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省八所地市高校院校研究现状与对策分析

2019-04-14 14:12李波王菊霞张萍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12期
关键词:论文院校学校

李波 王菊霞 张萍

摘要:院校研究在国内高校管理、治理中的作用日渐明显。通过对S省八所地市高校教职人员发表院校研究论文相关数据的分析,揭示各校在院校研究方面存在着论文数量有限、质量不高、院校研究和工作实践脱节、顶层设计匮乏等现实问题,较为客观地反映了S省八所地市高校在自身院校研究方面存在的明显不足。建议从增强观念意识、纳入干部考核内容、营造院校研究氛围、发挥相关机构职能、完善鼓励机制体制等方面强化地市高校的院校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地市高校;院校研究;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2-0003-06

一、引言

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院校研究为何日渐勃兴?刘献君先生认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是其基本前提,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取得以及信息技术、大数据的运用发展则是其基本条件[1]。无论如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继续发展、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开展院校研究已是高校重视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那么,目前国内高校开展院校研究的现状如何呢?这不但是一个研究性问题,也是一个实践性问题。也就是说无论作为“院校研究”的研究,还是作为院校研究工作的实践都有必要对目前院校研究的现状作以研究和总结。

由于我国高校数量的庞大和个性特征的客观存在,以及高校本身具有动态发展的基本特性,决定了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具有持续性和深入性。实际上,没有某项研究能全面概括这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实践永远都在路上。王建华《论我国院校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出路》[2]对国内院校研究的基本思路进行了分析总结,旨在从宏观理论层面为我国院校研究的发展探索出路;赵惠君《院校研究的现状及其动因》《高教发展与评估》[3],则对国内院校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中心向全国各级各类高校辐射”[3]的总体态势作了扼要分析;白景辉硕士学位论文《我国院校研究的现状及前瞻》[4]对院校研究开展较好的典型代表——华中科技大学作了简要介绍,另外对黑龙江省一些本科院校的院校研究工作开展情况也进行了简单定性的描述。其他研究从类型上看也基本不出此例。总体来讲,目前关于院校研究现状的考察多从宏观、理论的角度入手,而从微观、实践的角度则较少。也就是说,关于我国院校研究的现状,作为“院校研究”的研究尚待拓展范围,作为高校管理的一项实践性工作,研究者对其开展程度的深度考察分析,亟待加强。对每一个拟开展院校研究的高校而言,这都是一个必做的功课。因为先知之而后行之,这是高校大力開展院校研究的基本前提和必要准备。

院校研究的开展本身就是建立在对信息的占有的基础上来进行的,那么,对各个高校开展院校研究工作而言,充分掌握目前自身研究、工作状况则是其开展院校研究与实质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正是从以上研究旨趣和工作任务出发,笔者选择西部地区S省8所地市高校为观测对象,主要通过对院校研究成果的考察,从一个侧面描述其院校研究的基本态势,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几点改进的建议,以期对此类高校院校研究的研究和实践有所助益。

二、研究思路、方法和目的

如何从微观层面考察高校的院校研究现状?这实际上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因为院校研究的内容实在庞杂,且每个学校都有其实际情况和个性内容,这就给院校研究的现状考察带来相当的困难。赵惠君认为“可以从院校研究的物化成果中去考察。”[3]这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思路和方法。所谓物化成果,确切来说,就是指院校研究论文、专著或研究报告。各校的研究报告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且往往很少公开。就S省地市高校的院校研究而言,专著并不常见,所以我们只能对院校研究成果的另一种形式即学术论文进行考察。因为我们的研究思路是以高校的院校研究成果来观测高校院校研究的水平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籍此来考察该校院校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所以我们对观测高校院校研究成果的选择必须确保来自该校内部。也就是保证各校的院校研究者也是该校院校研究的实践者。因此,本文所考察的学术论文均出自对象高校教职工之手,这是首先必须说明的。

为何要选择位处于西部地区地市高校来考察其院校研究的现状呢?这其实就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国内目前院校研究对地市高校的关注不够,对这方面的研究不够,掌握的信息不够,这显然不利于掌握我国院校研究的全貌;其次,地市高校的院校研究处于较为薄弱的状况,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而指出目前地市高校院校研究的现状正是加强研究的基本前提和重要环节;再次,地市高校相对封闭,由于信息的落后和研究力量的薄弱,学校在顶层设计层面的准备工作特别是研究工作往往不到位,因此急需补齐院校研究这块短板。

目前我国的院校研究虽已渐呈星火燎原之势,但从研究对象上来看并不均衡,尚有较大的空间亟待延伸和拓展。目前院校研究主要集中在个别高校,特别是学校发展态势良好,或者在高等教育改革领域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高校。“从近年来院校研究专题论文发表的情况来看,我国目前的院校研究学术主力相对集中在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3],而对那些发展相对滞后,院校研究有所欠缺的高校,它们在院校研究方面的状况,以及它们在院校研究方面的基本水平和实力,围绕院校研究开展的相关工作等方面的情况,目前学界的关注不多。笔者认为院校研究在这一领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这将是院校研究重要的一块试验田和根据地。本文对S省八所高校院校研究的现状考察也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

三、研究数据的界定、获取与相关数据分析

在获取研究数据之前必须确定数据的大致范围,就本课题而言,即对S省八所地市高校的院校研究相关学术论文做一个明确的限定。而在做这个限定之前又必须明确院校研究的概念。院校研究的概念有多种说法,“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5]。我们在这里首先有必要引用一下刘献君先生主编《院校研究》一书拟定的概念:“院校研究是通过对本校管理问题开展系统和科学的研究以提高本校管理水平的研究,具有自我研究、管理研究、咨询研究和应用研究等基本特征。”[6]也就是说院校研究是针对本校问题特别是管理问题开展的旨在有助于学校管理、治理的探索性研究。另外我们也愿意引用更多的定性式的描述,以确定选用院校研究学术论文的范围:“院校研究是一种校本研究,是对本校的一种临床诊断式的研究,是对学校的发展和规划进行的预测式的和理论式的研究,是对学校各项政策、决策和计划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式的研究,是对学校发展建设进行中的多方面数据信息采集、梳理、分析和挖掘的基础研究,是对管理和运行中的相关问题和领域进行的参谋和咨询式的研究。”[7]本文正是根据院校研究涵盖内容来采取对象数据(研究论文)。基于院校研究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的规定性,为了尽量确保院校研究者与实践者的一致性,本文采集发表在CNKI学术期刊上的院校研究论文必须是该校教职员工研究该校管理问题的学术性研究论文。

为何限定2008年至2018年这一时间跨度?一则是因为观察的需要,虽然院校研究可能从一所高校的建校之初就已经开始,但是我们对它的考察必然具有阶段性,我们选择最近十年就是选择一个观察时段。二则院校研究的成熟以2008年《院校研究》(刘献君主编)的出版为标志。所以我们选择2008年为时间的上限,就是考虑到院校研究兴起并逐渐成熟之后,地市高校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践行状况应该有所改善。

对研究数据获取作了以上规定之后,我们下面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从数据上来看,S省八所高校在高等研究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量与其教师数量基本呈正比例关系,说明这一数据也较为可信。从各校院校研究论文数量来看,因为数量都不高,显得差距并不明显。但是参照各校院校研究论文所占该校高等教育研究论文总量的比率,八所地市高校之间的差距还是较为明显。特别是L校与W、X、Y、B等校的差距特别明显,说明L校在S省地市高校中院校研究开展情况还是相对较好。但是将八所地市高校与省会211高校相比,其院校研究成果相较于省会大学(参照高校2和3)和国内院校研究优势高校(参照高校1)都有很大的差距。由此可見其院校研究整体实力的薄弱。

从表2所列数据来看,如果仅以发表期刊论文的级别来看,八所地市高校院校研究论文发表期刊的级别并不高,核刊率基本在20%以下,说明质量普遍不高。特别是L校虽然在数量上占优,但是在核心论文数量上却与Y校和G校相当。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校学报上发表有关本校院校研究的文章,L校则明显具有数量上的巨大优势,这说明针对本校的院校研究得到了学校学术期刊的重视和认可。还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些数量相当有限的核心期刊中,影响力高的期刊论文也特别有限,其中发表在《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上的论文仅有一篇,这也反映出地市高校院校研究在整体质量上的严重不足。

从表3对八所地市高校院校研究论文作者的分析数据来看,校领导作者数量都相当有限。值得注意的是A校虽然论文数量不多,但是校领导撰写的论文数量却与Y、G两校相当。相较而言,学校领导更为关注院校研究工作。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是,L校部门行政人员参与撰写的论文数量和其他高校相比明显更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院校研究在该校职能部门开展较好的状况。

对院校研究内容的划分因院校研究概念及内涵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确实是一个相对困难的问题。出于研究的需要,本文参照《中国院校研究案例》丛刊的内容体例,勉而为之。在分析相关数据之前有必要对表4的内容分类作以简单说明:“战略发展”院校研究论文是指从顶层设计层面对学校战略管理、规划发展方面的研究论文;“学校(包括部门)管理治理”是从学校的某一工作层面或部门工作的角度对本校问题开展的研究;“人才培养”是就学校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开展的研究;“课程建设”按照刘献君先生在《中国院校研究案例》的解释,是对学校、专业、单门课程建设的研究分析。“其他”一项则是不归属于以上任何一项,但确实与本校管理密切相关的具体问题。

通过表4的数据分析我们不难看出,S省八所地市高校在学校的整体战略发展规划方面的研究严重不足。除了Y、L、A、G校有少量的研究论文,其他各校研究论文极少,甚至没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市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科学论证及科学决策的缺失。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恰恰是战略发展研究做的比较好的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态势较好:这四所院校中,一所较早升为大学且办学特色突出,一所近期升格为大学,一所近期获批硕士点、一所被确定为S省首批转型试点高校。可以说它们在S省地市高校中发展态势相对较好一些。

在学校治理管理层面的研究论文数量并不少,说明教职员工对学校管理工作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思考。但实际上研究都不太深入,缺乏创新性和系统性。在这方面,L校和S校相对具有数量的优势,其他各校基本在一个水平。我们通过对八所地市高校院校研究论文内容的分类,大致确定这些院校研究作为“院校研究”与学校管理治理决策的疏密关系。鉴于院校研究内容的庞杂和实际数据种类划分的困难,本文只进行简要分析。但是通过对这些论文内容的大致划分发现,从课程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开展的院校研究可能最为普遍,这其中较多来自于教师的教学改革项目,而真正从学校管理角度对学校的发展规划、管理治理层面进行的研究却相当有限,甚至有的地市院校在这方面完全缺失。也就是说S省八所地市高校院校研究的开展与院校本身的管理治理、战略发展关系并不紧密。尽管从院校研究论文这一侧面还不能完全说明院校研究工作在这些高校的极度匮乏,但是各校近十年院校研究的成果也足以说明地市院校在科学决策方面开展深入性研究的相当有限,同样在研究之后的院校研究实践也可能相当有限。

四、对策分析

在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S省地市高校自身发展状况,在与国内高校比较的基础上,对院校研究的不足及其原因做一个客观分析判断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地方高校推进院校研究几点建议。

(一)地市高校特别是学校领导要重视院校研究工作,应将院校研究纳入干部考核内容

S省八所地市高校院校研究的现状并不理想,令人堪忧。因此,我们在此呼吁,地市高校更应该注重院校研究,以院校研究推动院校自身的发展建设。摸清自身状况,看准前进方向,少走弯路,跟上时代的步伐。实际上地市高校的发展离不开院校研究,这是由地市高校自身的客观条件决定的。有研究者指出“从美国大学近百年的历史看,学校的规模越大,组织越复杂,管理就越复杂,院校研究所起的作用就越大。”[8]实际上,与美国大学的规模相比,中国高校即便是地市高校,其规模也相当可观。仅以S省的八所地市高校为例,其学生规模基本在1万至2万之间(根据各校官网2018年最新数据统计),故而在地市高校的管理运行中院校研究显得更为紧迫而必要。然而事实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地市高校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地市高校院校研究并不普遍,这种情况在S省也较为普遍。这显然不利于地市高校的长远发展。而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又在不断赋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包括地市高校其内部管理、治理问题就日渐提上了日程。高校如何落实、用好办学自主权不仅仅是响应国家政策的问题,更是一个关系自身发展命运的问题。因此,高校特别是处于竞争劣势的地市高校更需要在院校研究方面有所作为。地市高校借助院校研究充分掌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摸清内部运行情况,结合院校信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拿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可行方案,这是当前地市高校搞好自身发展的明智选择。

恰如刘献君先生所言“只有认识自己,研究自己,才能发展自己。”[8]一方面要进行院校研究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实践院校研究。这一点应该对高校学校领导有特别的要求。目前对高校领导的工作评价缺少这方面的考核内容。作为一个大学领导者应该在学校的战略发展方面有一定的理解和思考。为了督促大学管理者主动思考大学的发展,有必要对大学的管理者提出相应的考核要求:即要求大学校领导在一定的任职周期内围绕学校的战略发展和主管方面工作撰写研究报告和工作总结。这类研究不一定发表,但是必须在校内公开,为全校教职员工做好示范。领导带头更能形成研究和工作动力与合力,引领地市高校院校研究的营造良好风气。

以此相对应,职能部门也要将工作研究纳入年度考核范围。做好工作首先得研究工作。行政部门从各自角度研究工作才能进一步把工作做好。特别是部门负责人工作不到位,往往是对工作的研究不够造成的。或者是深陷工作的事务处理当中而没有进行及时地探究和反思,这样的工作效果显然不会太理想。就S省八所地市高校的院校研究而言,部门工作人员在院校研究方面普遍欠缺,也是其发展迟缓的间接佐证。将院校研究成果作为部门工作业绩之一来进行考核,一方面既能从更深层次考察部门的工作业绩,保障了考核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也能对部门工作人员的能力提升有所补益。

(二)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建立规范合理的院校研究鼓励制度

从S省八所院校研究的现状来看,其开展的范围是相当有限的,且不同高校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别。八所高校中,L校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成绩显著,已经有后来居上的趋势。结合其院校研究的普遍性更能说明学校本身的发展得到教职员工的广泛认可。开展院校研究的更为普遍也从侧面说明这一问题。它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就是开展院校研究一定要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营造民主的院校管理、治理环境。人人乐于思考学校发展,人人积极建言献策,这才是院校研究能够广泛开展的良好环境。全校教职员工乐于开展院校研究应该得到制度的鼓励和肯定。学校在科研项目、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设置规划方面应该做出适当倾斜性照顾。在学校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应该对这些研究成果开辟专栏予以优先发表。L校在这方面就是一个较为鲜明的案例。

(三)重视研究教育发展规律,主动向院校研究先进者学习借鉴

实际上,有些高校,尤其是处于相对封闭的地市高校,信息相对闭塞,观念相对滞后,管理缺乏规范性,有时甚至连经验总结都没能做到,大多是遵照管理部门的行政指令开展工作,学校的自主运行缺乏统筹和规划。于是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在相同的政策和大致相同的办学环境及条件下,地市高校的发展趋势及发展方向有着明显的不同。有的后来居上,向先进不断逼近,有的则跑偏路线不知不觉掉下队来。办学允许失败吗?从哲学的层面讲,凡事都可能失败,教育亦然。但是从办教育的角度来讲,教育不能失败,高等教育跑偏了路线,最大的损失却是培养的对象——大学生。对他们而言,大学教育或许就只有一次,他们经不起失败的教育!他们应该享有很好的教育!因此,对于位处于信息相对闭塞,教育资源相对有限的地市区域,高校办学更需小心谨慎。高校的决策者对学校自身的状况需要了然于心,因为自身有限的资源,选择合理正确的发展路线显得更为重要。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地市高校更需要积极开展院校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体系,尽可能选择适合于自身的发展道路。要注重对教育发展规律的学习和研究,特别应该向院校研究先进者学习,汲取成功经验,少走弯路。实际上,目前国内部分高校虽位处偏远地区,但他们非常注重对院校情况的细致研究并选择一条适合于自身发展的道路,在应用型转型,教育服务型定位及服务地方发展自己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绩。这与他们积极参与院校研究,主动向国内院校研究先进者学习借鉴的做法密切相关。

(四)发挥高教研究处室职能,开展深入研究

在S省八所地市高校中,实际上有六所高校均设有高教研究所(室或中心),但是高教研究部门在院校研究方面的贡献却相当有限。如若仅从院校研究论文方面来看几乎可以忽略(其存在)。这说明地市高校在发挥高教研究部门职能方面普遍存在不足和欠缺。这也是高校不能重视院校研究的一个侧面反映。根据笔者调研,S省八所地市高校的高教研究部门人员严重不足,甚至有的学校只有1人兼任,其部门职能根本不能发挥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地市高校更应该补齐短板,充实高教研究队伍,合理配齐高教研究处室人员,以负责组织院校研究工作的大力开展。另外,通过我们对S省八所地市高校院校研究的数据考察可知,真正与学校战略发展密切相关的研究还相当有限。更多的研究只停留在研究层面甚至是工作总结层面。如此,即使有再多的研究成果也不能发挥其实际作用,因为简单的工作总结实际上无助于工作的提升和推进。恰如研究者指出:“过去对高校存在问题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经验总结层面。”[8]前言而这一现象在八所地市高校的院校研究工作方面依旧明显。研究者大多只是结合自身经验来谈论问题,对学校相关管理、治理问题的长期研究普遍缺乏。因此,研究往往被現象代替,只有工作的简单总结而没有规律的深入探索。这些深入性的调查探究就需要明确的负责机构组织专业的学术团队来落实完成。

(五)完善院校研究成果转化、实施的机制体制

院校研究具有研究和实践的两个层面,这就要求院校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实现其功能价值,否则就成了纯粹的纸上谈兵。所以地市高校在推动全校教职工积极开展院校研究的同时,汲取研究经验,采纳研究成果,完成研究向实践的转化及运用实施,这些关键环节必须落实,并予以规范。针对S省院校研究主要来自教师队伍的现状,建立一套采纳研究成果、并将其转化为院校治理、管理实践的体制机制十分必要。发挥广大教职工的集体智慧,在实践中提升研究水平,以研究推动实践水平的提高。将院校研究的成果转化为院校治理的有效方式,既响应了广大教职工的呼声和要求,获得了广泛的支持,也选择了更切合学校实际和自身发展的方案。地市高校要摸索、设立一套院校研究成果采纳、转化、实施的制度,并将其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学校决策体系的科学合理与不断完善。

五、總结

本文通过对S省八所地市高校院校研究现状的调查,揭示了地方院校在从事院校研究过程中的不足及其可能存在的原因,结合S省八所地市高校院校研究现状及目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出几点改善建议。总之,对S省地市高校院校研究现状的分析和研究旨在引起地方高校对院校研究的重视,期其在此基础上积极从事院校研究、做好院校研究工作,着力研究自身实际,切实推进内涵建设,注重成效,科学发展。地市高校要克服研究的薄弱和严重依赖行政指令的先天不足,正视不足、补齐短板,在院校研究方面做足功课,充分研究自身、加快科学决策体系建设,做好顶层设计,赢取竞争机会,方能办出特色,进而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贡献应有的、必不可缺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献君.中国院校研究规范发展的路径[J].高校教育管理,2018,(1):1-6.

[2]王建华.论我国院校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出路》[J].高教探索,2007,(3):5-9.

[3]赵惠君.院校研究的现状及其动因[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8,(6):23-28.

[4]白景辉.我国院校研究的现状及前瞻[D].黑龙江大学,2014.

[5]蔡国春.院校研究与大学管理——美国院校研究模式研究与借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6]刘献君,主编.院校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7]吴绍春.关于院校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A].刘献君,陈敏.院校研究与现代大学管理[C].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81-91.

[8]赵炬民,徐海涛.一个战略的诞生——在中国应用院校研究方法的一个案例[A].刘献君,张俊超.中国院校研究案例[C].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0-23.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 Status of Eight Universities in S Province

—Analysis and Research Based on Eight School 2008—2018 CNKI Journal Papers

LI Bo1,WANG Ju-xia2,ZHANG Ping2

(1.College of Higher Education,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Shaanxi 714099,China;

2.Academic Affairs Office,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Shaanxi 714099,China)

Abstract:The role of institution research in the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 of universities in China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eviden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elevant data of research papers published by university faculty members in the eight provinces and cities of S Province,it is revealed that there are a limited number of papers,quality is not high,the research and work practices of the institutions are out of line,the top-level design defects and other practical issues more objectively reflect the obvious deficiencies in the research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eight prefectures in S Province.It is suggested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prefecture-level c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enhancing awareness,cadre assessment,creating atmosphere in schools,giving play to relevant institutional functions,and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system.

Key words:local city colleges;institution research;curr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s

猜你喜欢
论文院校学校
学校推介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