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教学的重要方向。本文简要论述了基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政治课堂生活事例的运用与探索,笔者认为事例的选择和运用要体现“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从而对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生活事例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积极推进,学科核心素养成了新时期教育的热点话题,每一个学科都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学科教学,当然高中政治学科也不例外。《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为我们在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依据,其中提到:“须重视高中生在诸多方面的发展潜力,包括心理、智力、情感等等,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然而,枯燥的课堂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认为我们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更多的生活事例,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在事例的展示下变得浅显易懂而不失深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讨论热情。
一、 事例的选择和运用要体现“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在当代中国政治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意义。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政治认同是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保持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最坚实基础,是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教学思想政治必修2第二单元“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这一课时,笔者选取了这样一个案例——2017年,在哈尔滨一名在路边卖西瓜的瓜农遭遇了城管的暴力执法,他被几名城管围殴,受到了身体的伤害。不过,路过的几名哈尔滨市民没有眼睁睁看着此事的发生,而是勇敢地出面制止了城管的行为,并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指责。然后,笔者向学生提问:“这几位勇敢的市民在这一过程中行使了怎样的权利?”在知识层面上,学生通过这个事例知道我国公民享有民主监督的权利就行了;但是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就需要进一步挖掘材料,通过反面事例,给学生以警示,通过路人的行为传递正能量,使学生获得政治认同,培养有立场、有理想的公民。
二、 事例的选择和运用要体现“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性精神是一种追求真理、追求事物本质的精神文化,它秉持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现实主义态度。当前,高中生理性精神严重缺失,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培育學生的理性精神刻不容缓,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健全学生的人格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比如,在教学思想政治必修4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时,笔者选取了这样一个事例以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一天晚上,开出租车的张某,拉上了一家三口,父母二人十分地焦急,父亲在焦急地打着电话,母亲怀里抱着的孩子闭着双眼,像是处于昏迷状态,司机张某意识到情况紧急,二话没说,直接掉头,打着双闪向医院奔去,只用了八分钟就达到了医院,钱都没要就催促着二人赶紧抱孩子进医院。最终,孩子救治成功,挽回了一命。事后,这对父母也主动给警方打电话,道明了司机张某交通违规的原因,警方考虑情况特殊,因而没有给予张某任何处罚。在这一事例中,无论是司机、父母,还是警方都展现了一种理性精神,三者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面临的情况做出了最理性的选择。通过这一事例,使学生更深刻的明白什么是理性精神,当面临艰难的抉择时,如何做出最理性的决定。
三、 事例的选择和运用要体现“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在一个法治社会中,人人都需要具有法治意识,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但是,我国当前很多人法治意识淡薄,很多人只相信权利、相信金钱,但是偏偏不相信法律。因此,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是我国当前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高中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尤其重要。此外,公共参与也象征着一个社会的民主和法治程度,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决策,是现代民主制度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
例如,在教学思想政治必修2第二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时,笔者举了这样一个事例——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特区政府积极“与青年同行”,招募年轻人加入不同政策委员会。12日,香港政务司司长张建宗表示,第一期“青年委员自荐计划”,共收到1511份符合资格申请,当中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申请人数最多。特区政府未来将每年进行两次招募,为青年人提供更多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张建宗还提到青年委员自荐计划的进展,指出申请者大多表现出色,不少已被各政策局“抢人才”,邀请加入不同的委员会。张建宗称,第一期自荐计划共收到1511份合资格申请,反应十分积极,当中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申请人数最多,收到303份申请,其次是大屿山发展谘询委员会、社会投资共享基金及交通谘询委员会,分别收到216及208份申请。从“青年委员自荐计划”“反应十分积极”中可以看出,我国当代青年公共参与意识强烈,希望能够参与到公共事务的决策当中;而香港特区政府的这一对青年招募的行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青年人的法治意识,使他们更明显地感觉到自己身处在一个民主与法治的社会,对于青年法治意识的觉醒和提高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基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政治课堂生活事例要体现“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通过解构、分析这些事例,培养学生相应的核心素养。我们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积极探索生活事例的运用,使之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若婷.现实生活事例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3):160-161.
[2]苏诚.还课堂一片生机——谈高中政治绿色课堂的打造[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22).
[3]王红.小课堂,大社会——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政教学之我见[J].亚太教育,2014(2).
作者简介:袁志华,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上杭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