卷调查结果

1.工作中英语的重要性

在问卷调查统计中,通过对比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工作中英语的重要性”的看法发现:用人单位认为员工的基本英语素养“有会更好”(均值3.20),毕业生认为英语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为“一般重要”(均值3.12),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一致认为英语水平对个人的职务晋升和发展“有一点影响”(用人单位均值2.77,毕业生均值2.97)。见表1。

2.工作中英语的使用频率

表2的统计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在工作中“英语使用频率”层面的均值均介于“极少”和“有时”之间,其中,用人单位的均值偏近于“有时”(均值2.70),毕业生的均值偏近于“极少”(均值2.15);在各项英语具体用途的使用频率上,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一致认为“阅读英文产品说明书或操作指南的频率”排在首位(用人单位均值2.77,毕业生均值2.48)。

3.工作中英语的能力需求

表3的统计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在工作中“英语能力需求”层面的均值均介于“需求不大”和“有一定需求”之间,其中,毕业生的均值(2.56)偏近于“有一定需求”,用人单位的均值(2.26)偏近于“需求不大”;在各项英语具体技能的需求上,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一致认为对阅读技能的需求相对较高(用人单位均值2.43,毕业生均值2.83),其次是对口头交际技能的需求(用人单位均值2.29,毕业生均值2.60)。

4.工作中英语的能力评价

表4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对毕业生的英语能力评价层面上,用人单位的评价介于“不太好”和“一般”之间(均值2.84),毕业生的自评介于“非常不好”和“不太好”之间(均值1.60),毕业生的自评要低于用人单位的评价;在具体英语技能的评价上,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对英语阅读技能的评价较高(用人单位均值2.89,毕业生均值1.85)。

(二)访谈结果

对于工作中英语的重要性以及使用、需求的具体情况,笔者访谈了11家与学校有长期合作的用人单位总经理、人事部或生产部负责人及相关企业毕业生,得出的一致结果是:

1.虽然目前工作对中职生的英语要求不高,但是中職生有必要具备一定的英语素养,这有利于个人的职务晋升和发展

针对英语在工作中重要性的具体表现,笔者访谈了相关的用人单位及毕业生。用人单位普遍认为,虽然目前在工作中对中职生的英语要求不高,但是中职生具备一定的英语素养是必要的,英语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个人的职务晋升和发展。正如用人单位A(外资)的人力资源经理所言:“我们对员工的英语素养是希望‘越好越好,两个‘越好是指员工的英语水平越好对自己的发展越好。英语是升职的敲门砖,职务晋升英语是一重要条件。我们的车间一线工人是看中文文件的,到了中高层是看英文文件的。在生产培训上,也需要与外国员工进行沟通交流。”用人单位A的员工也提到:“对于员工来说,会遇到仪表仪器英文名称或外文说明书,如有英语基础较容易学习。所以,英语学习对于以后的工作是重要的。”用人单位B的经理说:“英语学习在工作中很重要,特别是在外资企业,我们要与客户交流,我们现在还在进修英语。”用人单位C的人事专员说:“中职生具备一定的英语素养是必要的,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对个人的发展更好。在我们单位,对职位高一些的人员,如中控、码头及班长、主管以上会使用到英语,一线要求不大,但也因岗位而不同。”

2.在英语的具体使用和能力需求上,对阅读和口语交际能力更多一些

在对用人单位的访谈中,关于英语在工作中的具体使用和能力需求,用人单位均认为对阅读、口语能力的需求多一些。用人单位E的生产部经理提到:“我们的招聘岗位对毕业生有一定英语方面的要求,对化工类毕业生至少要求掌握500词汇量,对阅读能力的需求多些,主要是阅读电子邮件、产品标识。”用人单位B经理谈到:“口语交流能力和E-mail 书写能力比较重要。与客户联系用电子邮件比较多。与客户交流最基本的英文自我介绍是要会的。希望在教学中有重点地加强这两方面的练习。”用人单位G的总经理谈到:“企业对员工是有英语素养要求的,业务来往中用商务邮件比较多,要求会读写英文电子邮件,基本的词汇、简单的问候方式、简单的专业词汇等都要懂。”用人单位D的人事部经理认为:“我们对中职毕业生要求有英语基础,特别是珠三角企业,外贸业务多。文员、电商客服要求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

(三)实证小结

从社会需求调查结果来看,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普遍肯定了英语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虽然目前中职生在工作中的英语使用频率不高,但是中职生具备一定的英语素养是必要的,这有利于个人的职务晋升和发展。从访谈得知,在珠三角地区,外资和合资企业居多,外贸业务也较多,中职毕业生从一线岗位到中高职岗位,随着职务的晋升和个人的发展,对英语能力的需求会增加。在英语使用的具体工作情景中,强调英语阅读和口语交际技能多一些。毕业生普遍对自己的英语能力自评较低,并表示有学好英语的愿望。

五、分析与讨论

从以上文献分析和实证调查研究结果得知,中职英语课程的开设有以下依据:

(一)中职英语课程的开设是普通文化课程在职业教育中作用的体现

职业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单一的职业技能,还包括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而普通文化课程正是为弥补专业教育不能完全实现的教育目的而设置的。普通文化课程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能增強人的职业生涯的迁移能力和转换能力,培养从事职业群所需的技能。另外,普通文化课程既是人格完善的需要,也是与普通教育沟通的需要、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目前国家提出中高职衔接,而调查得知有一半以上的中职学生有继续升学的愿望,而这都要以普通文化课程为基础。所以,中职英语这门普通文化课程在中职教育中有它存在的价值。

(二)中职英语课程的开设是培养中职生基本英语素养的需要

从工作中英语的社会需求调查得知,一方面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评价中职生工作中英语的使用频率不高、英语能力需求不大、英语能力评价不好;另一方面,又强调中职生具备一定的英语素养是必要的,这有利于个人的职务晋升和发展。并且从具体的工作情景中提出了英语素养对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和促进个人的职业发展的要求。所以说,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并没有因为中职生目前的工作岗位不需要英语就完全否定了英语课程的学习,反而他们用了前瞻性的眼光来看待英语学习,他们用员工岗位转换、职位晋升、工作环境适应的实际变化来说明英语能力在工作中渐增的需求。

(三)中职英语课程的开设符合职业教育国际视野的需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技术和技能型人才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各国都非常重视外语教学,将外语设定为核心课程,并对各阶段教育的外语课时作出规定;另外,除重视英语学习外,还大力发展多语种教学,以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促进民族间相互理解融合。而且,中职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中也会接触到很多的设备是国外引进的。试想,一个连英文的设备说明都不能读懂的技术工人又如何能跟得上技术的更新?所以职业教育应具有国际视野。英语是全球通用语言,英语课程的开设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国际文化意识,是现代人基本文化素养的需要,也符合职业教育国际视野的需求。

六、结语

从研究得出,中职英语课程的开设毋庸置疑。它是国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现代职业教育目的的体现,更是中职毕业生日后职务晋升和个人持续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应该摆正中职英语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认清普通文化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相辅相融的关系,正确看待中职英语课程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的作用。我们应该切实保证中职英语课程的合理开设,并严格执行中职英语教学大纲,不应随意削减中职英语课程的学时,要为其有效性提升提供保障。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均值英语课程用人单位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均值不等式的小应用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
到分公司任职工龄可连续计算
签订了三方协议,不等于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