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瑜 秦卫星 唐宏敏
摘要:长沙理工大学(CSUST)与美国田纳西大学查塔努加分校(UTC)联合,举办土木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个土木工程专业中美合作双学位本科教育项目。基于该项目办学实践,介绍依托该项目反哺师资国际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以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之路。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国际化;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2-0028-02
长沙理工大学(CSUST)与美国田纳西大学查塔努加分校(UTC)联合,举办土木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于2014年获教育部批准,2015年秋季开始招生,年招生计划指标100人。该项目采用“3+1”双校园模式,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个土木工程专业中美合作双学位本科教育项目。
该项目紧扣“国际化人才”主旨,体现中美合作办学特色,体现中美两校人才培养理念的融合与趋同性,体现对人才培养在“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平衡及人才规格的明确界定,按与国际共轨的“宽口径”大专业进行人才培养,不分专业方向。依据对国际化人才在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具体要求,培养思想品质过硬、兼具国际化视野与家国情怀、拥有创新精神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系统掌握土木工程专业基本理论与现代工程技术、具备良好科学素养与工程实践能力的涉外型高级专门人才和行业精英。本文基于该项目办学实践,介绍依托该项目反哺师资国际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以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之路。
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师资国际化的优质平台
2006年2月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指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应当在中国教育机构内实施完整的或主要的教育教学过程,切实加大外国教育资源的引进力度,并对引进的外国教育机构的课程,特别是用以替代中国学历教育课程的课程认真进行评估,引进的外方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核心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外国教育机构教师担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和教学时数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全部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这是迄今为止,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对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唯一一个量化指標,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消化、吸收与辐射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及其人才培养的优势。
国际化办学体现高等教育在新时代所占领的高度、所覆盖的广度和所具备能力的深度,而师资国际化既是国际化办学的重要基础,也体现了人才培养的战略目的。项目坚持以人为本,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为总体要求,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为主线,按照土木工程专业建设要求和中美双方交通土建行业专业规范,实行宽口径、模块化人才培养,引进UTC17门专业核心课程,全部采用UTC国外原版经典教材并获美国ABET认证通过,全部由UTC委派教师赴华面授,UTC方外教资质在授课前经CSUST严格审核。此外,另有3门专业核心课程由CSUST聘请境内外具有海外教育资历和副高以上职称者采用UTC教学大纲和指定教材全英文授课,为CSUST-UTC共建课程。这20门外方课程,实现了“3个原滋原味”,即采用原版教材、外教全英文面授和UTC方独立考核。
为保证教学效果,创新引进课程实施方式,建立了引进课程教学实施校内联动机制,形成独特的“外教+导读+助教+录播”授课模式,即:CSUST方专业教学院选派优秀师资,基于外方教学大纲和所指定的原版教材在引进课程授课之前对学生开展10—12学时的导读,并在引进课程授课期间,担任外方助教,辅助学生学习;经UTC方授权对引进课程授课过程全程高清录像,在课余时间为学生反复播放,学生自主选择观看,并由中方助教线上线下答疑,为更好消化、吸收引进课程教学内容提供技术支持,也成为师资国际化建设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和窗口。
二、依托中外合作办学的师资国际化建设
1.引进课程导读与助教角色的担任,是师资国际化的最直接途径。CSUST校内遴选相同学科具有博士学历和海外学习经历的青年骨干教师担任UTC引进课程导读与助教,在外教授课前,根据UTC指定原版教材、课程大纲和参考书目同步备课,承担导读教学任务,并在外教授课期间担任助教,全程辅助教学,搭起UTC外教与CSUST学生之间教学双方沟通的桥梁。协助外方主讲教师共同工作期间,中方教师集体备课,了解外方课堂授课、作业批改、试卷拟题等环节,通过与外教近距离的沟通及助教导读教学实践,国际化教学能力显著提高。
2.同行听课、课堂交流为师资国际化培养提供了便利条件。经UTC方授权全程开放外教课堂,组织学校相同和相近专业教师旁听外方教师授课活动,并制定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课程实施工作流程》《校内教师旁听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课程管理办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师资管理及教学质量考核办法》等。一方面中方一线教师通过与外方教师面对面交流切磋,开阔了中方教师眼界,有力促进了其全英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同行听课增设同行教学质量评价环节,有力促进了引进课程的教学监控,促使UTC方保障教学质量。
3.全英文网上课程建设,共享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反哺师资与专业建设。经UTC方授权对引进课程和共建课程课堂授课全程高清摄录,组织CSUST教学团队基于外教全英文教学视频,对课程知识点重新梳理与编辑,剪辑制作相关知识点的教学视频并上传学校网络平台,建成了首批17门在线开放课程并对全校师生免费开放。该批引进课程自上线开放以来,点击观看量迅速增长,获得了师生一致好评,不仅辅助了引进课程教学实施,为学生全天候实时在线学习提供了便利,而且使全校教师共享引进课程内容、外教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等优质资源。
4.全英文教学研讨活动蓬勃开展,师资培训紧锣密鼓进行,大力提升教师全英文授课水平。依托CSUST-UTC项目的实施,先后组织开展全校性英文课程建设及教学方法研讨大型教学沙龙活动、中美教育教学论坛、“美国高校ABET认证”专题讲座、引进课程教学专题研讨会、引进课程助教与导读经验分享等形式多样的教学交流活动,为中美教师面对面互学互助提供了平台,同时启动全英文授课专业与师资培育计划,定期外派教师赴美进行为期3个月的教学培训,对推动学校国际化课程与专业建设,提高师资团队的国际化教学水平取到了积极作用,效果明显。
三、结语
本文分析了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量化指标,说明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消化、吸收与辐射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及其人才培养的优势,并探索依托中外合作办学,大力培育国际化师资的可行性和途径,认为一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足以激活一个教学院国际化,带动一个专业国际化建设和一个全英文授课专业师资团队的培养。如何利用好中外合作办学反哺学校“双一流”建设,尚需更多的办学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沐纯,魏卫,毕斗斗.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師资队伍国际化的VPC模式研究——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05):142-147.
[2]牛群,王丽萍.中外合作办学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和转化——基于知识转移的视角[J].教育导刊,2018,(06):81-85.
[3]李庆成,刘云.“一带一路”倡议下特色地方高校国际化理念及路径探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6,4(05):26-31.
[4]蔡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也谈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变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5,(35):25-26.
[5]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管理与质量保障[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eachers Based on the Chinese-foreign Jointed Education Program
CHEN Yu,QIN Wei-xing,TANG Hong-min
(International College,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Changsha,Hunan 410114,China)
Abstract:The bachelor degree joint-education program in civil engineering between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SUST),P.R.China and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at Chattanooga (UTC),U.S.A,was currently the only double-degree undergraduate program of Sino-US coopera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running the program,this paper analyzed and introduced practical experiences in support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eachers,so as to reform and innovate international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teachers;internationalization;teaching 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