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征
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特征,以学分和绩点作为衡量学习质量的计算单位,以取得一定的学分和平均学分绩点,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随着独立学院学分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何改进和完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学分制的实效,是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人员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学分制下教学管理制度的特点
学分制在专业选择、课程修读、学习进程等方面给予学生极大的自主权,这些特性决定了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制度具备以下特点:
灵活性。学分制彰显的是“学习自由”的大学理念,强调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发展。在学分制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专业和专业方向,自主选修课程,自主安排学习进程,自主选择教师。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务安排和学籍管理上具有灵活性,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复杂性。随着弹性学制、选课制、重修制的实施,学生可以自主选课,可以提前或延期毕业,传统的排课被选课代替、同一年级同一专业学生组成的行政班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组成的教学班代替,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学管理的复杂性,给教学管理部门的教务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等带来了诸多不便。
指导性。大学阶段是学生走向成熟和独立的关键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在这一阶段的目标定位不够准确,缺乏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因此,在采用学分制的同时,还要发挥和加强老师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分制下教学管理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一)学分制下教学管理的实践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以下简称天河学院)创办于2001年,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经、文、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本科高校。2014年12月,学校印发《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学分制与弹性学制实施办法(试行)》,正式实施学分制改革。4年来,学校根据其自身定位及实际情况,建立和发展与学分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其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树立正确的学分制观
学校成立了学分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校报、广播、布告栏、专题讲座、培训会、座谈会、讨论会以及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学分制的有关知识和学校的具体实施方案,一方面使师生明确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目的、意义和内容;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加强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帮助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2建立与学分制相匹配的教学管理制度
(1)制订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实施学分制的要求,学校对原有学年制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学时比例等进行了全面的修订。修订后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①设置通识课程模块,立德树人,扩大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设置学科基础课,搭建同类各专业的共同学习平台,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设置专业课程模块,明晰主要职业方向,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②适当减少必修课门数和学时数,增加选修课比重。不仅每个课程模块里有选修课,还设计一个独立的选修课模块一一任意拓展课程,学生可在全校开设的课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修订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其选修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最低为2842%,最高为5412%,平均3514%。
③设计辅修课程,包括副修专业、双专业、双学位三类课程,满足部分学有余力学生的发展需要;另外将素质教育课外项目纳入总学分,不断完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建立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
①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
学校修订了《转专业管理规定》,允许学生在入学一个学期,对各个学科专业有一定了解之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在全校范围内自主选择喜欢的专业(教育主管部门规定不能转的专业除外);进一步放寬了学生专业转出的限制,实现“零门槛”转专业。
②实行弹性学制
学生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为3-6年(参军入伍者参军时段不计入此年限)。学生学习3年提前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内容,获得毕业所要求的学分,可以申请提前毕业;学生在四年标准学制内未取得毕业所要求的学分,可以在弹性学习年限内申请延期毕业;学生达到最长学习年限仍未修满毕业所要求的学分,按结业处理。
③以平均学分绩点衡量学生学习的质量
学校采用平均学分绩点(GPA)衡量学生学习的质和量,除了考查课程外,其他课程均参与GPA计算。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内容,获得规定学分,达到学校毕业要求,方可毕业。同时,把平均学分绩点作为选拔优秀学生、评定奖学金、确定能否超前选课、参加辅修和授予学位等的重要依据。
④实行选课制
教务处、开课学院提供选课信息及咨询服务,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课。为避免学生盲目选课,学校限定学生每学期所修学分在20-26学分之间(第八学期除外)。对累计平均学分绩点达到30的学生,允许其适当增选学分;对有特殊情况的学生,经批准后允许其减选学分,但最低不少于15学分。
⑤实行免听免修重修制
对因修读课程的上课时间发生冲突的学生,可申请不参加或部分参加课堂听课,但要参加该课程的实验、实习,按时交作业,参加测验和考核。入学第一年的新生,不能办理免听;受到学业预警的学生从严审批。
学生通过其他途径学习并通过考核的课程,可以申请免修;独立开设的实验课、必修的实践环节(如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不得申请免听或免修。
对于课程考核不及格的学生,学校给予一次免费补考机会,补考后仍不及格者,必须参加重修。重修成绩按该课程考核成绩记载,并计算相应学分绩点。
⑥改革考试制度
加强考试管理,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态度、方法、努力程度、课堂表现以及其创新能力的发挥等因素纳入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健全知识与能力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估与反馈机制;采用笔试、面试、大作业、小论文、调查报告、课程设计、现场实操、产品制作、实验测试、答辩等多种考试方式,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综合考核。
⑦实行学分互认制度
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境)外合作与交流项目,其在国(境)外院校所修课程学分按照合作协议予以转换和认定;学生经学校批准、赴国内其他同层次高校进行跨校修读的课程,学生转学前在其他高校修读并通过考核的课程,学生转专业前已修读并通过考核的课程,都可以申请学分互认。在学分互认过程中,学生已修读并通过考核的课程如未纳入必修学分或限选学分,可计入任选学分。
⑧实行奖励学分制
学校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学科竞赛、科学研究、考证、发明创造、技术开发、社会实践、创新创业、项目参与、工作室教学等获取奖励学分,奖励学分可以置换选修学分或素质教育课外项目学分。
⑨构建学业预警管理机制
学校依据学籍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对每位学生每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对学生可能或已经发生的学习问题和学业困难进行分级警示,告知学生本人及家长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补救和防范措施,帮助学生完成学业。
3实施学业导师制度
学校实施学业导师制度。学业导师由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悉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社会需求、行业发展状况和学校教育管理规定的高称职教师担任。其具体职责有:一是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的培养规格和要求,培养学生增强专业学习兴趣与专业自信心;二是指导学生选择专业发展目标、制定中长期学习计划,帮助学生确立发展目标;三是指导学生选课、合理安排学习进程,帮助学生完善符合自身需要的个性化专业知识体系;四是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创新训练、学科竞赛等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五是配合教科组长、学工组长,积极与相关任课教师和辅导员沟通联系,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关心,指导课程重修,协助落实学业帮扶措施。
4引进学分制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为保障学分制顺利、高效的实施,学校引进了学分制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包含基础信息管理、学籍管理、课程管理、培养方案管理、开课管理、排课管理、选课管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毕业设计管理、教材管理、等级考试管理、毕业和学位审核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模块。学生可以在系统上查看自己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修读情况、全校课表、教室资源、考试信息、课程成绩、学业预警等,还可以在系统上选课、选教材、考级报名、对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申请教学场地、缓考、补考、重修、成绩复查、免听免修以及学分互认等。该系统较好地解决了教学计划、课程安排、选课调课、考务管理、成绩管理、学籍管理、毕业设计管理等问题,为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有力地支持了学分制改革的实施。
(二)学分制下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天河学院经过四年的学分制改革实践,在更新教育观念、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学分制改革也给教学管理带了一些挑战:
1课程资源不足
目前,我校每学期开出的课程大约600门,这与其他高校上千门的开课量相比还有还大的差距。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很多教师的课时增多,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出更多的课程,这使得学校授课科目的供应量明显不足。
2师资力量不足
学分制下的选课制,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能开出多门高质量的课程供学生选修。目前,我校的师资队伍特别是一些新兴专业的教师不足,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还不能满足学分制的要求,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受到影响。
3教学过程不够科学
学分制条件下,要求教学过程应注重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发掘,注重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但是,很多教师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上课仍然只重视知识灌输,采用“填鸭式”教学;部分学生往往过度关注学分制带来的自由,没有树立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观念,学习过程中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逃课现象时有发生。凡此种种,都影响到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不利于学校的人才培养。
三、完善学分制下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建议
(一)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
就目前独立学院的教育资源来看,片面要求学校开设多少门课程并不现实,而且就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而言,也不是简单的开课门数越多、课程容量越大就越好,独立学院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把握。要在较短时间内较好解决独立学院课程资源少、质量低的难题,除了鼓励校内教师开设新的、优质的课程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引进慕课、微课等网络课程资源,二是开展同类院校的校际合作,共享课程资源,通过建立相应的课程置换和学分互认体系,为学生更大范围的选课创造条件。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積极引进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二是鼓励在职教师进行进修、培训、访学,进而提升自我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三是进一步完善教师的评聘制度和考核评价标准,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四是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帮助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抓实教学过程管理
一是要提高对学分制下教学管理的认识,以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规章制度作为管理的基本依据,严格按制度办事,坚持原则,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二是要坚持教学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强化常规教学检查,并结合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对教师的教学状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和考评;三是要不断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为学分制改革的全面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组织保障。
(四)建立适应学分制实施的宏观环境和政策
学分制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还涉及到学生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图书馆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它需要学校各教学、行政、教辅、后勤等部门的相互配合和通力协作。因此,学校要加大投入,加强学分制实施的各项保障体系建设,以确保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平稳运行。
学分制的实施,有利于独立学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进而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赢得生存空间。在实施学分制的过程中,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工作新方法和新途径,不断完善与学分制改革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一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学分制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9
[2]火玉华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甘肃教育,2014(4):17
[3]于艳东新建本科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7(5):74-76
[4]覃海霞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5
[5]冯新完全学分制下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亚太教育,2015(15):214
[6]贺翔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思路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8):46-47
[7]张羽美国学分制对我国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启示[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30):26-27
责任编辑 魏家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