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琴
摘 要:该文从“大思政”角度,探讨“大思政”课程体系内涵,分析当前国贸实务专业“大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现状,探索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提出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为指引,搭建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立体化专业课程育人体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课程体系改革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大思政 国贸专业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2(c)-0076-02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如何按习总书记的指示建设高职院校各专业思政课程体系,全面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水平,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亟待探索的课题。
1 “大思政”课程体系内涵及意义
1.1 “大思政”课程体系内涵
“大思政”是集社会、家庭、高校的所有资源和力量共同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涉及多种思想政治因素的融合与应用,为学生形成一个密网状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而“大思政”课程体系是一个泛化的、更广意义上的课程体系概念,它包含在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线上线下等多渠道全方位整合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相关课程资源,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跟踪、全方位服务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体系。
1.2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的意义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我国众多涉外企事业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生就业后大多与全球各国商人洽谈生意、达成交易,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断地面临冲击与挑战,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执着的爱岗敬业精神、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团结协作的职业态度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大思政”课程体系的构建,为学生坚定人生理想信念、拧紧人生总开关提供充分的保障。
2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大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2.1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大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缺乏顶层设计
当前,各高校领会贯彻国家、省市教育大会精神,积极开展各项思政教育建设工作,但具体到专业层面,还未形成较系统的思政课程体系。各专业思政课程体系如何搭建?如何考核?如何评价?如何形成长效培养机制?这些问题都模糊不清,没有明确具体的标准,也未形成具体可操作的方案和措施,使各专业思政教育无法落入实处。
2.2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育脱节
思政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的有力引领,课程思政作为思政课程的有益补充,两者相辅相成,一体化育人。但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育脱节,不懂专业的思政老师不知国贸专业培养何种人才,进而也不知该如何培养专业人才,其所授思政课程往往使学生如行走于高高云端而无法应用于现实实践,慢慢成为学生学习的“鸡肋”;同样不懂思政的专业老师往往只关注贸易、技能等显性教育元素对人的直接影响,忽略思想、意识、情感等隐性教育元素对学生的灵魂塑造,培养的学生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找不到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也往往使專业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2.3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师思政教学意识和能力薄弱
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是教师,高远的理想追求、深沉的家国情怀、宽广的国际视野、严格的自律意识、坚定的是非观念,是国际贸易专业老师应具备的关键品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课时、学分占整个课程体系比例较高,因此专业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和学生接触更为紧密,其思政教学意识和能力直接影响到思政教学效果。由于缺乏较为系统的思政培训与实践,大多数专业老师思政教学意识和能力较为薄弱。
3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大思政”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以“三全育人”为指引,充分发挥社会、家庭、学校所有成员的育人功能,从新生入校到毕业离校全过程融入思政教育理念,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媒体等各类教育载体开展全方位思想政治育人,搭建立体化专业课程育人体系。
3.1 充分发挥教、学、管一体化合力,实现全员育人
“大思政”视阈下,思政教育不应仅是思政老师的任务,更应集合专业教师、辅导员、学生家长、企业导师等力量,全员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的融合,教师队伍与学生骨干的融合,家庭与学校的融合,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融合,把握好重要教育节点,促进教学管一体化育人。
3.2 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化设计,实现全程育人
“大思政”视阈下,思政教育不应是节点或阶段任务,更应是持续长久的过程教育。专业带头人和团队应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将思政教育教学理念融入行业企业调研、培养目标确定、各类课程整合、教学方法改革等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全过程,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教案、备课授课、考核评价等教育教学全过程。
3.3 探索多种思政教育载体,实现全方位育人
“大思政”视阈下,思政教育不应是单维度的模式化任务,应创新理念,探索“四堂联动”的立体化“大思政”育人载体,实现全方位育人。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媒体为辅助课堂,“四堂联动”、互为补充,使学生生活、学习、实践处处有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全方位育人环境。
4 “大思政”视阈下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4.1 加强思政教育顶层设计,形成长效培养机制
学校党委和教务应牵头发展规划部门、学生管理部门、专业建设委员会等讨论研究,加强思政教育顶层设计,统揽思政教育总方向,制定思政教育总方案,提出各专业思政教育的具体方案与措施,强化过程监督和奖惩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职务)评聘等的重要内容,从制度上为思政教育工作定好基调、确立地位,增强学校各层面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4.2 潜心挖潜、勤练内功,全员参与思政教育
发挥教学管一体化合力,全员参与思政教育。在领导干部层面,要创造机会亲近学生、走向课堂,带头讲思政,领先育人才。可定期开展卓越讲堂、领导干部接待日等活动,领导干部带头给学生们讲故事、谈理想、解困惑。在专业带头人层面,要与企业导师共同研究国家、区域外贸产业形势及政策变化情况,引导专业团队胸怀国家、情怀外贸的大格局;聚焦中美贸易战、自贸区建设、一带一路战略等行业热点问题,密切联系行业时事与思政教学;搭建校企合作思政育人机制,将外贸企业看重的爱党爱国、文化自信、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积极心态等思政要素落实到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在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的融合层面,要加强团队作战,发挥学科优势。思政教师应加强学生学情研究,掌握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思政重点,专业教师应加强思政理论学习和能力培训,积极参加课程思政研讨会和教学竞赛,梳理各自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创建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库。在学生管理层面,辅导员应充分利用日常活动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定期约谈学生,及时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和思想动态,帮助其解决在心理、就业、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问题。
4.3 梳理课程,搭建体系,修订完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从“大思政”角度,重新界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认真梳理每门课程的思政点,将其明确列入教学计划,并具体列明教学方法、教学规范、教学标准等。在通识必修课中,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深沉的爱国情怀、良好的国民素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健康的心理素质、优秀的语言表达;在通识选修课中,要求学生具有端庄的仪容仪表,落落大方的行为姿态,不卑不亢的言谈举止;在专业必修课中,可融入我国历史发展、文化形成、经济改革等内容,提升文化自信,培养正确的三观,也可增加国际国内经济热点和政治局势解读、贸易政策与惯例规则,培养学生国民意识、爱国情怀和守信意识;在专业选修课中,可增加中西方跨文化交流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看待文化差异,理性分析文化冲突,也可增加贸易项目全程实操,培养其吃苦耐劳精神和抗压抗挫能力。
4.4 创新形式,重点发掘,全方位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
大胆创新,不拘泥于具体形式,从各类大赛、社团活动、专家讲座、社会实践、下乡助农、志愿者服务、读书演讲、网络课程等全方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各类大赛的育人功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职业规划大赛、社团读书演讲比赛、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在比赛中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人生目标;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帮农助农,用知识支农,用爱心助农,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爱民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加强日常活动育人功能,开展工匠精神进校园、师生下午茶等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信念与行为规范;加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將管理理念、行业动态、职场文化等融入到学生学习和实践中;加强线上线下思政资源有机融合,甄选经典、优秀的网络思政课程,制定学习规范和计划,引入课程考核,多渠道全方位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
5 结语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大思政”课程体系的建设是综合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集合力搭建平台、营造氛围,专业团队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为我国外经贸事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游跃.“课程思政”的现实根源与理论基础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3-16,24.
[2] 黄星君.高职院校“大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学周刊,2015(15):10-11.
[3] 田应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探究——以高职土建类专业为例[J].辽宁:辽宁高职学报,2019(4):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