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阻力探析

2019-04-11 01:16宋红霞
河南教育·高教 2019年3期
关键词:路径依赖转型发展

宋红霞

摘要: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阻力。这些阻力主要包括传统文化的阻碍、路径依赖的抑制、组织智障的滯塞以及前景不明的疑虑等。无论哪一种阻力都给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顺利实施造成了不小的障碍。分析高校在转型道路上的阻力是为了更好地克服高校面对的困难,只有深入、理性地分析这些问题和阻力,才能问诊转型发展之艰难,破解转型发展之困境。

关键词:转型发展;路径依赖;组织智障

新世纪以来,就高等教育改革而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无疑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地方政府,还是高校自身,都在不断积极探索和实践。但一事有一事之难,一地有一地之困,一时有一时之艰,一校有一校之忧,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过程中面临很多阻力。从哲学意义上看,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自主活动,是人类行为的一种社会实践。这种实践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解释,是一种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呼应,是一种高等教育领域的“自由创造活动”,它体现了地方本科高校在发展道路上的焦虑和突破,体现了地方本科高校务实、开放、突出特色等办学理念上的“群体意识”。这种实践关注了转型发展的现实性和社会需要的内在性,但不能完全揭示转型发展的复杂性和阻遏性。从上层建筑的意义上分析,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阻力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的阻碍

传统文化是在文明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我国的传统文化历来就存在重视人文知识、轻视技术技能的片面观念。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孟子曾说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句话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同职业人群的地位等级划分,直接影响了后世人们对毕生职业的选择倾向。到了现代,以“劳心”为主的“白领阶层”依然是让人羡慕的对象,而以“劳力”为主的“蓝领阶层”即便工资较高,仍存在被人看不起的压力。

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历史的惯性短期内不会消失。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实行精英教育、学历教育等,高校学生毕业后大多直接进入政府机关工作,而当时的职业教育则颇为尴尬。1952年院系调整后,职业教育受到沉重打击,高等职业院校几乎消失,国家所需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通过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农校、农业高中、职业高中、职工大学等培养。虽然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中等职业院校也得到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但高等职业院校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逐渐成形和规范发展。至2000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共有专科层次的职业院校161所,在校生23.42万人,仅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总人数的3.25%。本科层次的职业院校依然为零。

正是由于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没有那么迅速。一方面是社会急需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另一方面是大量的本科院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同时高职院校招生比较困难。需要指出的是,职业院校只有招到较高素质的学生,才能更有机会培养出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职院校的生源,影响了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就业,制约了职业教育和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

从宏观上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继1952年院系调整、1999年院校合并和高校扩招以来的第三次高等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但这一次改革与前两次改革有本质的区别。前两次改革都是“形”和“量”上的改变,这一次改革则是“型”和“质”上的飞跃。所以,这一次改革引起的争议更多,受到的阻力更大。传统文化的阻碍是其中内在的因素。

二、路径依赖的抑制

路径依赖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人轻易走不出去。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古生物学家Eldredge和Clould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此后,美国经济学家Paul@A.David和W.B.Arthur将“路径依赖”概念引入技术变迁研究中。1990年,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使路径依赖理论声名远播。

用路径依赖理论来解释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过程的阻力依然合理。自1999年以来,一大批由专科学校、职业大学、教育学院、成人高校等升本而来的地方本科高校,无论是生源、师资,还是教育教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都不如精英大学,但它们却以复制精英大学的模式实现规模上的扩张,从而造成定位不清,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精英大学模式对地方本科高校来说并不是最优的选择。但由于已经走上了这样一条“不归路”,转型发展的阻力因为路径依赖惯性,就非常明显。

特别是许多地方本科局校在接受国家审批时都提出了地方性、应用型的发展目标,但升本几年之后依然还纠结于走学术型道路还是走应用型道路。显然,现实层面的利益机制驱动、评价标准导向与急功近利心态让地方本科高校不自觉地选择了围绕学术型模式配置教育资源的道路,随之产生的路径依赖使高校越来越偏离最初的发展目标,甚至出现了南辕北辙的现象。与高校转型直接相關的行业、企业也存在路径依赖现象。比如,一部分企业认为名校毕业生的能力高于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的能力,他们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便假设其他企业也有同样的偏好等。

总之,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在升本后过分关注内部环境的发展,无视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经济社会的需求,选择了一条并不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固化这一道路,最终形成路径依赖,即使出现更好的发展选择如转型等,也很难改变原有的路径,而是继续维持低效率的运转。

三、组织智障的滞塞

组织智障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资深教授彼得·圣吉在研究组织学习时发现的一种现象,即组织或团体在学习及思维方面存在的障碍,主要包括局部思考、归罪于外(不追究自身原因)、缺乏整体思考的积极主动性、专注于个别事件、煮青蛙的故事(不能察觉来自渐进变化的威胁)、从经验学习的错觉、管理团队的迷思。

这七种学习智障之间是有联系的。由于人们专注个别事件(第四智障),习惯从经验学习(第六智障),缺乏整体思考的积极主动性(第三智障),于是对于缓慢而来的致命威胁常常是习惯而未觉察(第五智障),每当出了问题就归罪于外(第二智障)。这几种智障的根源就是第一智障——局部思考。组织智障整体而言就是组织缺乏一种系统思考的能力。

地方本科高校作为一种培养人的规范组织,同其他行业企业或机关事业单位组织一样,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存在学校组织智障。这些智障问题对转型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滞塞作用。突出表现是:第一,高校的一些部门、教师只关注自身的工作,而不关心这种工作对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有何贡献,有时候各部门的工作分开看都很有成效,但综合起来看却不尽如人意。第二,部分高校成员通常习惯关注个别事件,喜欢就事论事,关心短期利弊,忽视长远效果和预期问题。第三,一些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因循守旧,以经验为主,职能部门缺乏激情,事务处理周而复始、了无创新,高校日常工作机械、呆板,缺乏积极主动的整体性思考。第四,习惯归罪于外,一些高校管理层之间常出现沟通不够、多头领导等现象,导致决策缓慢,难于协调。比如,如果学生就业率降低了,就业部门可能会认为教学部门没把学生培养好,教学部门可能会认为招生部门招的生源差,招生部门可能会认为就业部门服务没搞好,潜意识里就会出现协调难题。

高校组织智障的表现还有定位不准、目标不清、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等。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或延迟转型发展。

四、前景不明的疑虑

目前,尽管全国已有不少地方本科高校确立了全面转型的办学方向,但占全国地方本科高校总数的比例依然不高,很多地方本科高校仍在观望。在全面转型的高校中,一些高校升本时间较短,本科基础较差,从正常途径申报学术型硕士点、国家特需学位硕士点基本无望,这些高校希望通过参与转型获得专业学位硕士点,甚至把转型作为学院改大学的捷径。很多观望的地方本科高校大多升本时间较长,本科基础较好,升本后也一直有良好的发展。现在忽然面临转型,这些高校较为抵触,同时又存在对转型的政策趋势、外部环境以及改革的效果与可行性等方面的疑虑,因此不敢贸然行动。

对于转型的政策趋势,一些地方本科高校担心转型发展会像以前一些政策那样,一阵风过后又悄无声息了。特别是由于目前与转型相关的政策体系和评价机制还不健全,许多高校担心如果转型失败,非但没有获取新的发展,反而丧失了原有的优势和机遇。所以要想让许多高校拋弃原有优势立刻实施转型也不现实。尤其是转型要求搞应用型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但教育资源的分配依然是依据学术型本科层次普通高等教育的标准,教育主管部门或第三方组织的评估体系同样如此。有关转型高校的体制改革、权利架构(特别是和行业企业之间的权责划分)、拨款机制、评价机制、招生政策、就业政策以及内部的专业改置、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师资培训、人才引进、仪器购置、实习实训基地和科研平台建设等相关方面的配套措施,目前都还没有明确,许多政策规定还在探索协商之中。

另外,转型发展的成效如何,会不会重蹈当年“教劳结合”的教训,造成高校根本任务的偏离?在实际转型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界限在哪里?行业企业参与学校管理的界限在哪里?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管理服务的界限在哪里?社会成员认可支持的界限在哪里?这一连串的“度”该如何把握?这都是地方本科高校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实事求是地说,引导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政策上、制度上、理论上还存在需要建树的空间。在10余年的办学探索中,许多地方本科高校的成功办学经验,也值得我们总结与学习。实践走在理论的前头,是当前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现实处境。但行动走在政策的前头,也是许多高校的突围之路,如果一味地犹豫观望,不但赶不上精英大学的队伍,而且有可能赶不上转型发展的快车。试想如果没有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村民的毅然决然,又怎会有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由此拉开的农村改革大幕和改革开放大戏呢。

总之,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遇到的阻力着实不少。问题是相对表面的因素,阻力是内在的因素。无论是传统文化的阻碍、路径依赖的抑制,还是组织智障的滞塞、前景不明的疑虑,都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顺利实施造成了不小的障碍。传统文化中重学轻术、重理论轻应用的观念根深蒂固,长期形成的地方性综合型大学的路径依赖抑制了地方本科高校变革的勇气和决心,学校组织中的种种学习智障使高校无法察觉渐渐变化的危机,前景不明的这样那样的疑虑使高校在转型道路上裹足不前。还有一些诸如风险控制、成本衡量、权力意识等因素,无一不对转型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虽然国家提出的转型发展要求不是强迫式的命令和运动式的政策,但地方本科高校也不必完全拒绝或犹豫不决。在大众化教育条件下,转型发展应该是地方本科高校跨越发展的机遇和动力。分析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道路上的阻力是为了更好地克服这些困难,克服恐惧心理,勇于打破传统,适应改革要求,顺应经济社会發展大势,使此类高校在经济新常态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下合理定位、加快发展,真正发挥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汉成.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2]王玉丰.中国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分析范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梅友松,黄红英.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

[4]钟秉林,王新凤.我国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若干热点问题辨析[J].教育研究,2016,(4).

[5]龙献忠,周晶,龚汪洋.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6,(19).

猜你喜欢
路径依赖转型发展
政策变迁中的路径依赖:我国养老公平问题审视
路径依赖视角下我国政治发展的透析
制度转型中的路径依赖性
转型发展形势下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论地方高师音乐学专业转型发展与改革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户籍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