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豫章
摘要:语文是一门既具有人文性又具有工具性的学科,在期望学生获得较好的语文成绩的同时,教师们也应主动承担起培养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责任,这种素养包括识字、阅读和表达的语言能力,也包括思维广度、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的人文底蕴。为了让中学生通过中学语文的学习获取这方面的能力,教师应该制定正确的培养策略,并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初中阶段各学科的学习基本以识记为主,相比较来说难度不是很高,但是初中阶段更是学生打好各学科学习基础、理解基本知识、获取基本能力的时期,因此更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和注意。特别是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政府多次提倡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教学的重点。在语文教学中,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逐渐被重视起来,教师需采取措施,改进教学方法,帮助提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能力,包括识字能力,这是从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语文学习时就在不断训练的能力,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学会识字,才能为体味文章内涵创造基础。阅读能力,不仅是指能看懂字词句意思,而是要求学生能够从字里行间读出文章的主要意思,能够与作者有同步的感受,或者能产生自己的独特见解。表达能力,是语文学习最终要让学生学会的能力,不管是识记还是阅读,都是一个“输入”的过程,而表达却是一个将自己的情感“输出”的过程,学生要通过语文学习吸收优秀独特的表达方式,学会抓住核心,用通畅的逻辑将其以口语叙说或文字写作的方式表现出来。
(二)人文底蕴
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其中,人文底蕴与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文素养包括思维广度,语文可以带领学生接触到更大,更广阔的世界,不管是诗词歌赋,还是散文小说,其中都饱含了作者倾注的情感与心血,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体验,但是通过阅读他人的文章,就仿佛见作者所见,感作者所想。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必须有意识地积累,当遇到有兴趣的文章时也可追本溯源,扩大知识面,见识广博,在思考问题时便能生发新的思路。人文素养还包括审美情趣,语文并不只是一门学科,更是给学生带去一种艺术的体验,作家们用或优美雅致,或豪迈奔放的语言写就文章,心境不同,性格不同,所写出的作品便各不相同。学生接触和了解不同作家的作品,培养出赏析和鉴识优秀作品的能力,能够辨别优劣,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此外还有品德修养,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和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不仅要读文章,更要感受文章中的细节和人物形象,从人物身上学习良好的品格,在现实生活中时时以一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不触碰道德底线。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重视阅读培养
作为初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基本的字、词,在阅读时遇到的障碍已经相对较小。缺乏阅读的语文学习是呆板的,也是没有灵魂的。在初中各年级的教材中除了课文外都有中外名著章节的选段,如《水浒传》《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能够主动阅读这些经典图书,并在课堂教学和课程体系中安排阅读分享的环节,让学生们能够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同时,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开展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时,也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个性化阅读,接触各类优秀图书。中学生面临着中考压力,但青少年时期亦是文学积累的大好时光,且广博的阅讀也能为中考语文的写作积累素材,教师应为学生阐述利害,并利用多媒体资源等选取优秀图书展示其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同学阅读。
(二)做好素材积累
学习语文最基础、最简单的办法一是多读,二就是多背,广泛地进行语言的积累,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进行语言积累的良好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多进行古诗、辞赋和文言文的背诵。如诸葛亮的《出师表》,陶渊明的《饮酒》等,也鼓励学生背诵一些经典的现代文,将积累的过程持之以恒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在课堂上进行“飞花令”的游戏来检验学生的积累情况,并让学生有意识地活学活用,加强对所记内容的运用能力,久而久之,便能引经据典,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便得以加强。
(三)注重逻辑思维训练
学生的阅读不能浮于表面,只是单纯地走马观花或沉浸于一时的情节中于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帮助并不大,学生更需要的是在阅读中体味情感,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请同学对文章进行概括,先用一段话概括,再用一句话概括,训练学生提炼文章核心的能力,让学生在之后的阅读中都能做到准确、高效;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某一个片段进行仿写,仿写的技巧在于既要与原文句式统一,又要能将原文所要表达的或讽刺或赞赏的感情表现出来,更要有自己的特色,能让读者明了主体和对象,譬如鲁迅《孔乙己》一文中的“孔乙己一到店……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是鲁迅的讽刺手法较为集中的一段展示,学生可以结合身边事物或者社会热点进行有趣的仿写;教师甚至可以以一个普通的话题为开头,让学生们进行故事接龙,每位同学即兴接龙,走向没有严格规定,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再由教师进行整理,编辑成册,交给同学们留作纪念。这样的形式不仅新颖,还有纪念意义,更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热情,活跃学生们的思维。语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训练必不可少,只有逻辑清晰,在自己想要讲述某件事情时才能头头是道,起承转合十分清晰,当想要表达某种情感时才能直击人心,引起共鸣。
(四)引导学生思考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学习之后不思考便没有意义,学生们在经历了一定的阅读、背诵记忆和写作练习后,还应该从所学中生发出进一步的思考,思考自己应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未来的追求是什么,自己想要为社会、为人类做些什么。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教授丰富的文化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安排自己的人生,激励学生充满勇气和力量,建立自己的信仰,在遇到困难时也能坚强地度过难关,学习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不因为年老而丧失斗志;也能在与好友相别时想到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学习杜甫在自己穷困潦倒时也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爱;以史为鉴,逐渐从张养浩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感慨中窥探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演进。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读过的书,学习到的知识,产生的思考都表现在他的个人气质里,黄庭坚曾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教师们更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学习中成长,这便是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最终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阅读、积累、训练和思考,只有经历全方位的培养,才能最终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为个人的素养,才能培育出所谓的语文核心素养,而在这样的素养指导下,学生便会成为情感丰富、具有同理心、积极向上、人格健全的全面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谢油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8(52):38.
[2]金国辉.基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8(14):32-33.
[3]周红艳.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8(07):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