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玉萍
【关键词】 自媒体;家校沟通;儿童视角;点对点;分享
【中图分类号】 G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4—0031—01
自媒体介入到教育中,不仅是家校共育的一种新方式、新平台,更开启了家校共育的新时代。特别是在老师和家长联手转化后进生工作中,自媒体更是发挥了方便、保密、快捷的优势。借助自媒体,家校之间对后进生的转化就多了对话、互动的有效媒介——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点家校沟通,而是多点交织的网状结构。在这样的“多点交织”中,教师和家长可以更清晰地把握后进生转化的痕迹,可以采取更为稳妥的方式,共同促进后进生健康成长,使家校共育工作迈向新台阶。
一、儿童视角不可或缺
其实,一些所谓的“后进生”并非天生顽劣,而是有自己特殊的原因,在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和家长首先要从儿童视角研究孩子,真正从事件背后,从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去了解孩子之所以成为后进生的真正原因。而要做到这一切,离不开自媒体的保驾护航,离不开自媒体高效、便捷、快速的强大功能全覆盖。
比如,对于学生而言,可以给他们这样的机会:你可以通过微信或者微博和我“私聊”, 从你的角度说出你心中真正的困惑,或者委屈,或者不为人所理解但十分正常的心事,可以仅仅和我一个人分享你的秘密,相信我,我能为你严守秘密,前提是向我敞开你的心。这样的沟通方式比之教师当着家长的面一味地当面指责要好得多:有理有据、有情有义,有适宜的温度和适宜的张力。这样的沟通方式是柔软的、温润的、灵活的,“分享彼此智慧,共享智慧迸发所带来的快乐”。[1]而在这种“分享”中,自媒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应该是这一切的倡导者、参与者和建设者。
二、“点对点”沟通不可或缺
在这样的交流中,教师应该特别注重“点对点、一对一”的沟通,因为这样的沟通顾及了家长的脸面,避免了在大众场合“出丑”的尴尬;至于孩子们好的方面,比如尊敬长辈的习惯、尊重他人的习惯、勤俭节约的习惯、不乱扔废纸,爱护花草的习惯等等,则可以在群公告和共享中大力宣传,实现信息同步和资源共享,并且在群相册和论坛留驻精彩瞬间和焦点话题。那怕是孩子小小的进步,包括学会敬礼、学会向大人或他人问好,都可以在“群”中给予发布,给予好评,给予登台亮相的机会。同时,孩子的私密话不好当面说出来,那么请写出来,请通过不见面的方式“见面”,请在不“面对面”的同时“心对心”,请在当面不适合于说某个词的同时在网络平台中说出来。
事实上,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属于自己的一些“沟沟壑壑”,而这偏偏为家长所不知,也不为老师所知道。然而,随着自媒体交流平台的普及,这样的“遮蔽”或“被遮蔽”渐渐露出了真面目。教师或家长的责任就在从一些特殊的渠道(包括自媒体)发现孩子们的“沟沟壑壑”,从“儿童视角”出发,发现孩子的“冰山一角”,并以此找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三、互相分享不可或缺
QQ群或者微信群中,成功的、正面的内容可以“广而告之”。在这样的分享中,家长可以不动声色地借鉴好的经验而不必羞羞答答,不必“丢人现眼”。毋庸置疑,自媒体能够让家长以一个更自由的身份进入到网络资源的共享之中。
或许在这样的自由参与中,家长会发现:原来自己孩子所谓的“后进”并不可怕,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可以参照;或者家长会发现,“我所认为的‘后进仅仅不过是学习成绩低一点,而我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表现还是蛮优秀的。”或者家长还会发现:“原来那些优秀的孩子只不过是他们认为的那种成绩上的优秀,而并非没有缺点。”……
在这样的互动中,后进生的家长既可以向教师“取经”,也可以向那些成功家长“取经”。事实上,当家长通过网络或者微信群等平台主动参与时,“个人视角”有时会转换为“他人视角”,或者会转换为“集体视角”。相应的,家长的原有认知、印象、经验也在发生“静悄悄的变化”,家长不再是“站在孩子对立面的那个人”,不是站在“偏见、固执和意气之争”那一边的人,而是肩并肩和教师、孩子、他人共同体验和成长的人。
后进生问题的解决不在于一朝一夕,关键是在日后的追踪、观察和坚持。而这种“追踪”离不开自媒体。在自媒体背景下,“师生都可以直接在电子书上标记作答,痕迹储存在云端”,家长同样可以做到这一点。假如教师能够引领家长做精做细这样的沟通工作,既是“春风细雨”,也是“春雨绵绵”,那么后进生的转变指日可待。但愿,这种自媒体背景下的“深耕细作”式的家校沟通方式,让每一个孩子包括后进生都能发生最接地气的成长。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