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定宽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对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品行修养,提高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促进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艺术教育和艺术形式有其特殊的“育人”功能,艺术教育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必备的艺术知识和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受、理解和表现的能力,而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净化学生心灵,使学生在受到艺术教育的同时,思想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品德变得更高尚。
塑造艺术形象,强化职业道德。运用科学化、艺术化的手段实施德育,才能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教师只有把智慧而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艺术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德育教育的真正目的。在教学中,通过尊重人、关爱人、依靠人、塑造人,不断增强学生的向心力、凝聚力与核心竞争力。“塑造学生美好的艺术形象,强化学生内在的职业道德”,这一德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推广对中职德育教育模式的探索性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重视环境建设,营造人文环境。美的环境要和人文环境结合,学校要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特长和优势。学校要重视校园环境建设的文化氛围,如定期出版校刊校报、橱窗宣传栏、走廊报、黑板报,推出一系列文化与艺术活动项目。比如开展小组学习和合作性学习,这些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加他们重新整合思想的机会,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视野,增强思维能力。
注意承载传统,擦亮文化符号。优秀的校园文化需要时间来积淀和提升,学校文化需要打造鲜明的文化符号。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坚持“每周一歌”或者开展诵读传统经典,让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学生的情感。学校要重點建设一批文化团队,使之成为学校的鲜明文化元素,如艺术团、礼仪队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传统的礼仪,传承古代的美德。
因此,学校应确定将人文精神摆在首位的育人目标,要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文化基础,良好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良好的形象气质”的实用型人才,确定体现新世纪素质教育特点的职业教育理念。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知行合一,以行为主;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美育德,既丰富了德育教育的内涵,又使德育教育的形式鲜活起来,学生自愿参与其中,从中领悟到人生的意义。
责任编辑 魏家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