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海云
摘要:中国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理论既需要跟世界接轨,更需要熟知内部各区域的公民教育现状。青少年是世界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台湾地区青少年公民教育是兩岸交流发展的重要基石。本文旨在呈现台湾地区青少年公民教育的优点,对大陆地区青少年公民教育提供可行性借鉴。
关键词:公民教育;台湾;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0-0217-02
一、大陆地区青少年公民教育现状概述
近年来,我国致力于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理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同时使用了两个不同的价值取向目标:在总论部分,坚持了政治取向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在德育部分,首次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理论既需要跟全球接轨,更需要深入了解自己内部各个区域的公民教育状态。
我国大陆地区青少年公民教育主要依靠学校实施,面临着课程开设上计划与执行相分离,课程认知上熟知与真知相矛盾,课程内容上一维与多维对立,课程保障机制制定与监督缺失,以及活动方式单一化等问题。台湾地区学者从未停止过对青少年公民教育的理论思辨和事实研究,在课程实施和教育途径方面都拓展出宝贵经验,值得学习研究。
二、两岸青少年公民教育共同之处
两岸中小学公民教育有很多共同之处:教育对象的年龄、文化及道德发展水平;培养目标都强调现代公民的意识、知识和能力;教育内容都是个人作为公民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都强调传统道德;课程实施都倡导“三位一体”的架构。但在共性之中,也都有各自个性的发展。台湾地区一度将公民科独立,现在将历史、地理、公民三科合并为社会领域。大陆地区从未将公民单独列科,且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发展历程比较曲折,但近些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大陆有民族众多,教育不均衡的问题,在公民教育上更侧重理念的引导和宏观政策的把握。台湾地区的公民教育内容丰富、活动多样,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社会民间团体对公民教育的热情也很高。
两岸青少年公民教育也面临共同问题:如何将中华传统道德观念与现代公民理论相结合?如何使青少年从接受公民知识到实践公民能力?如何在快速变迁的社会中养成良好公民行为?
三、台湾地区青少年公民教育经验
面对共同的背景和问题,结合台湾地区中小学公民教育的特色,我认为大陆地区可以借鉴的方面如下:
1.扩充大陆地区青少年公民教育内容。台湾地区中小学公民教育涉及传统道德、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政治、法律、经济、社会人文等多方面常识内容。经济内容选取的是微观经济学原理,比较贴近日常生活需求。根据课纲要求融入各学科各个教学环节的重大议题包括人权教育、性别平等教育、环境教育、资讯教育等。教材内容具体条文详细扎实,例如儿童及少年性交易防治条例,家庭暴力的处理,与电脑有关的犯罪等。教学编排上从认识自我到家庭、学校、社区乃至社会全球,有清晰递进的脉络;教育内容中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具体事务比较多,侧重引导学生利用公民教育的知识,维护自己的权利。
大陆地区青少年公民教育在编排上采取由己及人、由近及远的方式应该更能为青少年所接受,教育内容也应增加学生心理素质建设、社会公德宣导以及性别平等、环境教育等普世价值观。
2.丰富大陆地区青少年公民教育的课程形态及教学方法。台湾地区青少年公民教育注重认知、价值观、行为三个层级的综合,在教学方法上多运用价值澄清法、道德两难法、角色扮演法等,以认知启发代替教条灌输,运用讨论发展成熟道德价值观,深化学生自我反省的习惯,最重要的是积极推动落实学生参与公民活动的途径和方式。针对青少年身心特点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动漫角色,利用正式和非正式的课程向学习者传递公民文化。
大陆地区亟待开发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提供给教育者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在公民活动安排上侧重感知体验,让青少年能够主动运用学到的公民知识,自觉养成良好的公民素质。
3.拓展大陆地区青少年公民教育教师培训的空间。从台湾地区公民与社会科学习中心可以查询到台湾公民教师教育分为种子教师培训、教师专业成长研习、工作团队策略联盟研习三大部分,另外提供教学资料分享、差异化教学示例给各位教师及民众。从频率来看,几乎每周都有主题培训;从经费看,要求不得克扣教师工资外,还提供教师研习所需的生活交通费及所需津贴;从培训方式来看,不仅有针对单一学科的培训,还有跨学科教师的交流培训。
大陆地区针对公民教育教师相关主题的培训很多,例如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的“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中央财政投入5.5亿元支持“国培计划”的实施。通过创新培训机制,采取骨干教师脱产研修、集中培训和大规模教师远程培训相结合方式,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其中公民教育范畴的教师培训主题多集中在道德、政治领域,培训教材内容宽泛,一方面培训主题需要具体化、系统化;另一方面培训人员需要学科融合,多方参与。
4.落实大陆地区青少年公民教育的多元评估。台湾地区规定中小学成绩评量视学生身心发展和个别差异,采用笔试、口试、表演、实作、作业、报告、资料搜集整理、鉴赏、晤谈、实践等适当之多元评量方式。具有评量方式弹性、评量内容多样、评量人员互动、评量结果多元的特点。针对课程教学的评量,则主要分为学校特色、行政领导、教师专业、资源整合(校内外)、正式课程、非正式课程(规章、活动)、潜在课程(环境、设施)、学生表现、学校气氛与永续经营这十大指标,全方面促进学校建立检核与反省机制,以保障公民教育的落实和发展。
臺湾地区多元评估以质化考察代替量化评测。大陆地区青少年面临升学压力,但在公民教育上不能走入“唯分数论”的误区,毕竟公民知识不是目的,公民德行才是检验公民教育的标准。
四、问题与启示
总之,针对青少年公民教育大陆地区应深化学校教育改革,联系宏观和微观,重视沟通,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模式,处理现代公民道德与传统道德的关系,建立独立的学校公民教育体系,加大课程改革,营造品德本位的校园环境,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建立科学的道德评价和奖励机制,丰富教学内容,适应多元文化。
当然,台湾地区青少年公民教育也面临着政治干扰、民间力量复杂等多重困境,在教育推进过程中难免价值操纵和流变的产生。两岸相互借鉴,共同突破瓶颈是公民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也必将成为青少年公民教育发展的新机遇。
参考文献:
[1]唐克军.比较公民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吴文侃.中小学公民素质教育国际比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吴政达.教育政策分析:概念、方法与应用[M].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
[4]伍俊斌.公民社会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周祝瑛.谁捉弄了台湾教改[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3.
[6]张秀雄.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台北:师大书院公司,1998.
[7]赵辉.社会转型与公民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8]赵亚夫.学会行动——社会课课程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www.edu.tw.com[EB/OL].2018-06-01.
[10]https://center.tnfsh.tn.edu.tw/bin/home.php台湾公民与社会学科中?[EB/OL].2018-06-01.
The Experience of Teenagers' Citizen Education in Taiwan Area
JIA Hai-yun
(College of Education,Hebei 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0,China)
Abstract:Building China's theory of socialist citizen not only needs to be in line with the world,but also needs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itizen education in various regions of China.Teenagers are the key period to cultivate the values of the world outlook.Taiwan's citizen education for teenagers is an important cornerstone of cross-strait exchanges and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aims to present the advantages of Taiwan's citizen education of teenagers and provide a feasible reference for the mainland's citizen education of teenagers.
Key words:citizen education;Taiwan;teenag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