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在多个方面可以体现出来。化学实验课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集中精力,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化学实验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得学生更容易观察到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这样将有效帮助学生学好化学,提升化学知识水平。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效率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基础,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化学实验因为其专有化的实验方式,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感受实验体验,使得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对化学学科的整体认识。初中化学老师在实验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真执行课程标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作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 老师在化学实验的时候操作要规范
学生的模仿能力不可小觑,老师在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动作可能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实验行为。因此,老师在化学仪器使用或是基础性的操作方面都要按照化学实验操作规范来进行,务必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嚴谨认真的习惯。因为大家知道,养成一个坏习惯要比纠正一个坏习惯容易得多。比如,化学实验中镊子在使用前后都要用纸张擦拭干净,而这一过程很多化学老师在实验教学的时候不太注意。但是,学生在观察的时候就认真记住老师的步骤和动作,在自己实验的时候很就会模仿照搬去做。
二、 充分利用化学仪器和设备,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
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安排在学生学习小组中完成。比如,在“品红在水中的扩散”这一实验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将学生实施分组,学生就能更好地对品红的扩散过程做到认真观察,这样就容易得出粒子是在不断运动的结论。在观察中老师使用烧杯的方法和作用又向学生展示了。
增加学生实验教学。在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的时候,化学课本中安排“红磷燃烧前后的质量测定”这个探究性实验,在实验结束后,老师提出问题:这个实验结论参加化学反应前后各个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等于化学反应后的各生成物质质量的总和,这是不是一个巧合?老师可以安排另外一个实验,来让学生自己操作来观察,并及时总结结论,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质量守恒定律”。
三、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巧用“糊涂法”
比如,在空气中测定氧气含量的实验,老师可以做两次实验,第一次严格按照实验要求来实施。第二次实验,在操作过程中故意将燃烧匙内中燃烧的红磷在快燃尽的时候放置在灯罩内,且并不完全密封,这样就造成实验现象不同。老师这时就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现象呢?学生就会再次对两次实验进行认真观察思考,就会认识到红磷的数量不够,灯罩内的氧气没有消耗殆尽,橡皮塞同时又没有塞紧,使得空气进入灯罩里面从而导致了第二次实验的失败,这样“糊涂法”的运用根本目的就是使得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
四、 由学生亲自操作演示实验
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将演示实验让学生分组完成,然后让每组选出代表进行陈述。参加演示的学生按照自己构思的实验流程来实施,对实验过程进行认真观察和分析,然后汇报实验结论。没有参加演示的学生就观察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成败的经验。在演示和交流过程中使得学生提升化学知识水平。
五、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
化学老师在对学生讲解知识的时候不能只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努力将理论与实际相融合,鼓励学生“异想天开”。例如,在化学课上讲授“水组成”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展开“通过电分解水”实验。同时老师告知学生,运用水电解的方法实施对氧气和氢气的制取,但是在生活中却不采用这一方式。因为要考虑制取成本,电解水要用掉大量的电能。趁热打铁,接着就可以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有没有更经济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和氢气?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燃烧的是汽油不是水,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实现?这些“异想天开”将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六、 充分注意化学实验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作为基础性学科,化学与其他学科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溶液中的导电性,用干冰实施人工降雨,这些涉及物理学知识。家庭沼气的制造和使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一氧化碳的中毒是生物学知识。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 结语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帮助和指导学生掌握和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点,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拓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给学生讲授正确的实验方法,积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化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付其孟.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2]张兆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2016(10).
作者简介:白卫东,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