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蕾
随着国际分工的日益细化,与具体专业和学科相结合的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下文简称ESP)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目前国内学者对ESP 的研究集中在教学和文本特征等方面,ESP 翻译研究并未得到足够重视。鉴于ESP 的专业性、目的性和功能性等特征,传统翻译理论在指导ESP 翻译实践的过程中暴露出较多的缺点,探索与ESP 自身特征相宜的翻译理论逐渐成为ESP 研究的当务之急。
尤金·奈达(Nida,Eugene)的功能对等理论在20 世纪70 年代传入我国,自此便在国内翻译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该理论追求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反映的一致性,要求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目的语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信息。功能对等理论提倡“读者反映论”,与ESP 的翻译要求相一致,即ESP 自身的功能性、目的性和交际性等显著特点要求其翻译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的表现形式上,更应突出行文特征,注重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因此,笔者尝试在功能对等理论视阈下解读ESP 翻译,以期论证运用该理论指导ESP 翻译实践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尤金·奈达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学家、翻译理论家,精通多种语言,一生共走访过96 个国家,进行了实地语言研究。他从实际出发,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成为当代翻译理论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翻译理论之父”。
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是与“形式对等”相对应的“功能对等”理论。奈达认为,翻译过程中存在两类基本对等,即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和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形式对等关注信息的形式,要求目的语信息尽可能与源语保持一致,强调译文与原文在结构上的趋同。与形式对等不同,功能对等更加关注语言的交际功能,并不主张源语和目的语形式之间的一一对应,而是提倡一种动态一致,即译语接受者对译语信息的反应与源语读者对源语信息的反应基本一致。
奈达提出通过如图1 所示的翻译“三步法”即分析、转换和重组实现功能对等。奈达(1964)“三步法”使翻译过程更加明确,要求译者首先分析源语表层结构,将其转化为核心信息,然后将核心信息用译语形式进行表达,最后选择恰当方式用目的语读者最易理解的结构重构源语信息(马会娟2003)。
图1:功能对等理论“三步法”翻译过程
在随后的著作中,奈达补充了翻译过程的“第四步”,即在译作完成后,可以通过“读者反应”进行译作检验。奈达(1993)认为,成功的译作应使目的语读者在理解和欣赏译文时的反应与源语读者在理解和欣赏源语时的反应基本一致。自此,功能对等的实现过程由“三步法”完善为“四步法”。
专门用途英语是指在特定专业领域所使用的英语,与具体的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刘法公2003)。专门用途英语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20 世纪60 年代。当时,西方英语国家的科技、经济飞速发展,运用在科技和经济领域的英语受到广泛关注。一些语言学家从功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角度进行研究,发现这两个领域所使用的英语在词汇、句法和文体等方面呈现出与普通英语截然不同的功能性特征。1964 年,语言学家哈利迪和斯特雷文斯(Halliday&Strevens,1964)合著的《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Linguisic Science and Language Teaching)一书中首次提出专门用途英语的概念:“ESP is English for civil servants;for policemen;for officials of the law;for dispensers and nurses;for specialists in agriculture;for engineers and for fitters.”(专门用途英语即如下人员所使用的英语:公务人员、警务人员、法务人员、医护人员、农业专家、工程师和安装工人)自此,有关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正式开启。
在专门用途英语的分类方面,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可的是哈钦森和沃特斯(Hutchinson&Waters,1987)所构造的专门用途英语分类树形图,即ESP三分法,如图2 所示。哈钦森和沃特斯将英语分为专门用途英语和普通英语(General English,简称GE)两大类,而专门用途英语又以学科门类为主线分为三大类别,即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EST)、商贸英语(English for Business and Economics,简称EBE)和社科英语(English for Social Science,简称ESS)。每个分支又可细分为两个次分支,即学术用途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简称EAP) 和职业用途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简称EOP)。
图2:专门用途英语分类树形图
20 世纪80 年代后,ESP 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ESP 的独特性受到更多的关注。斯特雷文斯(1988)研究发现,专门用途英语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具有三个区别性特征:(1)使用于特殊的需求场合;(2)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3)词汇句法和语篇根据职业、学科的不同而有所调整。《专门用途英语》国际杂志(English for Specifical Purpose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主编托尼·达德利·伊文斯(Tony·Dudley·Evans)认为,专门用途英语在以下方面具有固定特征:语法、词汇、语域、话语及语类(苏冬梅2002)。国内学者刘法公(2003)指出,ESP 在两个方面明显区别于普通英语:一是具有特殊的内容,即专业化的内容;二是功能性特点,即ESP 的使用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和功能。
以上学者的论断证明,基于功能主义语言观的ESP 是语言的一种功能变体,展现出极强的功能性和目的性特征,这使得以普通英语为研究对象的传统翻译理论在指导ESP 翻译实践时显得力不从心。而功能对等理论所强调的源语和目的语之间“信息对等”“功能对等”“读者反应对等”等原则为ESP 翻译带来了新的启示。因此,笔者将在功能对等理论视阈下对ESP 翻译过程进行解读。
如前文所述,哈钦森和沃特斯通过树形图将ESP 分为三大类别。本文将从这三大类别中各选一例,在功能对等理论的“四步法”翻译过程框架下解析ESP 翻译。
例1:Intermediate casing may be needed if troublesome zones are encountered below the surface casing and above the final depth of the well.
第一步,分析。本例属科技英语,句中含有多个科技英语专业词汇,其词义与普通英语截然不同。在句法方面,例1 含有if 引导的条件状语,其功能是阐释技术套管(Intermediate casing)的使用目的,在译语中需要将其转换为目的状语。
第二步,转语。首先,专业词汇的转语。表1 列举了本例句中出现的科技英语词汇。这些词汇在普通英语语境和科技英语语境中的词义相差甚远,翻译时必须准确译出其科技语境词义。其次,句法转换。将原句的条件状语从句转换为译语的目的状语“其使用是为了……”
表1:例1 中出现的科技英语词汇及其转语
第三步,重构。根据科技文体的特征,按照汉语表达习惯,重组信息,输出完整译文。
译文1:技术套管的使用是为了封住表层套管和完钻深度之间问题多发的井段。(江淑娟、吴松林2003)
第四步,检验。原文属科技英语,主要功能是阐述技术套管(intermediate casing)的使用目的。源语的核心信息intermediate casing(技术套管),troublesome zones(问题多发井段),below the surface casing and above the final depth(表层套管和完钻深度之间)均在译文中得到了准确对应。在文体方面,译语与源语一样体现着科技英语用词准确、表述畅达、逻辑连贯等特色。经过比较可知,译文读者能够与源语读者一样从本例中获取技术套管使用目的的相关知识。本译作为成功译作。
例2:We hereby agree with the drawers,endorsers and bona-fide holders of the draftsdrawn under and in compliance with the terms of this credit that such drafts shall be duly honored on due presentation and delivery of documents as herein specified.
第一步,分析。本例选自信用证文本,属商务英语常见文体。在选词方面,该类文本多使用专业词汇和古英语,如drafts,herein 等。在句法方面,因信用证属于具有法律意义的文本,为确保信息完备,表述严谨,该文本在“SVO”即主、谓、宾句型中插入了较多的附属结构,句式复杂,翻译时应根据汉语表达习惯调整语序。
第二步,转语。首先,是专业词汇和古英语的转换,如表2 所示。其次,是句式转换。英文法律文件习惯将条件从句后置,而中文通常将条件前置,以明确限定条件。因此,需要采取逆译法翻译本例句,使译文符合中文表达习惯,原文中由“under and in compliance with...”引导的条件从句需要调整至译文句首,译为“凡根据……”
表2:例2 中出现的商务英语和古英语词汇及其转语
第三步,重构。重构的中文表达要符合商务文本的特点,尽量做到表述规范、严密,使译文和源语一样阐明信用证的承兑人,承兑条件等核心信息。
译文2:凡根据本信用证并按其所列条款而开具的汇票向我行提示并交出本证规定的单据者,我行同意对其持票人、背书人及善意持票人履行付款义务。(高莉敏2013)
第四步,检验。例文属商务英语,主要功能是阐述信用证的使用条件。源语包含的要点信息,如drafts drawn(开具汇票)等在译文中得到了准确对应。同时,作为具有法律意义的信用证文本,译语与源语一样措辞严密,表述完整,信息完备。经过比较可知,译语读者可以与源语读者一样从例文中获知信用证的承兑对象、承兑条件等信息。本译作为成功译作。
例 3:Tom Carvel,84,the ice-cream tycoon whose voice—a near indescribable mix of grumble,mumble,rasp and gasp—peddled his company’s wares in radio and TV ads for 35 years,died in his sleep in Pine Plains,N.Y.,Oct.21.
第一步,分析。本例是一则新闻英语,属社科英语的分支。在文体风格方面,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强,表达既准确客观又形象生动。因此,源语中押韵的表达“grumble,mumble”“rasp and gasp”必须在译文中得以音韵再现,以展现出源语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二步,转语。用一组拟声词“嘟嘟囔囔、咕咕哝哝”和“嘎擦嘎擦、扑赤扑赤”来对应原文的“grumble,mumble”和“rasp and gasp”,以再现新闻源语的音韵美。
第三步,重构。输出的译文要符合新闻用语的文体特点,语言简洁,生动形象。
译文3:汤姆·卡维尔10 月21 日在睡眠中卒于纽约州松原市,终年84 岁。他在世时是冰激凌巨擘,在无线电及电视广告中推销自己公司的产品达35 年之久。他的声音是一种无法描述的嘟嘟囔囔、咕咕哝哝、嘎擦嘎擦、扑赤扑赤的混合物。(范家材1996)
第四步,检验。例文是一则新闻英语,主要目的是传递汤姆·卡维尔逝世的消息,核心信息包括汤姆卡维尔的逝世,他在世时所取得的成就及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译文不仅完整地陈述了原文的核心信息,还通过一组拟声词再现了源语新闻的音韵美及表现力。经过比较可知,译语读者可以和源语读者一样从例文中获知汤姆·卡维尔离世的消息,并对他在世时的成就及留给人们的印象有所了解。本译文为成功译作。
鉴于专门用途英语的专业性、实用性和功能性等本质特征,其翻译必须着眼于原文的意义和精神,用适当的方式重组原文形式和语义结构。从上述例证可以看出,在功能对等理论视阈下,译者通过对专门用途英语文本的信息和特征进行深度分析,恰当转语,可以重构出与源语信息和功能对等的目的语文本,证明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专门用途英语翻译的合理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