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伟
[摘 要]数学知识的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单个的数学知识,更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个知识体系之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关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把学生的数学学习融入整个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历史中来,带领学生学习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
[关键词]数字;思想;“断了”的直尺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8-0034-01
数学学习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数学学习内容,为学生设计真实、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做”数学、“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本质。
一、课前准备
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1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快速地认识10以内各数的排列顺序及大小,教材借助学生熟悉的直尺来进行教学。在“巩固练习”环节,我对教材中呈现的直尺图进行了适当的修改——让学生填出直尺上所缺的数字,目的是检测学生对1~5各数的认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数字的排列(从小到大)特点,使学生对于1~5各数的认识从直观形象向逻辑抽象转变。
二、教学片段
师(用多媒体出示直尺):直尺上有我们学过的数字,直尺上的数字是从哪里开始的?
生1:直尺上的数字是从“0”开始的。
师:你能填上直尺上空缺的数字吗?
生2:老师,您的直尺坏了,我的尺子是好的,借给您。( 看着孩子稚嫩的脸,责备他的念头一闪而过,取而代之的是我的思考)
[思考:直尺“好”与“坏”,学生发现了,这不仅是“好”尺子与“坏”尺子的问题,而是数学中数域的“扩大”问题。想到这里,我做出了暂停教学的决定,先解决直尺“坏”的问题。]
师:老师的尺子不是坏了,而是老师变了个魔术,把它的一部分藏了起来,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把它藏起来吗?
生3:因为尺子上面还有别的数。
师:说得真好!对呀,我们刚刚学了0、1、2、3、4、5这几个数字,所以老师把尺子多余的部分藏了起来。谁知道,尺子后面还有哪些数字呢?
生4:还有7、8、9、10。
师:还有吗?
生5:还有11、12、13、14…20。
师:还有没有呢?
……
[思考:从一把“断了”(仅有0~5几个数字)的直尺,到学生手中20厘米的直尺,再到100厘米的直尺、好几百厘米的卷尺,学生看到的数字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这不正是学生认识“数”的过程吗?由小到大,由少到多,从有限到无限,数域的有限与无限以一种不断生长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或许学生还不能理解 “有限与无限”,但认识数的种子却在他们的心里扎下了根。]
第二节课,学习“6~10各数的认识”时,再次出现“断了”的直尺时,学生就会说:“老师,我知道了,你的尺子不是坏了,而是被你藏了起来,我还发现,尺子上面又多了6、7、8、9、10這几个数字呢。”
可能在第三节课、第四节课……还是这把“断了”的直尺,学生不仅会说10的后面还有许许多多的数字,还可能会问:“0的前面有数吗?”“为什么每两个数字之间的空格都是一样大的?”“为什么每两个数字之间还有许多小格?”“1和2之间还有数字吗?如果有,这个数应该是多少呢?”
[思考:“尺子不是坏了。”“被老师藏起来了。”“又多了几个数字。”“还有数字吗?”“这个数字是多少呢?”……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多,这把尺子不断地向两端延长,不断地细化,最终形成了整个数系(数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数学思考得到不断强化,数学活动经验得到不断积累,数学思想方法得到进一步学习。]
综上可知,透过“断”了的直尺,可发现:“藏”起来的 “数字”,“藏”不住的“思想”,“藏”出了时间,“藏”出了空间,“藏”出了精彩,教师的“藏”并不意味着学生的“失”,相反,能激起学生更多的“思”,“思”出数学的本质。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