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观察

2019-04-13 03:06葛在满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30期
关键词:出血量下肢支架

葛在满

(保山市人民院,云南保山67800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于临床中比较多见的疾病类型,其病因机制可能与患者高血压、吸烟史和高胆固醇等有关[1]。此类疾病患者将出现严重的下肢疼痛感和痉挛,严重时可能引发组织坏死甚至全身中毒,因而此类患者需接受及早治疗。目前临床中关于此类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案包括血管腔内支架形成术以及非手术治疗方案[2]。为了进一步探讨血管腔内支架形成术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针对我院60例接受血管腔内支架形成术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实施研究。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治疗的共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实验指标研究及分析探讨,分组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观察组收入3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对照组收入3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观察组:女男之间相比结果是 14:16;年龄 36-74岁,均值(54.6±0.3)岁。对照组:女男之间相比结果是13:17;年龄34-76岁,均值(53.9±0.6)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都实施旁路转流手术;观察组30例患者均接受血管腔内支架形成术进行治疗,患者于术前,1h内禁食,并实施造影治疗,明确其病变部位和病变长度,行3000U肝素抗凝注射治疗。采取局麻,以引导钢丝对病变动脉行穿入之后插入球囊扩张导管,继续放入长度4cm、直径5mm金属支架后可拔除导管。以采取穿刺点压迫法对其实施止血。手术后密切观察病人临床症状并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100mg/d,患者需终生服用,口服氯吡格雷,75mg/d,连续服用6个月。

1.3 有关评估指标

分析观察组及对照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手术用时指标、术中平均出血量指标、术后恢复行走时间指标;观察组及对照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分析并发症指标状况,涵盖发生血栓状况、发生感染状况、发生坏疽状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指标采取SPSS17.0计算,手术用时指标、术中平均出血量指标、术后恢复行走时间指标以±s表示,实施t检验,并发症指标状况采取[n(%)]代表,实施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及对照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手术用时指标、术中平均出血量指标、术后恢复行走时间指标

观察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手术用时指标、术中平均出血量指标、术后恢复行走时间指标比对于对照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观察组及对照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并发症指标状况

观察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并发症指标状况比对于对照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观察组及对照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手术用时指标、术中平均出血量指标、术后恢复行走时间指标(±s)

表1 观察组及对照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手术用时指标、术中平均出血量指标、术后恢复行走时间指标(±s)

分组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3 0 3 0手术用时指标(m i n)4 4.7 1±6.2 9 9 9.1 6±8.7 6 4.2 1 9 0.0 0 0术中平均出血量指标(m L)5 1.6 7±6.8 2 9 0.3 3±9.5 9 4.1 5 3 0.0 0 0术后恢复行走时间指标(d)4.2 1±1.2 6 1 0.1 9±3.1 7 6.0 3 4 0.0 0 1

表2 观察组及对照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并发症指标状况[n(%)]

3 讨 论

研究指出患者出现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引发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关键因素。该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体,由于患者下肢动脉出现狭窄和闭塞容易引起慢性缺血,若患者未能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对其下肢功能和生活质量等均产生严重影响[3]。临床中常规的药物保守治疗方案,并无法实现此类患者的理想临床治疗效果。然而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案多采取旁路转流手术进行治疗,该术式虽然能够确保患者获得良好的远期疗效,然而由于该术式的手术耗时较长,且术中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长,因此对临床治疗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同时患者的临床接受度较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应用。

血管腔内支架形成术,是近年来临床中广泛应用的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微创手术治疗技术[4]。该术式具有手术耗时较短、术中创伤小、且安全性较高等优势。有研究报道指出,血管腔内支架形成术在手术操作过程中,仅需要对患者行较小的切口即可顺利完成相关手术操作,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并减轻对于周围组织产生的损伤,因此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时限尽快康复,对于确保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取得预后效果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中,针对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了分组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通过采取血管腔内支架形成术进行治疗,该组患者的手术耗时、术中平均出血量以及术后恢复行走功能力耗时等,均显著短于或少于接受旁路流转手术方案治疗的30例对照组患者。并且两组患者术后为期2年的随访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进一步提示,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治疗中,通过运用血管腔内支架形成术治疗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意义重大[5]。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均适合采取血管腔内支架形成术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中通常认为出现闭塞或狭窄的长段患者,仍需要采取旁路流转术进行治疗,而针对病变长度小于3cm的患者,则推荐采取血管腔内支架形成术治疗。

综上所述,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治疗中,采取血管腔内支架形成术治疗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有利于缩短患者术后恢复行走时间,并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该手术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加以应用并推广。

猜你喜欢
出血量下肢支架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