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国的玉雕文化历史悠久,有着8000多年的传承。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文化,成为中华文化一张亮丽的名片。可以说,玉雕是中华艺术的瑰宝,而人物题材的玉雕,又是其中的一支重要分类。现就玉雕人物的传承创新与艺术价值进行初步探索,从而更好地弘扬玉雕文化,传承传统技艺。
[关键词]玉雕人像;传承;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 J323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19)12-0148-02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张书果.浅谈人物题材玉雕的传承与价值[J].天工,2019(12):148-149.
玉雕是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艺术,也是工艺美术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个门类,玉雕有着久远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凝聚着一代代中国人独特的技艺、审美与思考,因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玉雕中人物题材的表现,既包括立体雕塑也包括浮雕,形式多样,手法也十分丰富,题材涵盖历史典故、宗教元素、世俗生活等方方面面。但究其本质,是艺术家对人物形象的描摹、再现。所以,对人物造型的把握,往往可以直接体现一位玉雕师的综合水平。本文立足于此,就陶瓷人物造像的艺术价值、传承发展浅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人物玉雕概述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切艺术形式的本质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玉雕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产生的一种反映社会、生活、文化与思想的创作行为,因此同时具备现实性、艺术性两大特征。此外,玉石自古以来都被视为神圣之物,所以玉雕还是特定精神、哲学以及信仰的载体。
(一)人物玉雕的艺术性
玉雕中会体现各式各样的人物造型,男女老幼都会涵盖,无论具体呈现为世俗的人,还是宗教、神话人物形象,他们的体态、相貌、神态、表情从本质上说,都是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
玉雕其实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一方面,在玉雕创作中借鉴了中国画、陶瓷等艺术的精华成分,既追求形象逼真,又讲求形与神的统一,另一方面,又融汇了雕塑艺术的特征,以“以形写神”为整体思路,在历史的发展中相互融合,终于形成了人物玉雕的基本风格,摆脱了“以形写形”的束缚,不拘泥人物的标准形态、比例,雕刻中往往会用到很多夸张化的手法,以此丰富和完善人像的艺术造型。
(二)人物玉雕的精神意义
精神追求,是艺术形式的最终目的,精神是艺术之魂,从这个角度来说,要想把握人物玉雕的要领,让作品具有“灵魂”,就必须关注玉雕的精神内涵,让自己的认识更进一步。
古人认为,玉石是沟通神灵的圣物,原始的玉雕艺术或多或少都与宗教仪式、巫术有一定的关系,这一思想脉络一直贯穿玉雕千百年来的发展。伴随着佛教、道教、民间信仰的兴起与发展,玉雕成为信仰的载体,承载着许多精神意义。尤其是神像、佛像、神话传说题材的运用,赋予玉雕更深层次的精神价值,作为玉雕从业者,这一现象我们必须注意到。
神像、神话玉雕并不是凭空而生的,这一艺术形式其实离不开人类对世俗社会的观察与思考,立足现实,寄托超现实的精神,这是人物造像艺术产生的本质。精神是无形的,透过有形的玉雕所表达的其实是人们对理想、幸福生活期盼,是一种形而上的寄托,这是人物玉雕精神意义的核心。
总而言之,人物玉雕是特定历史、文化、信仰、精神的体现,是玉雕中最具文化价值的门类,这一技艺要想健康地传承,离不开每一位从业者的努力。
二、人物玉雕的传承难题与思考
当今时代,人物玉雕的传承面临许多难题,既有消费市场、审美需求等客观挑战,又有从业者素质、理念、人才培养等主观方面的难题。玉雕的传承,离不开内外兼顾,多措并举。
(一)端正心态,培养人才是根本
人才是一切事业的根本,创作心态是玉雕行业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要想实现玉雕事业的传承发展,必须做到广纳贤才,潜心从业。
在古代,匠人一丝不苟的精神、持之以恒的态度,以及严苛的师徒传承体系,共同造就了玉雕艺术的繁荣。而在当今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人们的就业渠道更加多元化,能静下心来学习、积累玉雕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很多人心态浮躁,追名逐利,造成了玉雕市场的混乱,大量优秀的工艺得不到较好传承,很多人打着创新的旗号,粗制滥造。人物玉雕尤其注重对细节的打磨,如果技艺不精,很容易为行业带来消极影响,这一问题必须被关注。
此外,传授、教学的过程也有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不仅要注重对技艺的培训,更不能忽视对艺术修养、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传承玉雕文化的精髓,精益求精,繁荣行业。
(二)思维变通,紧跟时代是良方
人物玉雕要想长久发展,还必须改变思路,更新理念,适应时代的发展。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对传统全盘否定,浮躁心态不可取,正确的做法是以传统为蓝本,不断思考,创新表现手法,在工艺上寻求突破点。当今流行的“复古风”“中国风”等消费心态,应该被玉雕师注意,并巧加利用,让人物玉雕摆脱呆板形象,更加生动有趣,赋予玉雕更多时尚含义。
其次把创新思维落实到人才培养环节上,与大中专院校合作,进一步让玉雕进课堂,系统培养学生的主题表达能力、艺术创造力。同时,对于技艺精湛、对行业转型升级有突出贡献的玉雕师,政府和社会应当给予必要的经济、物质奖励,让大师有能力建立健全的师徒传代体系,在传承中创新。
最后,作为玉雕从业者,我们也应该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更好地利用新生事物,将其融入玉雕创作中,以便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树勋.试谈玉雕传统人物题材情节构思[J]. 中國宝玉石,2000(3):66-67.
[2]吕德.现代玉雕的人物雕刻工艺与审美取向[J]. 上海工艺美术,2008(4):48-49.
[3]任晓旺,周骁.论现代构成因素在玉雕人物创作过程中的运用[J]. 美术教育研究,2017(9).
[作者简介]
张书果,中国工艺品雕刻工高级(一级)技师,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南阳市工艺美术大师,苏州市河南商会珠宝玉石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和田玉爱好者联盟常务理事,职业艺术品鉴定师,出生于玉雕之乡河南省镇平县,1997年开始学习玉雕技艺,1998年进入镇平县石佛寺玉器厂人物车间学习雕刻。
2003年跟随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孟庆东先生系统地学习了设计和雕刻。2006年创立自己的玉雕工作室开始独立创作。作品题材广泛,涉及人物、花鸟等。尤其擅长传统人物雕刻,其玉雕人物作品形象生动、雕工精细、颇具特色。作品曾多次在全国各类行业大赛中获奖,在业内有较高的知名度。
(编辑:温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