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学生畏惧写作、缺乏适合的写作素材及写作技巧等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得作文者得天下”一直是笔者告诫学生的话语,可以看出作文教学之重要性。因此,本文基于当前教学现状,合理分析,给出初中语文作文高效课堂构建思路。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高效课堂;构建路径
一、 引言
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诸如学生写作兴趣低下、教学模式老套、学生缺乏写作素材及写作技巧等问题,解决此类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写作教学关系到学生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何创新教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及解决学生的畏惧心理十分关键。笔者通过多年教学经验,试图给出适合初中语文写作高效构建路径。
二、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忽视语文写作教学
初中语文教师忽视写作教学。写作教学主要是增强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由于中考的压力,教师往往重视学生的卷面成绩,很少对语文作文进行讲解,只是一味将作文题目扔给学生,让学生课下写作。对作文写作技巧及写作思路等没有讲解,忽视作文教学。此外,对阅读能力的提升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写作思路闭塞,很难行云流水的进行写作。
(二) 写作题材及评价形式单一
初中语文教师往往偏爱直接命题,甚至直接赋予提纲、范文,要求学生模仿范文来完成作文写作,从而导致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个性。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的卷面成绩,常常要求学生记忆优秀的论文,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欠缺。除此之外,对学生的作文评价形式单一,学生很难吸收同学的写作思路。
(三) 写作教学模式单一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禁锢,当前语文写作教学模式单一老套,很难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在傳统写作教学中,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差,缺乏创新性及时代性,写作思路很难拓展。
(四) 学生写作兴趣不高
初中生好动且注意力不够集中,同时理解能力、学习能力有限,导致学生畏惧写作。因此,教师应把握规律,分析学生的写作特点及兴趣面,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写作动力,进而提升教学质量。然而,初中语文教师并未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的培养,单单只是依据教材来讲述写作技巧及知识,导致学生不愿认真听讲,写作兴趣低下。据有关调查得知,现在初中语文教师通常给予学生固定的写作题目,要求学生在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写作,彻底抹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导致学生思考能力下降,且写作内容偏离实际,甚至出现照搬所谓的名言警句情况。
三、 初中语文作文高效课堂构建路径
(一) 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写作的动力,如何通过创新教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非常关键。第一,生活化教学模式。写作第一要素就是写作素材。最好的写作素材往往源于生活,教师应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中的现象及行为,时常记录自己的看法及想法。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引起读者共鸣。第二,多媒体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多媒体教学具有视觉、听觉方面的优势,通过视频、声音及图片更能丰富学生的写作思路。例如,现在热点话题高铁“霸座男”“霸座女”,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写一篇关于社会道德方面的文章。此种方式将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开拓其写作思路。
(二) 加大学生阅读量,开拓学生写作思路
语文作文写作是一个先“吸”后“吐”的过程。只有大量阅读好书,才能开拓写作思路,达到“信手拈来”的水平,才会产生写作的“质变”。例如,定期举办阅读会,让学生吸收新鲜“血液”。比如,《我们的青葱岁月》《林清玄散文》《城南旧事》等等,拓展学生写作思路。此外,让学生阅读最新的热点新闻及话题,与时俱进,增强写作的时代性。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增加课外阅读,推荐部分必读书籍,避免学生浪费时间在无用的书籍中,达到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思维,适应将来社会的发展。
(三) 改变作文批改形式
传统语文作文通常是教师一人进行批改,这样严重减少了学生相互取长补短的机会。可以采用先教师批改再小组批改的形式。例如,一组五到六人进行批改,让学生逐字逐句进行阅读同学的文章,然后组员穿插进行批改,通过轮流批改,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学习别人优秀的写作方式,了解“高分”作文的写作风格,从而相互取长补短,拓展写作思路。这种形式既可以解放教师,又让学生在相互批改及自我批改中拓展新的写作思路。但是在采用这种形式的时候不能放任自流,要适时引导,给予点评。
(四) 激励学生勤练笔、勤写作
作文教学不单单只依靠教师讲解学生记忆就能够写出优秀的文章来。即使学生掌握了写作技巧、修辞手法及文章结构,也很难写出高水平的文章。在加强学生听、说、读等方面的练习之外,还要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励学生多多动笔,勤写作。例如,鼓励学生通过写日记、写周记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喜怒哀乐,将自己的真实情感通过这种形式表达出来,提炼情感,形成优美的句子。通过日积月累,从而增强自身的写作能力。
(五) 个性化教育,消除学生畏难心理
语文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抒发内心情感及所想,但是不同学生所经历的事物有所差异,且对同一件事的感受也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写作特点及兴趣爱好来提供不同类型的题目,提升学生写作动力,消除学生写作畏难心理。例如:女生热爱拍照、散步,教师可以要求女生撰写游记;男生喜欢打篮球及踢足球,教师可以为全班男生布置体育活动记事训练。上述方式不仅消除学生对写作训练的厌倦感与畏惧心理,同时提高写作内容的真实性,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进一步接近同学内心,为日后教学奠定基础。
四、 结束语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应摒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学生写作的技巧训练,增强学生阅读量,提升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不再畏惧写作,从而使学生可以写出优秀作文。
参考文献:
[1]陆德利.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00197.
[2]贺映.初中语文写作高效课堂构建路径探究[J].好家长,2018(39).
作者简介:张亚珍,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清水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