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概论》课教学浅析

2019-04-13 13:12吴云
江西教育C 2019年2期
关键词:有效渗透概论

吴云

摘要:通识教育是东西方文化传承和文明演进的先进理念,是顺应社会转型产业转轨培养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是当前我国高教转型和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建构《概论》课融入通识教育理念的知识板块和创新嵌入模式,是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通识教育彼此分立的策略,能使《概论》课在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过程中贯彻博学多识、人文情怀和品行提升的要义,能使通识教育的内涵彰显主流意识形态的“魂”,能着力打造通识教育与《概论》课程的有效融入。

关键词:通识教育理念  教育转型  有效渗透

通识教育理念在中西方教育中有深厚渊源,欧美高校在通识教育的建构模式和价值观方面有深厚的西方核心价值因素。而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存在实用理性主义专业单一倾向,致使学生容易出现文化陶冶过弱、知识结构单一的状况。如何把通识教育理念渗透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以下统称《概论》)课程教育中,架构通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概论》课程教学中渗透的建构模式和实施路径,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通识教育是当前国内外教育改革转型的先进理念

通识教育的提出和实施主要源自于西方,19世纪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著名教育家马修?阿诺德,本着追求道德和智力"解放"的精神,强调阅读等多种注重实效的心智训练方式被各高校广泛认同。20世纪后,通识教育已成为欧美大学的教育热点和必修科目,尤其美國高等教育对通识教育的研究和课程开设,成功将西欧的自由教育与美国本土教育实践相结合。后期的西方通识教育研究更多侧重于通识教育的实施探索,一些高校把柏拉图的《对话录》与《论语》这类世界经典纳入学生的教授范围。总之,通识教育的认同和实施已成为世界名牌高校培养全面人才的共识,成为世界各大学普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先进理念,也是国际教育的成功范式。

虽然通识教育的提法是西方舶来品,但其思想在我国也源远流长。《易经》中主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中庸》主张做学问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论衡》中说:“博览古今为通人。”《学记》则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古代中国教育的“四书”“五经”和儒家的“六艺”,都包含着通识教育的丰富内涵。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工业化导致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化及功利化弊端凸显,西方的通识教育理念在我国现代大学开始备受关注、研究和实施,开始提出“通才教育、文理渗透”的理念。尤其本世纪初,随着经济转型、产业升级,通识教育更是成为高教转型和改革的热点,如北京大学的“通识教育文库”就是对通识教育很好的探索。目前,通识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各大高校努力践行素质教育改革的模式。

由此可见,通识教育是一种多元化的非专业性教育,注重开发和挖掘人的文化潜质与精神气质,正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学会认知、做事、共同生活(即“做人”)和发展,这也应是当今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应有的基本要求。虽然通识教育在我国研究和实施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效果,但对于“通识教育”的性质和目标的理解仍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简单等同于“学科交叉”和“全球视野”,缺乏对通识教育的深入研究和整体规划,尤其是如何在通识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贯通通识教育理念,还需深入探索。

二、《概论》课程所遇的困惑和设计思路

《概论》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的核心课程,其体系经历了复杂的变迁和发展过程,内容涵盖广泛,紧密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和脉搏,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重心。但是目前高校《概论》课教学中,课程教育拘泥于课本,加之政治教化色彩较为浓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逆反心理”,不仅在意识形态上难以胜任应有之义,而且使文化传承和道德教化的功能淡化,课程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总体来说,笔者认为当前《概论》教学中存在四大冲突:经济发展转型与人才培养滞后的冲突;课程政治思辨特质与学生敷衍塞责的冲突;学科的宽泛性与学生视野狭窄的冲突;课程道德育人提升与学生道德教化淡化的冲突。

要解决好以上四大冲突,笔者认为首先必须解决以下三大难题和矛盾:其一,突破教育功利化色彩,解决科学发展经济转型与我国人才培养滞后的矛盾;其二,突破通识教育固有模式,以通识教育理念融入本课程解决二者的教育困惑;其三,突破专业学科狭窄的藩篱,寻找解决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方法。所以,如何运用通识教育先进国际理念,吸取国外博雅教育、全人教育、自由教育、能力拓展训练等通识教育有效方式,有效改变课程的“学生厌学、教师厌教”问题,既是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的中国化和课程化,也是建构《概论》课通识教育的知识板块和创新模式,对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精神修养和思辨能力有重要作用。

三、架构《概论》课程,融入通识教育的设计思路

高校“概论”课程具有双重功能,既是学科课程,又是德育课程,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特征,是两种功能的相互交融和相互渗透,这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有广博的学科支撑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但在当前高校存在的功利化实用性导向下,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还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思想政治教育还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成为困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重大难题。如何在《概论》课中融入通识教育理念,把通识教育的哲学社会科学素养、人文素养、道德素养和思辨能力渗透到《概论》课教学中,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使通识教育的内涵彰显主流意识形态的“魂”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定位和与主流价值观存在较大差距。“许多大学没有认识到通识教育的使命是价值观教育,使之沦为没有任何规划、没有任何精心设计的‘自助甜品。”致使学生在综合知识素质提升之后,容易出现主流价值观认同的缺失。通识教育,必须要解决课程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与育人目标不协调的问题,以增强学生对我国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针对高校学生政治素养较为谈薄的特点,教师首先必须超越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应有含义,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自觉成为其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学生的人格榜样,做到真正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己任,使学生成为具有政治素养、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二) 拓宽窗口解决学生视野封闭和认知肤浅的状态

针对《概论》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学科广泛性与学生视野狭窄的冲突,以世界先进教育理念为导向,借助通识教育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思辨能力及道德情感的独特模式,在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过程中贯彻博学多识。建构培养大学生哲学智慧和批判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开创古今思想对话与拓展文明视野的窗口。建构《概论》课通识教育的知识板块和创新模式,在课程相关的章节中要求学生看有关内容的人文社会学科书籍及有影响的论文,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精神修养和思辨能力,挖掘和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历史文明、科学精神的敬仰,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及创造性,使《概论》课程不仅是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授,也是人类文明和优秀文化的传递。

(三) 融入通识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改革

采取翻转式教学、专题化教学、网络化教学相结合,精心设计通识教育渗透的多种教学内容和模式,包括经典阅读、案列教学、读书体会、兴趣培养、新闻播报与评述、学生演说、热点探讨、兴趣培养、校外成功人士讲学等,锻炼学生科学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采取课程教学与行为规范相结合、教师重点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使通识教育落到实处。建构通识教育融入的翻转式教学,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和思维方式的培育,着力在教师精心设计专题知识板块上下工夫,把《概论》课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结合起来,开阔学生精神视野,从而使学生认同并入脑、入心。

(四) 注重学生能力和精神思想境界的提升

探索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和参与意识,打造师生相互交流与学习的互动平台,采取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新闻探讨、课程热点难点分析讨论及演示讲课,为政治教育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生态环境,要求学生关注新闻和播报评价新闻事件,在播报和评述中提升能力。良好的品行源自于崇高的思想境界,提高學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水平,播放、演绎和解读一些和课程内容相关的诗词歌谣,使课堂成为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和精神思想铸造的过程,更是学生收集整理能力、判断解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过程,着力“重课堂讲授、轻能力培养”,使学生提升兴趣、陶冶情操,受到一定的艺术熏陶。

(五) 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操行的培育

针对《概论》课程在教学中与学生行为操行脱节的矛盾,结合德育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操行习惯,着力改变《概论》课程“重理论、轻实际”“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培育”。课程中注重学生操行的养成,对学生课堂内外行为举止言行进行严格规范和培养,要求他们在课内外言行举止文明,包括文明礼让、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等。要求学生维护教室等公共场所卫生,注重个人卫生整洁。结合课程内容拓展培养学生对民族和国家的荣辱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本位的回归。

通过通识教育理念的拓展和渗透,使《概论》课在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过程中贯彻博学多识,使《概论》课程的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不断提升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课程的育人效果,着力解决通识教育选修课中学生敷衍的态度,不断增进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效性,实现教育必须回归国民素质教育本位,使理论教育回归到自我身心素养不断完善和提高的层面上。

参考文献:

[1] 梅贻琦.梅贻琦谈教育[M].辽宁出版社,2015(1).

[2]谈毅.通识教育要有魂[N]人民日报,2015—3—4.

[3]张亚群.什么是好的通识教育[N].光明日报,2016—5—10.

猜你喜欢
有效渗透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渗透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运用
浅析初中数学“模型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让“心”和“心”相通,“情”和“情”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