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绣的历史文化价值

2019-04-10 11:00高凤兰
天工 2019年12期
关键词:绣品刺绣艺术

[中图分类号] J509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19)12-0012-02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高凤兰.雁绣的历史文化价值[J].天工,2019(12):12-13.

代县雁绣是我国北方刺绣晋绣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它的产生不晚于周朝,盛行于明清。自周天子衮服上绣制十二章后,历代沿袭直至清代。它既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又具有地域民族风格,是精神风貌和时代特征的珍贵文化遗产,全面了解雁绣的历史渊源、制作方法、艺术特征及其重要价值,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雁绣的历史渊源

雁绣的产地在晋东北雁门关下的历史文化名城代县,这里的妇女聪明能干、心灵手巧,民间传统刺绣由她们代代相传。雁门关地区一直流传着“八月秋忙,绣女下场”的说法,意思是妇女除了秋忙季节才到地里劳动外,其余时间都在家里当“绣娘”,做“绣活儿”。一直到今天雁绣逐步形成产业。追根寻源,雁绣有深远的历史渊源。

(一)源远流长,晋绣一脉

近年来,我省著名专业学者、山西师大教授张德禄先生通过考证证实了山西是刺绣发祥地之一。宋罗泌《路史·后妃》卷五载:“皇帝之元妃西陵氏曰嫘祖,以其始蚕,固又祀蚕。”是说嫘祖始教民养蚕治丝茧以供衣服,故在饲养蚕的产地多为其立庙供蚕农祭祀,在山西夏县蔚郭乡西荫村至今还保留着历代修葺的嫘祖庙。特别是多次考古发现从新石器时代至周,晋南种桑养蚕、缫丝,纺织,印染,制针、刺绣的盛况。首先影响到三晋大地,地处晋东北的雁门关地区也不例外,聪明勤劳的雁门妇女较早地接受晋南流传过来的种桑养蚕技术和民间手工刺绣艺术。直到现在雁门关地区还有桑树生长,还有人在养蚕。1982年代县政府为促进蚕绢业的发展,以马站村为试点种桑养蚕,收到较好效益。近年来,雁绣在代县不断繁荣和发展,刺绣艺术达到很高水平。从种桑养蚕到多种刺绣技法,雁绣都继承了晋绣的古老传统。说明雁绣和晋绣同属一脉。

(二)底蕴深厚,独成一支

雁门关建关有3000年的历史,这里是既是战争年代的军事重地,也是平时中原通往塞外少数民族的北大门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商埠,更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融地。如此特殊的地域环境使民间刺绣形成了既有中原细腻雅洁的特点,也有少数民族粗犷豪放的风格,所绣的绣品图案夸张,富有农牧生活气息,喜庆吉祥绣品成為当地婚娶祝寿不可缺少的物品。这种传统绣艺通过家族及相互交流得以延续而独具一格。特别是代县纺织业的兴起,进一步促进了刺绣的发展。据《太平寰宇纪》载,代州上贡方物有麻布数种,东汉崔实在《政论》中说:“仆前五原(今内蒙古五原县)太守,土人不知缉缉,乃诣雁门广武县(即今代县)迎织师,使巧手作机以教民织。”可见当时本县纺织业已有一定水平。明万历中(约1600年前后),雁门兵备道张惟诚创设织布局,局址设在代州城西门外,从此雁门关地区把布艺和刺绣结合起来,明清以后,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发展出多种针法、绣法,极大地丰富了刺绣的表现性,使绣品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精彩与多样。

(三)南北交流,不断创新

自古以来,雁门关道为茶马古道,丝绸北路。南方的茶叶北去,丝绸远销,雁门关是必经之路,这就为南方的丝绸,特别是苏绣向雁门关一带流传创造了便利条件。北魏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平城成为丝绸之路东段最著名的城市。雁门关就在平城南不足200千米处,可想而知,当时苏绣对雁门传统刺绣的影响之大。今天,随着改革开放和旅游业的发展,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笔者拜师学艺创办了代县雁绣坊,开办培训班,挖掘、整理、研究、传承代县雁绣,开创了代县民间刺绣艺术的新局面。

二、雁绣的制作方法

雁绣的主要用料是棉、麻布料、蚕丝、绸缎、各种蚕丝花线。使用的工具有绣花架子、绣花绷子、裁衣剪刀、弯嘴剪刀、各种绣花针、各色绣花花线、画笔、图案书籍、 糨糊、中草药、香料等。在长期的刺绣实践中,雁绣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制作方法,大体上分为以下两种。

(一)平绣类

代县雁绣中平面刺绣绣法大体分为平针绣、乱针绣、盘金绣、打籽绣等。主要针法有直针绣、斜针绣、倒扣针、接针、滚针、套针、散套针、长短针、抢针、虚实针、辅针、施针、打籽针、钉金针等近20种针法。刺绣工艺程序有设计、描稿、上绷、勾绷、配线、刺绣、装裱,最后按照平、齐、细、密、匀、和、顺、光的要求对绣品进行检验品评。

(二)立体刺绣类

这是雁门关地区最古老的传统刺绣艺术,形式多样,造型奇特,简单质朴、千姿百态。绣品有十二生肖摆件、狮、虎童鞋、童帽、绣花童衣、童裤、绣花斗篷、香包、香囊绣球、生肖串挂等。特别是釆用刺绣和布艺相结合的浮雕式高锦绣,突岀体现了作品的立体性和形象感。所用针法有平针绣、包花绣、剪贴绣、盘金绣、打籽绣、辫子股、拉锁子等。相关制品及其作品大体包括六种类型:一是吉祥喜庆绣品,如结婚用的衣服、盖头、绣花鞋、鞋垫、枕顶、手帕、喜帐、荷包等。二是悬挂欣赏绣品,如桌闱、条屏、壁挂、门帘、窗帘等。三是儿童服饰绣品,如狮、虎、兔等生肖童鞋、童帽、肚兜、童衣、童裤、耳枕、围涎、披肩、斗篷等。四是日常实用绣品,如男女肚兜、针插、烟布袋、扇 套、笔套、绣花包袱等。五是玩具绣品,如八宝绣球、十二生肖串挂等。六是药用绣品,如香包、香囊等用于驱瘟、防疫用品。

代县雁绣,源于民间,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传承一般采取言传口授的方法,大体有两种:一是社会传承,邻里之间互相交流、切磋,并由老一辈人传给下一代人。二是亲缘传教,以家族的长辈或直系亲属一代一代边制作、边示范、边口授向晚辈传承。

三、雁绣的主要特征

代县雁绣以雁门关地区的传统手工刺绣为基础,吸收了苏绣艺术的精华 ,形成了既有北方粗犷豪放风格又有南方精细雅洁特点的新绣种,其主要特征有如下几点。

(一)民族独特性

代县地处汉蒙两大民族的交界地带,属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相互交叉、融合的边塞地区。这种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使传统刺绣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

(二)传承广泛性

代县雁绣分布地区的妇女都会做针线。农闲时妇女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切磋,形成风气。各种图案,各种针法、绣法都要互相传送,这也是其能够流传下来的基本原因。

(三)生活实用性

代县雁绣实用性很强,每一个图案、每一幅作品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如狮虎鞋、童鞋、童衣、童帽、桌围、门帘、窗帘等,大多是生活實用品, 具有装饰环境、美化生活的显著特征。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都有用刺绣美化生活的习惯,表达了人们对喜庆吉祥的美好愿望,大多数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图案,如《喜鹊登梅》《五福捧寿》《五子登科》《连年有余》《吉祥富贵》等。

(四)艺术性

雁绣有精细雅致的仿真绣,此种绣法形象逼真、活灵活现,而更主要的是带有原始意味的传统刺绣艺术,它以民俗心态,采取抽象夸张的手法,变形、稚拙、趣味横生。

四、雁绣的重要价值

(一)历史价值

雁绣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的刺绣作品真实记载了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生产生活的状况,是每个历史时代的实物化石,对研究当时的历史状况具有一定的价值。

(二)文化价值

雁绣系列的图纹造型有许多是中国古文化的内容,如有表现阴阳学说的太极八卦图形、有表现民族图腾的中华龙等,反映了雁绣在传承古代文化方面的重大价值。

(三)艺术价值

雁绣是集绘画、书法、剪纸、面塑、刺绣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在刺绣针法、绣法艺术上有严格的要求,在工具和操作程序上有一套具体规定,在绣品检验时有严格的标准,除此而外,还需要在操作过程中边干边悟灵活应用。因此,雁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经济价值

雁绣以独特的地方特色,形成了地方文化产业,进入了国内外市场,成为农村妇女、无业女青年的致富之路。

参考文献:

[1]董泉.浅谈延安历史文化中紫砂壶的造型艺术:评《艺术设计与美学》[J].中国教育学刊,2018(5):140.

[2]孙波.浅谈当代紫砂壶艺术创作的继承与创新[J].山东陶瓷,2017,40(6):20-22.

[作者简介]

高凤兰,又名高果果,生于1950年。现为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山西省民间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山西省刺绣布艺艺术大师、省工艺美术师、省传统工艺(手艺)大师,代县雁绣坊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创始人。

[作者单位]

代县雁绣坊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编辑:刘莉琴)

猜你喜欢
绣品刺绣艺术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把传统文化精髓和中国女性之美展现给世界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纸的艺术
刺绣风尚
【花样盛年·欲望清单】华美刺绣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刺绣新生